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蝶變背後的成都“食”力

“益民”蝶變背後的成都“食”力

“益民”蝶变背后的成都“食”力

益民集團的實力與雄心 製圖 李開紅

11月19日,成都益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民集團”)組織了一場媒體通氣會,宣佈集團的組建工作已經正式完成。此番組建,重點整合了原有的成都商物投集團和成都農發投公司兩家市屬國企,深度重組優化資源佈局,全力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大型食品產業集團。

今年3月中旬起,成都商物投集團所有辦公室,全都搬到了石羊場路。搬家的契機,來源於成都市屬國資的一次“大動作”——今年3月,成都城鄉商貿物流發展投資集團更名為成都益民投資集團,並整合了原成都農發投公司的資源,形成了龐大的市級農業、商貿矩陣。

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今天的益民集團下屬公司,其中既有來自兩個原國企的現有資源,新的下屬企業也在成立和醞釀中。益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遊光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管理如此規模的集團並不容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上海光明食品集團將成為益民集團的重要對標對象。其實,從2017年成都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開始,成都的對標行動就已經悄然進行了,益民集團的更名,更是打上了深深的對標烙印。

必也“正名”乎

沿用菜市之名,藏著成功邏輯

提到“益民”,不少成都人首先想到的是菜市場。益民生鮮公司副總經理韋琪告訴記者,僅在攀成鋼店,平價菜日均銷售額就可達到1.3萬元,“每天為附近居民節省近8600元,全年能省下近310萬元。”

不過很快,“益民”在成都人心目中的指代,不再只是菜市那麼簡單了。

成都日前將原來市屬的農業、商貿資源整合,組建了成都益民投資集團。儘管新集團是由原成都商物投集團更名而來,但卻與後者原來的二級子公司——運營益民菜市的益民生鮮公司,“重了名”。

為什麼要在此時更名?

遊光甫解釋稱,“商物投”全稱,是城鄉商貿物流發展投資,重點在商貿;而此次重組整合了農業資源,因此必須要有新的名字,來引導此次整合的意義和方向。

這在此前已有先例。比如益民集團此次對標的光明集團,也是在上海農工商集團更名的基礎上,由上海市政府統籌整合市屬行業龍頭企業優勢資源而成的。正如已在市場和消費者中有知名度的益民菜市品牌,上海選擇整合的“熟面孔”,是上海牛奶集團旗下的光明乳業品牌。通過已有品牌的效應,加速新企業的成長,進而推動城市產業和國資發展。

從今日的結果看,這一決定無疑是成功的。如今“光明”所代表的,也遠不只是乳品產業,而是一個以食品產業鏈為核心的現代都市產業集團。

在成都,“益民”的由來,也頗有“光明”的邏輯。“益民”不僅自帶品牌效應,也恰好契合成都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達出對益民集團所寄予的希望——打造一批成都國企民生品牌,以更好地服務市民高品質生活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企業成長-城市發展”良性循環。

“對標”與“趕超”

加速發展,一次性完成大規模整合

新名字下,益民集團的規模也堪稱空前——益民集團相關人士透露,新集團目前下屬全資、參控股子公司的總數達到了70餘個。其中,原農發投企業下屬的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共計41家,原成都商物投集團下屬的也有31家。

如此規模的整合,相當考驗地方國資改革的“手藝”。

成都市國資委和益民集團最終制定出一份《成都益民集團對標學習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打造專業化的現代大型食品產業集團工作實施方案》。面對整合規模的問題時,上述方案提到,要學習上海在政府性配置資源上的做法,包括如何通過一連串的整合併購,使光明食品集團在農業戰略資源上優勢突出。尤其是,2009年至2017年間,光明食品集團先後整合併入上海種業集團、蔬菜集團、良友集團、水產集團以及位於江蘇、安徽的4個農場。

對照成都現階段的做法,可以發現成都正有意加速益民集團的發展速度,力爭用更短時間,實現光明集團在過去十餘年取得的成績。遊光甫在採訪中坦承“成都和上海還有不小的差距”,而縮短差距的辦法,就是一次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整合。

而對益民集團來說,目前的整合只是第一步。遊光甫透露,根據改革方案,益民集團還將再梳理現有的70餘個下屬公司資源,重點打造國際供應鏈公司、成糧集團、蓉海公司、益民生鮮公司、中際公司、金融服務公司、天府源公司、興原公司、西化公司等10個二級專業化投資運營(集團)公司。最終要實現的,是構建安全優質農產品及食品和民生服務高效供給體系,在成都超大型城市農產品及食品保供穩價、民生服務供給、城市應急保障等方面發揮底板功能,成為安全優質農產品及食品的供應商,“菜籃子”“米袋子”等重要民生工程的“壓艙石”,高品質生活服務的綜合運營商。

“強鏈”與“補鏈”

明確六個“主業”

打造“全鏈選手”

“壓力山大”,這是成都中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雪梅最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份壓力來源於一次改革——益民集團日前組建完成,受之影響,劉雪梅所在的中際公司從原來成都農發投公司的二級子公司,被整合併入新集團。

儘管公司內部整體架構不變,但有些東西已經發生改變。比如,按新集團的要求,中際公司要“強鏈”,從研究蔬果怎麼種才好吃,變成了既研究怎麼種,還要操心如何打造品牌,讓這些蔬果賣得更好。

在合併之後,益民集團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釐清並處理好下屬子公司中可能存在的同質化競爭問題。

遊光甫透露,參照光明食品現有的產業體系,益民集團明確了六個“主業”:供應鏈服務體系、社區生活集成服務體系、現代農產品生產及食品加工體系、品牌建設及研發體系、金融服務體系和資源綜合開發運營體系。記者注意到,這六個主業都能從現有的70餘個下屬全資、參控股子公司中找到對應。

成都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讓益民集團形成集一、二、三產業為一體,覆蓋農業種植種養、原料資源、生產加工製造、貿易流通及品牌推廣的“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食品產業鏈。

“另外,我們正在加快供應鏈建設,已經成立國際供應鏈公司籌備組,新公司即將成立。”遊光甫表示,益民集團接下來還要“補鏈”——在農業生產加工、冷鏈物流、批發零售、城市配送和跨境貿易上,強化供應鏈大數據和金融支撐。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嚴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