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迴應了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4日訊 近日,教育部官網建議提案辦理區密集公佈了一批教育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建議的回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梳理發現,僅在11月,教育部就回應了123條建議,多條建議涉及到學前教育、“學鬧”“校鬧”、職業教育、中西部整體高等教育、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調整等問題。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對這些建議回覆的要點內容做了一番梳理。

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回應了

(圖為教育部官網截圖)

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部隊、街道、農村集體辦園

在回應學前教育面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時,教育部多次提到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各地落實《若干意見》,大力發展公辦園。在公辦園資源不足的城鎮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根據實際需要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實現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的目標。各地實施了一大批幼兒園建設項目,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部隊、街道、農村集體辦園。

二是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投入,2019年將學前教育專項資金從之前的每年約150億元提高到168.5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相繼實施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和優質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容項目,集中支持各地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重點向中西部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三是構建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支持體系。認真落實教師資格准入與定期註冊制度,嚴格執行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專業標準,把好園長、教師入口關。推動各地出臺、健全、落實公辦園教師編制標準,及時補充公辦園教師。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確保公辦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及時足額髮放、同工同酬。有條件的地方試點實施鄉村公辦園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完善幼兒園教師職稱評聘標準,暢通職稱評聘通道,提高幼兒園教師高級職稱比例。出臺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究制定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方案,通過國家、省、縣三級培訓網絡,提高幼兒園教師素質。

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回應了

(圖自視覺中國)

把治理“學鬧”“校鬧”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整改任務

教育部還回應了多位代表們提到的“學鬧”“校鬧”等一系列問題。如“關於依法打擊校鬧,重振師道尊嚴的建議”“關於建立健全解決家校糾紛工作機制的建議”“關於用法律手段嚴懲‘學鬧’‘校鬧’的建議”等。

在回應中,教育部反覆強調一點:下一步,教育部將把治理“學鬧”“校鬧”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整改任務,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意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切實形成為學校辦學安全託底的工作合力。

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回應了

(圖自視覺中國)

全面推廣大中小學春秋假,需進一步加強研究

針對代表提出的“關於落實大中小學春假、秋假的建議”,教育部回應,由於我國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考慮到各地和學校的地域特點、辦學條件等存在一定差異,教育部賦予地方和學校合理而充分的教學管理自主權。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結合實際,對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做出具體安排。

由於學校假期調整涉及社會、家庭等方方面面,從近些年探索情況看,大部分地方在實際操作中均持積極而謹慎的態度。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實施春秋假,還需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研究,深入評估。

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回應了

(圖自視覺中國)

將高中階段納入義務教育條件尚不成熟

有代表提出“將高中階段納入義務教育問題”,教育部回覆稱,在前幾年的建議提案中已有涉及。總體上看,目前條件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有:一是由於我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時間較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依然薄弱,城鄉、區域、群體、校際差距還較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二是當前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面臨的任務依然十分艱鉅,擴大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確保貧困地區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都需要財政加大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延長義務教育或者免費教育年限可能引發影響教育短板和薄弱環節投入、替代社會和家庭投入等問題。三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是選擇性教育,且尚未全面普及,投入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學校發展很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將大中城市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強制學生入學,可能引發一系列管理和社會問題。四是義務教育時間延長的方向尚存在爭議,有的專家學者建議“向前”即學前教育延長,有的專家學者建議“向後”即高中階段延長,目前未達成共識。

同時,針對代表提出的“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的建議,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國家通過普及學前教育,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學位,但是否一定要入園接受學前教育,應由其監護人自主決定。根據義務教育強制性的特點,接受學前教育同時也變成學生及其家長的義務,因此,是否將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的範疇,仍需要做進一步調研。

教育部年底密集回覆123條建議,你關心的這些問題都有回應了

(圖自視覺中國)

鼓勵高校和相關課程平臺開設急救課程

對於代表提出的“關於要求將應急知識和技能納入義務教育必修課程的建議”,教育部回覆提到,各類高等學校積極開設急救相關的公共基礎課和通識課程。以高校開設的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為例,目前已有16門急救相關課程上線主流課程平臺,選課人數近60萬人。其中武漢大學開設的“急救常識”、南昌大學開設的“現場生命急救知識與技能”、同濟大學開設的“災難逃生與自救”等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鼓勵高校和相關課程平臺開設急救課程,廣泛普及應急知識和技能。

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歧視職業院校畢業生

梳理發現,這些建議涉及職業教育方面的頗多。如“關於湘西地區職業教育的建議”“關於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的建議”“關於儘快出臺支持大型企業舉辦職業院校實施細則的建議”。

針對代表提出的“關於從國家層面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為職業教育‘正名’的建議”,教育部回應稱,要積極推動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明確要求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歧視職業院校畢業生。

對於代表提出的“關於儘快出臺支持大型企業舉辦職業院校實施細則的建議”,教育部回覆稱,下一步,教育部將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部署,繼續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廣泛開展職業培訓,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2020年擬將開展新一輪學科目錄調整設置工作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注意到,多位代表的建議還聚焦到學科目錄調整的問題,如“關於將會計學提升為一級學科的建議”“關於哲學學科門類設置2個一級學科的建議”“關於認定文物保護為獨立學科的建議”等。

在回應這些問題時,教育部反覆強調一點:當前,多方對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高度關注,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學科設置及管理機制的有關文件,擬於2020年開展新一輪學科目錄調整設置工作,構建更加科學規範、靈活高效、適應需求、有利於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

計劃今年年底前召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進會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還注意到,多條建議涉及到了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如“關於加大對西部省屬高校支持力度的建議”“關於解決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建議”。在回覆中,教育部反覆強調:目前,教育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製關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協同有關部門將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使中西部高等教育由被動輸血的“單車道”轉到主動造血精準輸血“雙車道”,增強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精準性。通過建設若干個高等教育功能區,引導中西部高等教育主動對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重點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帶、城市群、都市圈建設,綜合考慮地緣、交通、產業、文化和自然稟賦等因素,調整優化中西部高等教育區域分佈、類型結構、學科專業等,形成特色發展、集群發展大格局,把中西部高等教育變成中西部破解困局、振興發展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和內生力量,把優先做強東部高等教育歷史發展階段轉到整體做強高等教育的新階段。

文件正式印發後,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在蘭州召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進會,系統部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工作,切實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共贏發展,有力助推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記者李玉瑩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