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難產、股權糾紛、董事長離任華匯人壽成唯一D級公司

11月2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結果顯示,在接受評價的151家保險公司中,僅有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匯人壽”)獲得D類評價。從評價指標來看,華匯人壽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方面或存在嚴重問題。

2017年度,華匯人壽保險的經營評價結果為C類。針對此次評級結果,北青金融致電華匯人壽,截止發稿前並未收到答覆。

連續6年年報難產

參加本次保險協會評價的保險公司共151家,其中財產險公司77家,人身險公司74家。評價結果顯示,財產險公司A類20家,B類51家,C類6家;人身險公司中,A類13家,B類54家,C類6家,D類僅華匯人壽1家。保險業協會指出,D類公司是指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公司。

華匯人壽成立於2011年12 月,註冊資本15億元,註冊地在瀋陽。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之初華匯人壽曾實現短暫盈利,2012年其淨利潤為563.42萬元。但自2013年至今,華匯人壽連續6年發佈年報暫緩發佈公告。

年報難產、股權糾紛、董事長離任華匯人壽成唯一D級公司

華匯人壽官網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正按照監管機關下發的《監管函》要求開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董事會和股東會無法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因而公司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暫緩披露。

保費規模驟降

雖然,華匯人壽年度信息暫緩披露,但其官網的專項信息和監管數據,體現了部分經營狀況。據可查數據顯示,華匯人壽近兩年的保費收入持續下降。

2016-2019年第3季度,華匯人壽原保費收入分別為8.91億元、2.33億元、1996.9萬元,995萬元。與此同時,華匯人壽盈利能力也在下降。2016年至2019年前3季度分別虧損7099萬元、6437萬元、7138萬元,3365萬元。業績下滑或與其產品和業務規模難以拓展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4月1日起,華匯人壽部分產品停售,新業務規模減小,現金流主要來源是資產現金流。為扭轉局面,華匯人壽計劃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申請新的保險產品報備,增加新業務收。但目前,華匯人壽官網僅有“樂享安泰重疾保障計劃”一款產品在售。

值得注意的是,新產品和業務發展未見起色的情況下,該公司償付能力遠高於監管線,2019年第3季度,其綜合及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58.40%。業內保險分析師告訴北青金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過高,可能意味著公司發展速度慢、資金閒置或者公司剛剛成立,隨著業務的逐步開展賠付能力會相對下降。出現大額賠付時,保險公司是否能夠完全賠付,還需要考量其是否有與風險相匹配的資本。

股權糾紛多年未解

除了連續6年不發年報、公司盈利能力堪憂,華匯人壽的股權糾紛也被監管關注。

天眼查顯示,華匯人壽現有股東有6家。分別為瀋陽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和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富德投資有限公司、大連三德投資有限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大連瑞德投資有限公司。

2012年2月,北京富德投資有限公司、大連三德投資有限公司出質華匯人壽部分股權。2013年因為股權糾紛,大連瑞德投資有限公司將瀋陽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目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網上,關於華匯人壽股東股權變動的司法信息有18條。

華匯人壽捋不清的股權糾紛一再引起監管注意。2013年,因為股權動盪,原保監會向其開出監管函。2017年,銀保監會針對華匯人壽在股東股權、“三會一層”運作、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其發送監管函。監管表示,會依法對華匯人壽違規股權進行處置,跟蹤檢查該公司治理問題的整改結果,並視情況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年報難產、股權糾紛、董事長離任華匯人壽成唯一D級公司

但直到2019年3季度末,華匯人壽在股權方面也未能完成整改,其償付能力報告中顯示“正在開展治理整改工作,截至報告日,對實控人事項尚無法報送”。

與此同時,華匯人壽管理層也發生變故,2019年7月,華匯人壽官網披露董事長馬彪離職的消息。據其三季報顯示,華匯人壽董事會也大換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