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过安检后意外受伤,12万保险被拒赔,保险公司:你还没上飞机

在现实生活中,出门乘坐或驾驶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日常。所以越来越多朋友出门前都会给自己购置一份交通意外险,比如航空意外伤害险,用其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过,管家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男子搭飞机前意外受伤,却被保险公司以未上飞机就不算公共交通意外为由拒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管家这就带大家来看看。


01 候机场内受伤


2016年1月,广东的马某(化名)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旅游险,其中合同规定发生公共交通意外时可获得双倍赔偿金。


同年4月8日,马某乘搭飞机去北京出差,通过安检后,在机场候机楼卫生间意外受伤。随即被送去医院治疗,经鉴定为九级伤残。


男子过安检后意外受伤,12万保险被拒赔,保险公司:你还没上飞机


马某出院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后,以马某还不在飞机上为由拒赔。


马某收到拒赔通知书后,对拒赔理由感到不服,于是马某将保险公司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过审理,支持马某的诉求,要求保险公司赔偿12万保险金。


02 法院审理判决


这个案例最大的争议就是什么情况才算搭乘。保险公司是这样认为的:


马某是在候机场的卫生间受伤,而合同约定只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发生意外才能获得理赔。候机场不属于合同约定的范围内。


男子过安检后意外受伤,12万保险被拒赔,保险公司:你还没上飞机


但是法院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航空法》规定,搭乘应解释为包括【上、下航空器的过程中】,理应包括进入候机场内。


也就是说,乘客经过安检进入候机场后,实际上已经处于了登机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处于准飞行的状态。那么乘客在此期间所受到的意外伤害,应该纳入保险赔偿范围。


所以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马某12万元的双倍赔偿金。


03 买公共交通意外险时要注意什么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很明显是站在消费者一方的。根据保险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对保险合同条款有争议时,解释以通常理解为准。


但是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解释应该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而且重点是,飞机和一般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样的,两者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区别,保险公司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充分考虑民用航空的特点,对搭乘作出合理的解释。


说实话,管家每次出行都会买一份公共交通意外险。在现实生活中,因公共交通工具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不少见,而且不同的交通工具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管家建议大家为自己购买一份公共交通意外险。


男子过安检后意外受伤,12万保险被拒赔,保险公司:你还没上飞机


那么购买公共交通意外险时要注意什么呢?


  1. 赔付范围


如果大家选择在保险公司购买一年期的公共交通意外险时,应该确认保险的赔付范围。


不仅要确认合同约定的公共交通工具,还要注意意外类型的认定,比如: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为拥挤发生意外是否在赔付范围内等等的情况都要确认清楚,以免保险公司拒赔。


  1. 乘坐合法的公共交通工具


很多旅游大巴都有正规和非法之分,有部分消费者可能贪小便宜,乘坐了非法的黑车。管家是非常不支持这种做法的,因为一旦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很有可能拒赔。

想知道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点击了解更多,管家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