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

——是啊,暴風雨要來了。

——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我要放大一張表妹的照片。

這些經典臺詞,已成為60後70後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乍一聽這個名字,您可能覺得陌生、拗口。


在中國,他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 瓦爾特

還記得《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嗎?

還記得《橋》嗎?

還記得《橋》的主題曲

《啊,朋友再見》那激動人心的旋律嗎?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國,

這兩部經典電影不知曾讓多少中國人熱血沸騰,

影片中戰爭的殘酷,動人心魄,卻覺蕩氣迴腸,又覺悵然若失。

“自由最終必將屬於人民!”

在瓦爾特的領導下,薩拉熱窩的游擊隊粉碎了納粹的一個又一個陰謀。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記得這個結尾,

納粹軍官馮·迪特里施指著壯麗的薩拉熱窩對他的繼任者哀嘆地說:

“看,這座城市,就是瓦爾特。”

無論是《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瓦爾特”

還是《橋》中的“老虎”

當他們為了國家民族和敵人鬥智鬥勇,誓死周旋的時候,

是多麼帥氣和迷人!

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男神。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瓦爾特竟然用“笤帚”保衛薩拉熱窩!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電影中,

在拍攝時按計劃,

瓦爾特應該拿著手槍從倉庫裡衝出來並加入戰鬥,

但在慌亂中,而是錯拿了一把笤帚就衝了出來,

但當時所有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全情投入,

沒有一個人發現他手裡拿的是——笤帚!

這一幕拍攝結束後,

導演對大家的配合表示十分滿意並準備收工,

而“瓦爾特”只好硬著頭皮走出來說

———等等,我拿錯了‘武器’。”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同樣他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1979年,他第一次到中國時的情景:

“當經過南京路時,整條街道上擠滿了歡迎的人,

車隊根本無法行進, 我的妻子驚呆了,

工作人員為了安全再三囑咐我

千萬不要搖下車窗、更不要下車。

但我知道我要下去,走到他們中間,

因為我知道他們是熱愛我的人。”

所以他推開門, 毫不猶豫地走了出去。

“當我站在街頭的一瞬間,整條街道霎時如黎明般安靜,

而這安靜僅維持了幾 秒鐘,人群中突然爆發出歡呼聲,

所有人都有節奏地喊著——

‘瓦爾特’、‘瓦爾特’ !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此後他訪問中國十多次,

“每次去中國,我都很開心,感覺就像是回家,

那裡有個大家庭在等著我”。

數年前,他曾接受央視專訪,自豪地稱: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塞爾維亞),人們叫我‘中國人’。”

“我有足夠的理由去愛中國。

如果不是歲數太大了,

我都想加入中國國籍。

據我所知,中國法律是規定不允許保持雙重國籍的,

但我又不會放棄塞爾維亞國籍。

中國人真的是那麼可敬,令人驚歎!”

2011年,80多歲的巴塔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據說在電影裡,因為他破壞了德國納粹的很多作戰計劃,

打死了無數的德國納粹,

所以希特勒在臨死前曾經留下遺囑———幹掉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2006年,他突發心肌梗塞,並做了兩次心臟手術。

當他剛剛做完手術甦醒過來,第一句話竟然是:

“瓦爾特還沒有死,我還要去殺德國鬼子呢!”

2016年5月22日晚,

塞爾維亞傳奇演員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在醫院逝世,

享年83歲。

在中國,人們叫我‘瓦爾特’; 在這裡,人們叫我‘中國人'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一事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這也意味著一個時代,一個關於游擊隊記憶的時代,

正在悄悄遠去。

只剩下那曲《啊,朋友再見》,永遠在歷史中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