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前天马思纯上了热搜。

因为下场手撕了一位博主,质问对方:

我的演技到底怎么尬?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然而看到这,Sir的关注点完全不在马思纯到底演得尬不尬。

而是——

都这年头了,还有明星亲自发微博啊。

虽然现在明星该发的,一条没少发:宣传、写真、立人设、工作室声明……

但你在哪里,还能读到呼吸感、口语感、个人化的明星真人发言?

近乎灭绝。

于是还没灭绝的,一出现,就成了轰动新闻。

无独有偶,前两个星期,黄子韬也因为“说真话”而上了热搜。

在他的言辞中,那种把明星发言范本撕碎在地、脱缰而去的忍无可忍——

负能量。

毫不掩饰自己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欠公关。

“除了粉丝以外”之言似乎在自揭老底——以前的歌,都是粉圈自嗨做的数据……

多歧义。

把演戏说成是当个“戏子”,无疑是个引战的用语。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无一不是明星的禁语。

果然在第二天,这条微博神秘地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当他发现自己原来没有说话的自由。

更决绝地。

如同孩子毁掉玩具一般大量删去过往的微博。

留下一句:“这是广告、营销、热搜、虚假、负面、推广的天下。”

转身。

宣布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可惜吗?

别误会,Sir说的当然不是黄子韬。

而是你——

回想起在互联网上发声的新鲜感。

看到此刻人人谨小慎微、祸从口出的环境。

想问哪里才是畅所欲言的阵地的时候……

会觉得可惜吗?

是呀。

我们是怎么失去这一切的呢。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哪怕你说黄子韬巨婴也好,不可否认,他说出了一部分事实。

在一条明星微博的背后是什么?

这些乌龙“文案”,可以说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明星的微博很多都移交了专人、团队管理,即使没交出,也有专人代写。

端庄得体,不逾矩。

一个个都是标准的营业笑容。

把时间推回8年。

那时候,明星们的微博宛如黑历史,看不到什么规范,也不见得有多少营养。

但贵在有人味。

8年前的黄晓明34岁。

会对那些笑他讽他的人发脾气,和普通网友一样喜欢用问号和感叹号加强语气。

结尾还很霸气地自称“大爷”。一个正常人,正在被这种汹涌的正确给逼死。

不是指真的自杀。

至少是一定程度的“社交死亡”。

何况不止明星,往小了看,也在每一个普通人。

我们早就进入了“仅三天可见”的网络中年期。

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不是因为你无话可说,也不是因为你太忙太累。

是因为,太多人会轻易评判你——

发一张性感照片,就有人说骚货。

发一个国外定位,就有人说炫富。

发一通牢骚,哦,你看这人,负能量爆棚。

呵。

无论如何,你都有错的地方。

无论哪里,都有更“正确”的声音可以发出怀疑。

哎,人们太轻易说“所以”了。

今年有个9.2分的美剧叫《难以置信》。

第一集,有一个被强奸的女孩,告诉警察,她没有被强奸。

干嘛这么说?

这是因为警察看到线索不多,受害者表现正常,所以轻易判断她是一个谎报强奸的受害者。

她无法辩解,为求脱身,只好撒谎。

一个人掩饰自己,根本不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是因为,与其被误解,还不如被忽略。

现在,我们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八卦,一个猜测,就可以判断一个人。

于是。

有的人沉默了。

更糟糕的,是只剩下虚假的包装,违心的言论,无视真情实感的“姿态正确”。

最后,说部电影,《一级恐惧》。

一个杀了人的小伙,平时温文尔雅,人畜无害,却在法庭上突然狂躁成了一头野兽……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法官认定他是精神失常,判了他无罪。

但,最后,小伙告诉律师,他根本没有精神失常,他的行为都是精心假装的。

真正让《一级恐惧》升华的,是它的结尾。

不是惊讶,是质疑。

镜头对准那个得知真相的律师,他来到法庭,眼神停留在它的神圣装潢上。

他穿过法庭,镜头渐渐颠倒。

滚出娱乐圈?你们先请

你说,人变得虚假,这怪谁?

呵呵。

当判断,越来越失真。

假,不就是最正确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