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供”也能讓吸毒者“原形畢露”

“零口供”也能讓吸毒者“原形畢露”

2017年11月,寧波奉化城區的一個KTV裡,楊某正在偷偷地吸食毒品。其被奉化溪口派出所民警被抓獲後,不承認吸毒,也不配合尿檢。於是,溪口派出所民警會同奉化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採集了楊某的毛髮,送杭州委託一家司法鑑定中心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楊某的毛髮裡面存在氯胺酮,俗稱K粉。”民警蔣歲金說,據此依法認定楊某有吸毒行為。

以往,遇到吸毒人員拒不承認吸毒也不配合調查的情況,公安機關往往顯得很被動。如今,即便是這樣“零口供”的情況,吸毒者也能“原形畢露”。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項毛髮檢測吸毒的新技術。

吸毒追溯期可達6個月

30分鐘內同時檢測90個樣本

記者瞭解到,在禁毒工作中應用毛髮檢測吸毒新技術,是近年來省公安廳禁毒總隊聯合有關科研單位研發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也是浙江省禁毒領域的一項重要科技創新,目前在全國同領域居於領先水平。

通過這項技術的應用,可將吸毒追溯期從原來的3到7天提高到現在的3至6個月,解決了傳統尿檢措施追溯期短所帶來的種種弊端。目前,該項技術正逐步應用於篩查發現隱性吸毒人員和管理戒毒人員等工作中。

查處吸毒違法行為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規賦予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也是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防止復吸和迴歸社會的重要手段。

然而,一直以來,傳統的尿檢等措施因為追溯期短,對查處吸毒造成一定瓶頸,也對基層執法工作帶來不便。毒品通過吸食進入人體後,隨同血液、體液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吸毒後一般3至7天,就由於代謝而難以通過尿液、血液、唾液精確檢測出毒品成份,導致部分吸毒人員規避查處和管理。而傳統的實驗室毛髮毒品鑑定,受技術、成本等因素影響,尚難以在基層大批量應用。

2015年以來,浙江省公安廳禁毒總隊依託聯合毒品實驗室,對分子馬達毛髮檢測吸毒技術實戰應用進行科技攻關,取得重大突破。該技術可在30分鐘內對90個樣本量同時實施同一批次檢測,檢測結果準確率高達99%,在初篩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是吸毒檢測技術方面的重大創新。

2016年3月,省公安廳對“毛髮中毒品檢驗方法”進行立項;2017年2月,省質監局通過地方標準認證,並於同年3月發佈施行。該標準的發佈施行,尤其是分子馬達毛髮毒品檢測技術填補了國內外毛髮毒品檢測大批量樣本初篩技術的空白。

率先應用於社區戒毒康復工作

“剃光頭”也無法逃脫法網

毛髮檢測吸毒新技術率先用於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中。2015年11月,省禁毒辦對全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對象抽樣30%進行毛髮毒品檢測初篩(樣本量3700份),從中發現日常尿檢呈陰性的對象中有27%存在吸毒嫌疑,從而提高了吸毒人員管理的準確性與針對性,對復吸人員形成強大威懾。通過毛髮檢測毒品的初篩應用,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尿液+唾液+血液+毛髮”四位一體的檢測體系,打造了吸毒檢測“浙江樣板”,同時也在評價戒毒效果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2016年,餘姚市開始運用毛髮毒品檢測初篩技術,對該市社會面吸毒人員採取每三個月普檢一次,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復吸比例從起初的30%下降至2%。一些心存僥倖的社會面吸毒人員為逃避毛髮檢測,甚至採用了“剃光頭”的方法,但這並不影響對他們的毛髮檢測和吸毒認定。

2017年,浙江省公安廳禁毒總隊在研究下一階段加強禁毒基層基礎工作意見時,把推廣應用毛髮檢測吸毒技術作為其中一個重要項目,規劃了明確的目標任務。省公安廳還下發了《關於做好毛髮毒品檢驗鑑定工作的通知》,對全省各地推進毛髮檢測初篩、開展毛髮檢驗鑑定、加快檢驗鑑定機構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和要求。

與此同時,省公安廳、省禁毒辦修訂發佈了《吸毒人員分級分類管理規定》,將毛髮檢測毒品列為社會面吸毒人員日常管理措施,依據不同戒毒措施設定相應檢測頻次,有力推動此項工作常態長效開展。

2018年,省禁毒辦在中央禁毒專項轉移經費中專門列支300餘萬元,用於各市以及重點縣(市、區)毛髮檢測吸毒相關設備配備。已累計開展技術培訓1000餘人次,為該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注長寧禁毒,健康生活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