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保持土地承包關係,讓新疆棉農吃下“定心丸”

據新華社報道,為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

第三輪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

在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的背景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已開展了兩輪承包。第一輪從1978年開始,承包期十五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到2023年到期,個別地區由於晚幾年才開始承包,會晚幾年才到期。

第三輪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到2053年到期。黨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關於中央授權新華社11月26日發佈的《意見》,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意見》明確了鞏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本方向,明確了保持土地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基本原則,是一個關於農村土地政策的重大宣示,是一個既管當前又管長遠,可以說是“一不動百不搖”的重要制度設計。

為何第三輪土地承包期仍然是三十年,而非五十年、七十年或者更久?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對第一財經說,這是在總結第二輪土地承包實踐的經驗中提出的,30年承包期雖然不長但也不短,對穩定土地承包關係這一目的來說已經基本達到了。而且這一政策安排在時間節點上,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兩個十五年”的階段安排高度契合,是為了滿足“到2050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而安排的。

該如何理解“長久不變”

關於“長久不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邵夏珍在《光明日報》撰文稱,應是指在一個時點後,農民與所承包土地的關係不再變更,不僅農民與其所承包土地形成長久關係,而且農民對所承包土地擁有長久物權。

意見提出,以農村社會穩定為前提,穩慎有序實施,尊重歷史、照顧現實、前後銜接、平穩過渡,不搞強迫命令;從各地實際出發,統籌考慮、綜合平衡、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保持歷史耐心,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既解決好當前矛盾又為未來留有空間。

與之配套的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權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機制。對於現實中的三種情況,意見分別提到:維護進城農戶土地承包權益,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對承包農戶進城落戶的,引導支持其按照自願有償原則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轉讓土地承包權或將承包地退還集體經濟組織,也可鼓勵其多種形式流轉承包地經營權;對長期棄耕拋荒承包地的,發包方可以依法採取措施防止和糾正棄耕拋荒行為。


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韓長賦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提問稱,在農民退出承包地的問題上,依據文件和政策,如果農民確實有這個真實意願的話,可以依法有償退出。“現在只有少部分農民有這個意願。進城農民退出承包地,要有足夠長的歷史過程與足夠的歷史耐心。其中原因在於,農村人口多,農民舉家進城是少數,多數是年輕人在城市打工,父母、孩子在農村生活。特別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城市的就業也不那麼寬鬆。農民進城就業,在他還沒有足夠穩定時,還要保留其承包地,使得他能夠進退有據,所以探索也應當是審慎的。”

繼續用好用活確權成果

在強調穩定的情況下,意見稱,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應堅持延包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對於少數特殊情況,“大穩定、小調整”,只能在個別農戶間作適當調整,依法依規從嚴掌握。

此外,繼續提倡“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

為避免承包地的頻繁變動,防止耕地經營規模不斷細分,進入新的承包期後,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因承包方家庭人口增加、缺地少地導致生活困難的,要幫助其提高就業技能,提供就業服務,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二是因家庭成員全部死亡而導致承包方消亡的,發包方應當依法收回承包地,另行發包。

此外,通過家庭承包取得土地承包權的,承包方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

邵夏珍認為,“‘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制度將人口與土地承包的關係進行固化,在承包期內不再根據人口的變動重新調整承包地,打破了集體成員天然擁有集體土地的慣例,從制度上割斷了新增人口與土地的聯繫”,旨在解決因人口變動導致承包制不穩定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如農民缺乏穩定的土地投資預期;土地生產率下降;土地細碎化越來越嚴重;調地成本太高;不利於控制人口增長,等等。

浙江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葉俊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農民已經發生明顯的代際轉移的背景下,繼承“承包方應得的承包收益”,是對承包權作為財產性權利的一種肯定。


意見稱,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重大舉措,也是落實“長久不變”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據。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做好收尾工作、化解遺留問題,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權利、登記記載權利、證書證明權利的確權登記制度,並做好與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銜接,賦予農民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權益,為實行“長久不變”奠定堅實基礎。

1、本頭條號“鏈花APP”所發表內容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蒐集),轉載文章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2、本平臺原創內容版權歸本平臺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平臺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商業目的及應用建議。已經由本平臺協議授權或未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絲路小棉襖”,違者本平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3、請警惕冒用本平臺名義進行詐騙的行為。4、任何單位和個人認為本公眾號包含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權益,應當及時向本公眾號進行書面反饋,並提供其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的情況說明,本公眾號在收到上述文件後,認為事實及理由充分的,將會立即移除。5、本公眾號聲明:任何瀏覽者在任何時候瀏覽本網站任何信息,即表明已閱讀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