淮北,造田改湖,為採煤沉陷地綜合治理提供更多的“實踐”



“綠金湖項目投入26億元,總治理面積3.61萬畝,是目前全國地級市城區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已成為淮北城區一道風景。”日前,安徽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安徽淮北市以採煤沉陷區治理為突破口,著眼把歷史包袱變成發展財富,把“傷疤”變為美景,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


1、做精“保護水”,著力破解沉陷深淺不一治理難題。淮北市把復墾耕地放在首位,對沉陷深度在0.5米以內的淺層區域“推高填低”、平整土地,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的基礎上,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溝相連、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該市對淮北礦業6對礦井開採形成的沉陷區深挖造湖,建設成綠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等4個生態公園,當地溼地保護率達39.1%。該市對沉陷深度在0.5米至2米以內的區域,採用“挖深填淺”的方法,挖塘發展種養業,讓廢棄地變成“聚寶盆”。
2、做足“利用地”,著力破解沉陷時間不一開發難題。淮北市對已穩沉區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廢棄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高新區——龍湖項目區,60餘家企業入駐,保障了城市建設和發展土地需求;對採煤沉陷區域採取柔性路面設計,修建過渡路面,及時養護維修,確保行人車輛通行安全。該市還在採煤沉陷區域內種植林苗兩用林,累計復墾造林5000餘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4.4%。


3、做優“服務人”,著力破解沉陷區域不一安置難題。淮北市有效引導沉陷村莊搬遷,形成城郊社區型、依鎮建村型、礦村結合型、中心集聚型等多種安置模式,最大限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其中,濉溪縣依託袁店煤礦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和醫院、學校等優質資源,把五溝鎮、臨渙鎮2鎮8個搬遷自然莊向礦區集中,地礦合作遷建新村——北湖南村,安置群眾3000餘人。杜集區礦山集辦事處則依託下柳園村,實行小村並大村,將194戶778名村民搬進集中規劃建設的22幢新居。
4、此外,淮北市還做活“科學治”,通過覆巖隔層注漿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膏體充填等技術途徑,著力破解沉陷模式不一修復難題;做好“籌措錢”,通過政策爭取、財政投入、市場運作等方式,多舉措籌集資金,確保採煤沉陷區治理可持續、有收益。
近年來,淮北市已累計投入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資金150多億元,治理沉陷地18.67萬畝,其中恢復耕地10.2萬畝、建設用地3.16萬畝、養殖水面3.4萬畝,搬遷壓煤村莊226個,妥善解決近20萬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今年,淮北市榮獲中華環境優秀獎。
編後
面對採煤沉陷區這一頑疾,淮北市努力探索形成“淺造田,深改湖,不深不淺種藕蓮”以及“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破解轉型過程中遭遇的難題,為推動採煤沉陷地綜合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淮北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