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社旗原名賒旗店、賒店,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而得名。另據《南陽縣誌》所載,賒旗是由於元分旗屯田,軍主姓佘,後偽為賒,故名。社旗為賒旗的諧音,建縣時,周恩來總理親自更名為社旗,寓社會主義旗幟之意。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在南陽盆地東部,這裡自古有“依伏牛而襟漢水,望金盆而掬瓊漿;仰天時而居地利,富物產而暢人和”之說。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王莽,她是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素有中原第一古鎮之譽,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已是豫南巨鎮。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社旗縣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南陽市東北部,這裡位於南陽市半小時經濟圈內,北鄰方城縣、西接南陽市宛城區、南連唐河縣、東臨泌陽縣。2017年7月,南陽市啟動了社旗縣撤縣設區的工作部署;縣產業集聚區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最具產業競爭力集聚區。社旗原名賒旗店、賒店,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而得名。另據《南陽縣誌》所載,賒旗是由於元分旗屯田,軍主姓佘,後偽為賒,故名。社旗為賒旗的諧音,建縣時,周恩來總理親自更名為社旗,寓社會主義旗幟之意。

下轄2個街道、12個鎮、2個鄉:趙河街道、潘河街道,賒店鎮、橋頭鎮、饒良鎮、興隆鎮、晉莊鎮、李店鎮、苗店鎮、郝寨鎮、朱集鎮、下窪鎮、太和鎮、大馮營鎮,陌陂鄉、唐莊鄉。總面積1203平方千米,人口73萬,縣人民政府駐地賒店鎮。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據考證,早在七八千境內已有有人類生息;商時北襟鄫國地,西周時屬申、鄫 、唐等國;春秋時先後屬韓國與楚國。秦朝屬申呂縣。西漢時屬南陽郡,處宛縣、比陽縣(今泌陽)、鍺陽縣(今方城)、舞陽縣交界地區;三國是仍之。兩晉至南朝時先屬荊州南陽郡,後屬雍州南陽郡和豫州。

隋開皇七年(587)置饒良縣,大業二年(606)廢;此間東部有比陽、真昌、顯崗等縣,西北部屬南陽縣和方城縣,西南部屬上馬縣。唐朝屬唐州,處於方城、上馬、比陽慈丘等縣毗連處,北宋屬唐州,在方城、泌陽、比陽等縣交匯處。元朝屬南陽府,處南陽、裕州、唐河等地邊緣地區;明朝屬南陽府,處南陽、裕州、泌陽、唐縣、舞陽5縣交界地區;清朝賒旗鎮已發展成為豫南巨鎮。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1947年10月至1949年4月,曾置宛東縣,政府駐賒旗店;分屬南陽、唐河、方城、泌陽等4縣;新中國成立後至1965年10月屬南陽專區,分屬南陽、唐河、方城、泌陽等4縣。1965年11月,獲批設立社旗縣,縣政府駐賒旗鎮,屬南陽專區。1969年屬南陽地區,1994年屬南陽市。

2005年丁莊鄉併入饒良鎮;田莊鄉併入朱集鄉並改設朱集鎮;青臺鎮併入李店鎮。2009年下窪鄉撤鄉建鎮。2011年太和鄉、大馮營鄉撤鄉設鎮。2012年8月,撤銷城郊鄉,所屬彭崗村、李林莊村劃入賒店鎮;設立趙河街道、潘河街道,趙河街道駐地在原城郊鄉政府。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縣域位於南陽盆地東北,地勢西低東高,東部有低山丘陵,西部為宛東平原;唐河及其支流毗河、饒良河、馬河、晏河、掉槍河過境。這裡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910.1毫米。

社旗縣是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農村經濟特色鮮明,以優質糧食、蔬菜、花卉、菸葉、畜牧等為主;有小麥、玉米、甘薯、豆類、芝麻、棉花等農產,特產小磨香油、賒店老酒;有金紅石、大理石、黃石、鐵礦、鉛鋅礦等礦產。


中原第一古鎮,豫南商埠古城,河南省這個縣由周總理為其更名

這裡山水風光無限好,入圍中國最具魅力文化休閒旅遊縣榜單景區,縣城七十二條古街道保存完好,構成中原最大的清代建築群,以中原第一古鎮賒店古鎮為核心;有山陝會館、趙河公園、霸王山、賒店廣盛鏢局、社旗火神廟、姜家大院、譚崗遺址、草寺遺址等景點,其中賒店廣盛鏢局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鏢局。賒店古鎮是中國民族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賒店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位於北瓷器街北段,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光緒十八年(1892)竣工,是河南省古建築中一個保存完整的建築群和遊覽勝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會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