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大街短於東西北三條街?竟是因為鐘樓搬了家

圍繞著鐘樓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是西安市中心的標誌街道,既是旅遊名片,也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這四條街偏偏南大街最短呢?

為何南大街短於東西北三條街?竟是因為鐘樓搬了家

這就要從六百多年前的明朝說起了。

西安城牆是明代城牆,而明代城牆是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向北擴建而成,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唐末朱溫攻入長安城,挾昭宗遷洛陽,將長安宮室民居盡數毀去,唐長安城遂為廢墟。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出于軍事防守需要,放棄了長安城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只以皇城城牆作為長安城的城牆,自五代十國,宋,金,元長安城就只有唐皇城的規模大小。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進入陝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由於西安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地位極高,朱元璋又將諸王之首秦王封於長安,所以,明王朝在對全國廣築城牆的過程中,對西安城牆的修築更為重視,規格僅次於南京。

為何南大街短於東西北三條街?竟是因為鐘樓搬了家

從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曆時8年,西安城牆的修築竣工。西、南兩面城牆基本上和唐長安城皇城的範圍相同。東、北兩面城牆都分別向外擴移了三分之一。由於城牆的向東擴建,西安的正南門由朱雀門變成了安上門(今永寧門),同樣,西安的中軸線由承天門大街(今南北廣濟街)向東移到安上門大街(今南北大街),同時城牆的向北擴建,導致北大街比南大街更長。

為何南大街短於東西北三條街?竟是因為鐘樓搬了家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鐘樓的遷址。我們現在看到的西安鐘樓,是明洪武17年始建的時候,其實是在廣濟街口和鼓樓是相對的,一直到明神宗萬曆十年的時候才遷到了現在的位置。

為何南大街短於東西北三條街?竟是因為鐘樓搬了家

紅色範圍為唐代皇城,鉛筆所畫為明代城牆,即今西安城牆的範圍。

注1:承天門—朱雀門為承天門大街,是唐皇城的中軸線,位置是今南北廣濟街。承天門是唐皇城正北門,今遺址在蓮湖公園內。

注2:朱雀門為唐皇城正南門,以象徵南方的神獸為名,含光門在朱雀門西側,這兩座城門在明代擴建城牆以後都被關閉,直到80年代西安城牆整修勘測時被發現,才被重新開啟。安上門為朱雀門東側一門,明代擴建城牆以後成為正南門,並更名永寧門。

注3:順義門,唐皇城正西門,即今安定門。因此西門安定門也是現在西安十八座城門中唯一一座唐代城門。景風門,唐皇城正東門,城牆擴建後成為秦王府的府城的端履門。位置在今省政府南,端履門大街的位置。

注4:西安鐘樓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既是由唐皇城的中心點遷移到了明城牆的中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