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啟動月餘 新三板融資交易“融冰”三大指數成交量增2倍

距離證監會宣佈啟動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過去1個多月,各項準備工作正在順利推進。受此影響,新三板市場重現勃勃生機,三板各項指數累計上漲幅度明顯,成交量、成交額環比大增,摘牌公司家數下降,定增市場重現活力。

三大指數成交量增2倍 定增活躍

數據顯示,10月26日至今,做市指數、三板成指、三板龍頭等各大指數均實現上漲。其中,三板做市指數累計上漲10.39%,創新成指累計上漲11.45%,三板活躍指數累計上漲16.12%,三板龍頭、三板研發、三板醫藥指數累計漲幅均超過5%。

各大指數的成交量與成交額增長也十分明顯。根據數據,10月26日以來,三板服務、三板龍頭、三板醫藥指數日均成交量與日均成交額增幅最為明顯,其中日均成交量分別環比增長204.67%、200.45%、190.73%,日均成交額分別環比增長169.02%、346.90%、160.70%。

三板做市指數與三板成指的表現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大有變化。10月26日至今,做市指數與三板成指分別實現成交量6.88億股、8.04億股,分別同比增長154.25%、109.47%,成交額分別為35.90億元、42.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3.39%、220.54%。

定增市場在11月份有了明顯的好轉。以首次公告日為準,11月份新增定增預案61起,總融資金額達43.44億元。而今年以來,除了1月份新增定增預案達71起以外,2月至10月的單月新增定增方案均不及11月。實施完成方面,11月以來完成定增58起,總融資金額12.56億元,高於10月份的36起、8.58億元的表現。

摘牌數量下降

今年以來,新三板出現摘牌潮,已有近1800家企業選擇離開。同時,科創板的設立又為新三板公司提供了一條道路。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轉板熱情高漲,為科創板輸送了不少“考生”。

如今,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啟動,大大激發了掛牌公司的信心,它們有的不再想摘牌,有的在摘牌途中緊急“剎車”,還有個別企業撤回了科創板申請。

數據顯示,10月26日至今,已有16家掛牌公司宣佈撤回摘牌申請或否決摘牌議案。摘牌企業數量也從11月份開始出現下降,今年7月至11月,月摘牌企業分別有342家、281家、63家、60家和53家。新三板企業轉板方面,11月以來宣佈進入上市輔導期的新三板公司為15家,9月和10月分別為16家、19家。

新三板改革箭在弦上,優質公司有望享受第一波紅利,對轉板熱情有所下降屬正常情況。今年3月4日,新三板掛牌公司金達萊公告稱,擬申請IPO並在科創板上市,打響新三板“轉科創板”第一槍。在等了半年後,11月20日晚間,金達萊公告表示,因戰略調整,經董事會審慎研究,決定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