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初冬的阳光和着冬日独特的气息,倾洒在武山大地,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何世琴位于洛门镇易地扶贫搬迁润泽园安置区的新家,整个客厅显得格外明亮、温暖。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真没想到,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楼房,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真的是掉进了福窝窝,这辈子活的值!”今年74岁的何世琴,家中4口人,老两口年龄都大了,儿子身体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为了生计孙子外出打工3年都没有回家,2013年何世琴通过精准识别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列入易地扶贫搬迁户。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我以前的房子夏季漏雨,冬季冷的不能住人,想修但家里的钱全都用来给儿子看病了,想给孙子娶个媳妇就怕人家嫌弃。”想起原来居住旧房子的辛酸,何世琴哽咽着沉默了。看着旁边的高速路口老人又喃喃的说道“现在有这么好的房子,就等孙子回来娶媳妇哩”。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何世琴圆了住楼房的梦只是现头村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杨河镇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全力以赴改善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现头村、张山村81户3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搬进了武山县城和洛门镇集中安置点,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出行难、就业难等一系列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迎刃而解。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我一直在外务工,每次回家在路上就得花费好几天的时间,现在好了一下高速就是家,大儿子在洛门二幼上学,刚生了二胎,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再也不怕医院远了”现头村王军祥高兴的说。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杨河镇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进行彻底摸排,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从贫困户切身利益出发,听取贫困户当前困难和拆房后的需求,统筹开展旧房拆除,避免“人走屋留、两头占”情况发生,并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的重要意义、奖励政策等进行解释和宣传,打消搬迁户的顾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农户旧宅应拆尽拆,应垦尽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唤醒“沉睡资源”,推动农村资源、环境和产业的提质升级,截止目前,全镇拆旧复垦已达100%。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走进武山县宜居园,51岁的焦随义正熟练的进行来客登记工作,他是2016年杨河镇张山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政府衔接应聘成为宜居园小区的保安,妻子陈调香也在附近找了工作,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路也不好走,干啥都不方便,现在住的地方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也好,大孙子在武山五小上学,离家很近,妻子边照看两个孙子边上班,一年下来我们俩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说起搬新家之后的变化,焦随义感触颇深,“如今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摆脱穷样子,这些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搬迁只是手段,如何增收致富成为关键。杨河镇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突破口,牢记初心使命,全力走访易地扶贫搬迁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将后续产业及就业帮扶措施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在产业发展和劳动技能培训上出实招、见实效,满足更多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愿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杨河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关招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