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搖身變“碩導”,聲稱能接大項目,騙了江都一企業60萬

“高校基建處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36歲的犯罪嫌疑人於某,披著這樣的“馬甲”,夥同劉某到處行騙,累計騙得山東、江都兩家企業共計160多萬元。目前,於某及其同夥劉某已被判刑入獄。

大生意找上了門

能人能幫公司承接大項目?

江都Y工程公司有3名老闆,其中一位姓張。2016年,熟人劉某找到了張老闆,稱要介紹一筆大生意給他。劉某是山東人,從事大理石生意,曾和張老闆有過業務往來,劉某告訴張老闆,自己有一位好朋友于某,是山東S大學基建處的處長,S大學準備籌建兩個新校區,於某負責項目建設,“我可以幫你聯繫於某,讓你們公司承接這兩個項目,肯定能大賺!”

張老闆聽完劉某的話,頗為心動,隨即聯繫了自己的兩個合作伙伴,三人一商量:這個工程可以接!於是,三人通過劉某,與於某在山東見了面,於某帶著三人在S大學以及兩處新校區選址地走了一圈,介紹學校情況以及新校區的建設要求。接觸過程中,張老闆三人得知,於某還是一位碩士研究生導師,這使得三位老闆對他越發推崇和尊敬。

60萬元打關係?

對方失聯才知是騙局

不久後,於某安排了兩位學生,來到了江都,對張老闆三人的企業進行了考察。“你們公司符合資質,我比較傾向選你們承接項目,但是現在碰到個麻煩事。”於某告訴張老闆三人,另外一家建築公司老闆剛剛給學校領導送了價值20萬元的字畫,也想要承接該項目,“你們想要接下這個項目,還得打點打點。”

在於某的暗示下,張某三人先後兩次將累計60萬元,轉給了劉某,由劉某轉交給於某打點關係。“學校那邊決定,將兩處新校區的項目建設,交給你們公司做。”很快,於某給張老闆發來了“喜訊”,張老闆三人高高興興地準備開工,可是左等右等,等了一年多,都沒有等到消息,再與劉某、於某聯繫,兩人已經杳無音訊——被騙了!

已因詐騙被判刑

如今還將再加刑

S大學基建處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揚州江都警方介入調查後得知,於某的這些身份都是假的,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中介。調查中發現,張老闆三人始終聯繫不上於某和劉某的原因讓人大吃一驚!早在2017年,兩人就因為涉嫌詐騙被山東警方抓獲,2018年雙雙被當地法院判了十多年——兩人早就進去了!原來,在行騙張老闆三人的同時,於某和劉某還以同樣的理由,對山東某建築公司行騙,騙得100多萬元。

據悉,於某現年36歲,是S大學的畢業生,故而對S大學的情況比較熟悉,因為本職工作收入不高,他一直想著做些“來錢快”的營生。他的朋友,42歲的劉某因為生意虧本,欠了一筆債,也想要快速掙錢,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組團“賺錢”。恰巧,當時S大學在籌建新校區,於是兩人便以此為背景設局行騙,於某給自己穿上了基建處長和碩導的“馬甲”,並在S大學租了一間辦公室,還招來兩名畢業生扮演自己的碩士生。據悉,於某和劉某涉嫌對張老闆三人行騙,即將被提起公訴,等待他們的極有可能是5年以上的加刑。

法律鏈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警方提醒

不要被大筆生意上門衝昏頭腦,遇到主動上門的,最好問明對方的單位在哪兒,可以到對方說的單位明察暗訪,看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人。對他人承諾高回報的投資項目,要謹慎對待,查清是否存在該具體項目,摸清介紹人的經濟狀況等等。天上不會掉餡餅,往往誘人的利益後面就是陷阱。如果發現被騙,儘量先穩住對方,並報警求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