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动物驯化、将野兽制服从而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但对于一些人类没能驯化,或是没有找到确切存在证据的巨兽来说,人们既害怕又向往,既惊惧于怪兽的威力和野蛮又希望能够亲眼目睹传说中的存在。

古代人通过羊皮卷记录这些奇闻异兽,以及自己无法解释的巨大脚印和某种物体的行动痕迹。尼斯湖水怪、大脚怪、匡威狼人、雪人等等都似乎有过存在过的痕迹,让探险家们无法停下他们追逐的步伐,即使有再多艰难险阻也要想尽办法见上一面。

其实还有一种被称之为“死亡之虫”的怪兽,据说出没在蒙古国的沙漠之中,令不少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也一定要找到它。

那么,究竟什么是“死亡之虫”呢?

在现代人的普遍认知中,虫子其实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尽管有些虫子看起来令人十分恶心,不愿触碰。但是虫子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渺小的,不会让大众轻易产生恐惧感。人类也发明了很多杀虫剂用来解决虫害问题。

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会令人如此闻风丧胆呢?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有这样一种虫子,当地人根本不敢招惹它,它如同山海经中所描述的远古巨兽一般,人类在它眼中或许只是一种脆弱而又渺小的动物。

在广袤无边的蒙古沙漠之中,生长着一种形似牛肠的红色巨虫,其体型如蠕虫一般却又巨大无比,模样生得极其丑陋,口中长满了锋利的锯齿。

除此之外,这种虫子还能突然向敌人喷射出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毒液,其眼睛能够射出强大的电流,就好像是眼镜蛇和电鳗的合体一样,纵使敌人远在几米开外也能一招毙命。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据说,它不会时常在沙漠中游走曝露在阳光之下,而是长时间埋伏在沙下默默等待时机。一旦猎物出现,它会突然从沙漠下跃起令猎物无法防备,不论是人类还是马匹、骆驼都难逃它的攻击。其毒液可使猎物迅速死亡,再被其慢慢享用。这种虫子的生物特征和攻击方式既恐怖又神秘,“死亡之虫”的名号由此而来。

“死亡之虫”真的存在吗?

有关“死亡之虫”的描述听起来真的很像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误解,或是夜里用来防止小儿啼哭的奇闻怪谈。既能喷射毒液,又能眼放闪电,怎么看都像是蝎子精与二郎神合体。

那么“死亡之虫”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被当地人杜撰出来的呢?

在蒙古戈壁地区生活的当地人为“死亡之虫”取名为“allghoi khorkhoi”,又因为其外形将其称之为

“肠虫”。并且很多人都声称亲眼目睹过这种虫子的存在。并将其描述为体长3m左右,身体为鲜红色并附有暗斑,头尾处有须,为穗状。人们纷纷表示绝不会轻易去招惹这种生物,否则真的是不要命了。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1926年,美国生物学教授R.C.安德鲁斯在《追寻古人》一书中,对“死亡之虫”有相关的记载,对其存在的真实性表示有待商榷,书中提到说:“

现代人几乎很少能够亲眼见到 “死亡之虫”,但蒙古本地人十分坚信“死亡之虫”的存在,目击者们对它的描述又十分的一致。”

探险家们的追踪之旅

既然有那么多的当地人确信“死亡之虫”的存在,那么这里自然也少不了探险家们的身影。人类对于解开未知的恐惧总是那么的迫不及待。

就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探险家们便慕名而来,在这神秘而又危险的沙海之中追寻那神秘而又危险的怪物。

在1923年,法国人就组建了一只探险小队寻找传说中的怪兽。由于“死亡之虫”体型庞大又攻击力强,法国人可不敢以身犯险。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以活牛作诱饵,引诱其出现。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将诱饵安置在“死亡之虫”可能出现的地方,自己躲在远处偷偷地用望远镜监视着情况。可是3天后,仍旧什么也没有发生。法国人已经开始感到疲惫不堪,他们在想也许“死亡之虫”真的只是蒙古人的传说而已。

就在他们准备放弃时,终于有动静了,黑暗中的沙漠突然有了波动,有一条粗线在沙漠下游走,沙沙声从前方传来,只看见那头牛忽然浑身抽搐颤动不止又突然停止,周围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探险家们此时并不敢靠近,他们只是在远处用相机寥寥拍了几张不慎清晰的照片。此刻,他们清晰的意识到“死亡之虫”或许真的存在,自己过去的下场也只会和那头牛一样。等一切风平浪静,他们前去查看,发现牛已被开膛破肚,内脏和肌肉全没了。至于“死亡之虫”究竟长什么模样,他们还是没能弄清楚。

恐惧笼罩了这个探险小队的每一个人,

他们觉得活命要紧,至于这头怪兽真正的样子没人愿意深究,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肚子上被开了一个洞。

死亡之虫真存在?据传能喷射毒液,眼放闪电,探险家不惜以身犯险

至此,“死亡之虫”在西方名声大振,有多支队伍前来探秘,但均是无功而返。1990年与1992年期间,捷克探险家伊凡·麦克勒曾两次组队前往沙漠探寻“死亡之虫”。

他表示找到的干尸可能是“死亡之虫”的,其身长0.5m,粗细接近于成年男子的胳膊。短尾且断口齐整像被切过一样,它的眼、鼻、口部位比较模糊,很难分辨头尾部分。麦克勒分析其之所以会被晒干,可能是沙漠表层温度太高,水分瞬间蒸发,所以平时它一般都隐藏在沙子之下。

后来,英国探险家亚当·戴维斯也对“死亡之虫”十分感兴趣。他实地探险后最终却一无所获。一名男子告诉他,自己似乎碰到过真正的“死亡之虫”,手臂被其喷了毒液,有强烈的灼烧感,但是它并没有对他放电。它的身长大概1.2米到1.3米。他当时也想抓到它,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

总而言之,“死亡之虫”的传说依然存在,探险家们追逐的步伐也不会停滞。尽管人们能够看到的实物与传闻有出入,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生物的存在。

也许是传说中的怪兽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被夸大了许多,又或者是由于环境的恶化以及物种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使得这种虫子的能力降低、体型变小了也说不定。

至于“死亡之虫”究竟长什么样子,还有待后人继续探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