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破發拷問A股融資路

2019年11月19日,浙商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遭棄購1342萬股,棄購金額超6600萬元。再加上不久前剛上市的新股渝農商行一路下跌,跌破了發行價,這令原本就弱勢的證券市場對浙商銀行登陸A股的前景並不看好。

浙商銀行破發拷問A股融資路

11月26日,浙商銀行A股上市首日,開盤後即跌破發行價4.94元,後由主力全日苦苦護盤,至尾市收盤時才勉強上漲了0.03元。

上市首日即破發,這還要追溯到2012年10月11日,當時新股海欣食品開盤即破發。而近7年來浙商銀行是首支上市當日既破發的股票,自2014年以來,浙商銀行成為了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後首支上市即破發的新股,也算開了歷史先河。但這也並非壞事,上市既破發現象的出現會給市場管理、新股IPO定價、新股申購、機構承銷、擴容週期等帶來一系列的新思考,這會令A股市場更加成熟。

浙商銀行破發拷問A股融資路

11月26日早盤,浙商銀行跳空開盤,以4.81元低開,直接跌破發行價,最低下探4.70元,後被市場主力拉起,但最高點僅回升至4.91元就再遭市場拋售,尾盤報收4.74元,徹底跌破了發行價。

浙商銀行的破發給予了市場高度警示,說明A股弱勢期間大盤股IPO破發的概率會有所提高,甚至有可能成為常態,這會降低證券市場投資者未來對大盤股的申購動力,一旦大盤股中籤率較高,恐怕還會引發市場大規模棄購現象。

今年前十個月,滬深兩市共143企業完成IPO,合計融資1624億元,上市公司再融資8394億元,全市場併購重組交易金額1.42萬億元,交易所市場發行各類債券6.16萬億元,其中公司債券2.59萬億元,均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2019年以來,銀行IPO數量已創下自2017年以來的新高,銀行A股上市進程加快。截至目前,已有紫金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青農商行、蘇州銀行、渝農商行、浙商銀行登陸A股,且未來還有郵儲銀行等即將登陸。

而截至11月27日,今年已經有174家A股上市企業,跌破發行價的有13家。在渝農商行與浙商銀行先後破發以後,11月28日的郵儲銀行的新股申購也倍受市場側目,後面還有京滬高鐵等大盤股在排隊。而目前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正常排隊企業還有400多家,未來A股市場融資任務繁重,這樣的擴容讓市場有些倍感無力。


進入2019年下半年後,新股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一些悄然的變化,A股市場新股破發現象明顯增多,但是從國際成熟證券市場來看,破發是市場化機制下的正常現象,這有利於督促新股定價迴歸正確估值,有利於市場發行機制的改革,這對於詢價機制與機構承銷來說都是需要重新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於新股擠水分是有益的,也利於投資者對新股的投資選擇,同時也是註冊制給市場帶來的新思考。

浙商銀行破發拷問A股融資路

在以往的新股發行中,投行身兼多重角色,可以作為企業上市的保薦人、承銷商、財務顧問以及股東,這種直投、保薦、承銷的多重角色凸顯了利益二字。超募與承銷費、直投回報緊密相關,一些券商對IPO項目超募資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銷費,在投行與企業利益趨同的情況下,投行無疑會將發行價定高,由此為A股市場埋下了長期禍患,不僅市場水分嚴重,還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長期套現,嚴重危害了投資者利益。所以當前新股破發也是市場迷失的迴歸。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大股東也在大規模減持。截止目前,已經有823家公司的1299名股東進行了增減持,其中514名股東對自家股票進行了淨減持,119名股東淨減持金額超億元。


2019年雖然還尚餘一個月,但是A股淨減持金額已經創下了近十年新高。證券時報統計顯示,截至11月25日,年內重要股東淨減持金額超過2600億元,淨減持金額不僅創下近十年新高,更是超過了過去三年的淨減持金額總和。

從大股東的減持問題來看,其實新股破發並不是壞事,長期以來新股定價偏高,導致市場熱衷於打新,造成股價虛高,大股東持股成本又比較低,因此形成了國內股市長期套現的怪圈,所以新股的破發會進一步修正市場的合理定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大股東的套現腳步。


A股市場當前的擴容速度與退市功能不相匹配,再加上大股東套現等複雜原因,導致A股失血嚴重,這樣的市場如果不能減緩融資速度,會將市場引入低效與負向循環之中,資本市場的財富再分配功能明顯缺失,並長期拖累居民消費遞減,這對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所以當前中國的證券市場應該由融資功能向融資與財富功能的平衡轉變,不能一味地通過融資來貶值市場,而令廣大投資者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當前國內正在加大金融開放力度,通過大規模融資殺A股市場估值,明顯為外資低成本進駐國內A股市場做鋪墊,這是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