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閒聊" 首次地方主導

揭秘: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

北日報2019年11月30日05版報道。

原標題:漢十奇蹟:“無中生有”成現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雷闖 通訊員 韓勇

千里漢十,如巨龍穿行鄂西北,福澤沿線1600萬人民。巨龍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的?漢十高鐵開通前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多方採訪,予以揭秘。

謀劃 海闊天空地想

漢十高鐵的誕生,源於一次晚間散步“閒聊”。

2011年一天傍晚,中央黨校校園林蔭道上。正在這裡學習的一位湖北省領導和當時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的一位領導晚飯後散步聊天,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談起了湖北的鐵路建設。

“湖北的鐵路發展不夠,需要補短板”“湖北地形狹長,東西通道尤為重要”……不知不覺,話題集中到了鄂西北。兩人都認為,襄隨十城市群作為湖北重要的經濟走廊,有必要加快鐵路建設,拉近與武漢城市圈的溝通距離。

然而,此時國家相關鐵路規劃並未涉及鄂西北。省領導的腦海裡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可否修一條至十堰的高速鐵路?

想法一經提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湖北迅速行動,一項關於修建漢十高鐵的申請送到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

揭秘: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

11月29日,漢十高鐵通車首日,列車在荊楚大地穿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李溪 攝)

然而,湖北沒有等來好消息。國家發改委認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沒有該項目,不予支持。鐵總回覆:既有漢丹鐵路線剛完成電氣化改造,可適當增加車次提升運力,沒有必要修建高鐵。

“當時國內的主流觀點是,高鐵是連接大城市的快速通道,漢十沿線都是中小城市,經濟體量不夠,客流量無法支撐高鐵運行。”省發改委一名參與項目申請的知情人士透露。

湖北沒有氣餒。

省領導帶隊多次赴京溝通。最終,湖北獲得許可:可以自主建設一條時速250公里的漢十城際鐵路,但不納入國家鐵路主幹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並提出了具體要求。

此時,國家鐵路投資體制改革大幕拉開,允許地方出資主導建設高鐵。

歷史機遇來臨,決不可放棄。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主要領導帶隊奔赴北京提出申請:由湖北省主導出資、修建漢十高鐵,時速350公里。

行動果斷迅速。

2014年1月,我省啟動漢十高鐵建設前期工作,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擔任指揮長的武西客專指揮部,規格之高前所未有;2014年4月,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宣佈啟動漢十高鐵建設;2個月後,漢十高鐵可研報告出爐,上報國家發改委。

此時,湖北又迎來疊加的歷史機遇——長江經濟帶發展入列國家戰略。2014年6月,漢十高鐵規劃被納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武西(武漢至西安)客專規劃,成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福銀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速350公里。

漢十城際鐵路,由此升級為漢十高鐵。

經協商,省政府與中國鐵路總公司達成協議:雙方按照80:20的股比合資成立漢十鐵路公司,由湖北省政府主導建設漢十高鐵。

至此,漢十高鐵“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優”,從設想走向現實,併成為中國第一條由地方政府主導投資、主導建設的高鐵。

揭秘: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

11月29日,十堰市文旅局歡迎遊客坐高鐵遊十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李溪 攝)

實幹 一年完成三年工作量

與時間賽跑!

鐵路項目審批流程複雜,如果按照傳統的審批模式,漢十高鐵最快也需要2-3年才能獲批。

“湖北的發展等不起,我們要創新機制,加快推進。”省領導親自掛帥,沿線各市州、相關省直部門齊刷刷行動起來。省發改委、當時的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派出專班常駐北京,直接對接相關部委。

然而,漢十高鐵的批覆辦理遇到了新“問題”。

原省鐵路辦負責人介紹,以往對鐵路項目是審批制,先報國家發改委批覆,再到各部委辦理其他手續。然而,漢十高鐵是以漢十鐵路公司作為企業投資類項目上報,程序相反:先獲得原國土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委的10多個要件,再彙總到國家發改委辦理核准。然而,受限原有程序及思維,在未看到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情況下,相關部委對漢十高鐵項目比較謹慎。

一時間,漢十高鐵項目批覆事項“卡殼”了。

針對這種情況,省委省政府頻繁報告情況、主動溝通,終於迎來轉機:國家發改委開闢綠色通道,在湖北辦理相關要件的同時,國家發改委啟動預評估工作,兩項工作同步進行。消息一出,漢十高鐵要件辦理開始提速。

省發改委副主任潘幼成稱,這種並聯審批、平行作業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大大縮短了漢十高鐵的批覆時間。

國家層面創新審批的同時,我省也加快進度。相關廳局派專人為漢十鐵路公司服務,講解相關政策,填寫申報材料,並加大與部委的對接力度。此間,部分廳局負責人為了漢十高鐵,一年跑北京40餘次。

部省合力,效果顯現。2015年2月,漢十高鐵項目獲國家發改委立項核准,當年12月實現全線開工。

就這樣,一年完成過去需要三年左右的前期審批,刷新了國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紀錄,成為國內首條採用核准模式批覆的高鐵項目。

揭秘: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

11月29日,漢十高鐵漢口站首發列車G6817前,旅客拍照留念。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李溪 攝)

扛責 4個月完成拆遷

漢十高鐵開工前,面臨的首要難題是拆遷。

漢十鐵路公司協調部的王定榮攤開資料介紹,拆遷面涉及4個市州17個縣市區65個鄉鎮260多個行政村,拆遷面積達83.6萬平方米,補償拆遷安置資金30多億元。

“4個月完成拆遷任務,基本實現‘零違種、零違建、零上訪、零強拆、零傷亡、零後遺症’,為工程按時順利開工打下堅實基礎。”

這麼大體量的拆遷量,是如何順利實現的?

“將拆遷任務計入當地資本金。”這是關鍵一招。這一重大創新,對於不少財力不足的地方政府而言,是重大利好。

過去我國修建鐵路,幾乎都是國家主導,地方配合,資金問題、工作力度都會影響拆遷進度。漢十高鐵是我省投資佔大頭,建設管理擔主責。

沿線的各級政府承擔拆遷主體責任,漢十公司及時確認房屋徵遷面積,按照包乾的標準,計入當地資本金籌措任務。該舉措有效落實了屬地拆遷的主體責任人,同時調動了地方政府拆遷的積極性。

省鐵投集團董事長黃建宏介紹,“三包”是漢十高鐵創新管理模式,優化管控手段的成功嘗試。即:與漢十高鐵項目沿線各級地方政府籤協議,按照“包任務、包進度、包費用”進行拆遷,地方按拆遷安置補償標準和節點要求完成徵地拆遷。

漢十高鐵途經襄陽市5個縣市區,全長180公里,徵地面積約1.2萬畝,拆遷面積約43.7萬平方米,徵遷任務非常艱鉅。而谷城,又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6年春節剛過,谷城縣組建指揮部,四大家領導帶頭上門宣講發動。

聽說高鐵通了後,到雲南看子女更方便了,茨河鎮陶灣村的吳義春爽快答應將6年前興建的房屋拆遷;城關鎮粉水社區,智障人馬義珍的大兒子是聾啞人,母子倆靠低保生活。面對徵遷,小兒子把母親和大哥接到家中照顧。馬義珍的小兒媳說:“高鐵從我們這裡過,是我們回報國家的好機會。我們要衝在前面,當好帶頭人。”

普通居民如此,企業老闆也積極主動。孝南區華廈、松達兩家企業的老總都是孝感市人大代表,華廈公司內部測算應補償1.3億元,松達內部測算應補償0.86億元,地方政府委託第三方評估後,實際分別補償1.1億元和0.64億元,負責人均支持同意。

一群可愛的人,不講條件,不講價錢,確保了工程建設順利開工。

揭秘:漢十高鐵構想源於一次晚間散步

聚力 十萬大軍一條心

45家參建單位,28家央企,十萬餘建設大軍,隸屬於不同的管理單位,從五湖四海匯聚鄂西北,掀起漢十高鐵建設的熱潮。

點多、線長、面廣、人多,投資大,風險高,如何協同作戰?如何避免工程建起來、幹部“倒下去”?如何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

一個個問號,考驗著管理者決策者的智慧。

讓黨旗高揚,讓黨徽閃耀!工地延伸到哪裡,黨建就跟進到哪裡,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裡。

省鐵投集團黨委深入調研,汲取各方智慧,探索出“結成項目建設朋友圈,打造黨建工作共同體”“優勢互補,共享共建”的大黨建思路,牽頭組織全線參建單位簽署《漢十高鐵黨建共同責任書》,推出國內首創的 “工程項目+黨建共創模式”,以項目建設為平臺,成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參建各方共商共建、黨建共創,促進項目建設優質高效。

實踐證明,這條由參建各方共同強化國企黨建的新路徑,為項目建設裝上了澎湃的紅色引擎。其成功經驗,被省委組織部評選為全省優秀黨建案例第一名。

行走在漢十高鐵各項目部,搶眼的是一線員工胸前佩戴的黨徽。

曾經“隱藏”黨員身份的趙玉中說:“亮出黨員身份後,覺得有無數雙眼睛盯著,只能幹得比別人好,質量要比別人高,要不然人家會笑話我的。”

“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讓流動黨員有榮譽感與歸屬感。”中鐵大橋局漢十施工3A標段黨委書記陳國強介紹,黨員每月有活動,單位之間形成競爭,比學習、比創新、比擔當、比奉獻。

一支支紅色鐵軍衝鋒在前,釋放出奮發有為的強大能量。中鐵武漢電氣化局信號女子突擊隊是一支“紅色娘子軍”。突擊隊長王豔鴿團隊攻關的“提高電熔和鋼軌引接線模具施工效率”課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

2018年5月,在為期3個月的勞動競賽中,41支黨員先鋒隊帶領黨員和職工奮勇向前,超額完成計劃目標2個百分點,成功實現了9月開始鋪設長軌的目標。

從秦巴山區到鄂北崗地,再到江漢平原,紅旗漫卷,成為漢十巨龍一路延伸的不竭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