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峰会|借力院士“最强大脑”推动重点研发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院士峰会|借力院士“最强大脑”推动重点研发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院士专家、研发机构以及企业分领域进行了座谈交流

“智领新时代 智汇大湾区”2019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五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以下简称“院士峰会”) 于11月27日至29日在东莞举行。群贤毕至、名家云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内外超过百名院士专家齐聚东莞。

智慧的“激情碰撞” 产业的“脱胎换骨”

为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的高端智力支持作用,助力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提质增效,28日晚,东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相应院士专家举办了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峰会院士专家与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座谈交流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等院士专家,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肖铮勇,以及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等25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以“重点研发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为主题,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开展、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等内容,展开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对话交流。院士专家与机构、企业激情碰撞,无疑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东莞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也必将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会上,东莞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肖铮勇介绍了东莞近年来的相关情况,他表示,自2005年首家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以来,东莞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目前已相继建成32家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服务、科技支撑、项目实施、人才引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但为院地合作、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更为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借助此次座谈会,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和东莞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新的成果,一同推动东莞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开展,提升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加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提质增效,助力湾区城市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院士专家、研发机构代表、以及企业代表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分领域进行了座谈交流。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杨知行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分别就“对接卫星通信、信息处理”“海杂波背景下雷达探测算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沟通。

新能源领域: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就“制造业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数学模型”、“制浆造纸过程污染控制以及清洁生产的新方向”等方面的问题与刘焕彬院士进行了多方咨询与探讨。

新材料领域:陈蓉教授与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在“柔性电子及器件”“复合材料天线罩力热联合计算和驻点烧蚀预示模型仿真”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交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汪懋华院士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分别就“新一代ICT农业领域应用与智慧农业发展”“光伏农业、智慧农业、农业装备”等相关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对接。

据了解,29日上午,汪懋华院士、白以龙院士 、王兆凯院士将分别前往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东莞市松湖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代表进行专项对接探讨。

院士峰会|借力院士“最强大脑”推动重点研发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院士专家、研发机构以及企业分领域进行了座谈交流

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

近年来,东莞院企合作成果丰硕,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人才聚集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组织,是东莞克服高校创新资源薄弱及企业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搭建高校资源与产业对接平台,突破科技资源配置计划体制开展的积极探索。目前,东莞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全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的有18家,企业法人的有10家。从发展水平来看,有24家已经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从东莞的实践来看,各个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依托母体的资源优势谋划不同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了技术研发型、产业投资型、人才创业型和成果转化型这四种主要的发展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01项,东莞20家校(院)地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共有15家建设有孵化器,通过自有场地孵化或持股孵化,目前在孵企业达570家(不含毕业退出的企业),其中持股企业161家,2018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3.6亿元,产生税收约0.83亿元。

院士产学研合作 推动东莞向高质量迈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科研人才中的领军人物,“两院”院士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历程中,院士的力量不可或缺。近年来,东莞正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齐全的产业配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的科研项目落地东莞。

自2014年以来,东莞已建成5批共29个院士工作站,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院士团队进驻东莞,为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提供了智力支撑。成立于2018年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目前,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已累计引入17个产业化团队、8位两院院士。

今年9月,材料实验室与塘厦镇强强联手,推动付超教授团队“多孔陶瓷及复合材料”、曹永革团队“透明陶瓷材料”、刘开辉团队“轻元素低维量子材料”三个项目落地塘厦,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了让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加顺畅,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入,让院士专家团队和项目能更好地在莞落地。东莞将构建与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常态化合作机制,争取设立“中科院-东莞院地合作专项”。此外,还将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自主作价投资、自主审批股份收益分配及退出、投资亏损依法依规免责等激励机制。

全媒体记者 杨圣沛/文

市科技局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