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神奇的牛股指標——每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今天盤面沒啥意思,盤中閒來無事,隨手拉了幾個表格。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指標。跟大家分享下。

先問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什麼樣簡單粗暴的指標,能夠把今年這些大牛股全都選出來?(覆盤的意義,就在於合理的歸類嘛。)

目前兩市一共3733只股票,截止目前,全年上漲的股票一共有2503只。

年上漲率:67%。

然後,我隨手用一個指標進行刷選,得出了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數據。

我用每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這個指標,進行無腦刷選。

分兩輪:第一輪,是每個季度全都增長10%以上。

一共刷出726只股票。而這裡面全年上漲的股票高達633只。上漲率高達87%。 明顯超過了正常A股的67%的數據。

第二輪,是每個季度全都負增長。

一共刷出679只。而這裡面全年上漲的股票只有276只。上漲率低至40%,遠遠跑輸了正常的67%的數據。

有個神奇的牛股指標——每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我事先能夠預計他們之間會有差距,但是沒有想到差距這麼大。在一個數據基數都不小的情況下(都大於500只),相差比例高達20%。

這個指標是滯後的,是簡單粗暴的,不關心任何具體情況,所以沒有任何交易意義。但是他有一個方向性意義:就是當下市場的中長期偏好,開始傾向於,那些業績持續增長的基本面票。

注意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這裡用的是淨利潤增長率,而不是淨利潤本身。(也就是為負的那些股票,他們可能也是盈利了,只不過利潤沒有去年好罷了)

所以,如果放在一個更長期的眼光來看股票的話,業績這個因素,是你繞不過去的坎。

這也間接解釋了今年超短市場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龍頭股,連板結束之後就開始連續跌停,走尖頂。而有一些龍頭股就能調整穩住之後走二波。

有些票,短期籌碼拉昇之後,本身不具有中線持有價值,於是從哪漲起,跌回哪去,一場春秋大夢。而有些票,本身具有中線持有價值,所以稍微回落之後,有中線資金願意接住鎖倉。

情緒依然是短線市場的主宰,這點不會變,但是變化的是,情緒散去後,是否有邏輯派資金接住它。這是今年最大的變化。

也就是說,當下在接力情緒龍頭股的時候,除了需要考慮盤面地位,市場情緒本身,還需要考慮這個票的本身題材邏輯的持續性。否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但凡在龍頭高位吃過18%+的大面的讀者,都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這種痛,別說吃了,想起來都讓人心梗啊。

然後,更有意思是,前面那個連續3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的股票池,年漲幅排前30的,你應該非常熟悉,我貼出來給大家看看:

有個神奇的牛股指標——每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基本上包含了今年大多數的超級牛股。

這個榜單的每隻股票上漲的具體邏輯都各不相同,有的是炒題材(5G,自主可控,華為),有的是炒作重組,有的是炒獨角獸。

但終究有一個底色:他們都是業績基本過硬的股票。

所以,今年是業績股爆發的一年。這種風格,它會不會持續?

隨著外資,國內公募資金的進一步佔據主流,這樣的審美偏好基本是不可逆的。

可能有人會問了?超短不行了嗎?

不,只要有波動,就存在超短。短線的主宰永遠是情緒。只不過,這種引發情緒的原因變了。

如果上面的指標還不足以讓你信服,給你一個更簡單粗暴的數據:

有個神奇的牛股指標——每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

只用三季報的淨利潤增長率這個單一指標,大於50%的股票,平均漲幅全為正,且基本今年平均在30%以上。(注意是平均啊)

而低於-50%的,平均漲幅全部為負。

甚至連振幅都比不上淨利潤上漲的股票。

也就是說,以前市場喜歡玩小盤,喜歡聽小盤股講故事,現在市場喜歡玩優等生,喜歡聽優等生講故事。

市場依然是聽故事的,只不過選擇相信有家底,有基本盤的公司講故事罷了。垃圾股?你特麼公司都經營不明白,還講什麼故事?給老子幹活去。

越早意識到這一點,越能佔據有利位置。擁抱變化,跟隨市場。投機永不眠。環肥燕瘦,楊貴妃放今天,如果想要得到漂亮的美麗的評價,就得天天上健身房,吃減肥藥。

沒辦法,這就是不同時代的審美。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看清當下的審美,當下的市場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