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最具代表性的6个历史文化古迹

战国秦长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战国秦长城起首于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墩洮河东岸的望儿咀,向东南行经渭源、陇西,再转折向东北经通渭县后进入平凉市的静宁县境。

甘肃定西最具代表性的6个历史文化古迹

定西境内的战国秦长城全系黄土夯筑,绵延约300公里,犹如长龙般蜿蜒起伏于山巅沟壑。虽经历2000多年风雨浸蚀和破坏,但仍以苍苍茫茫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在今安定区口出土的东汉计量器新莽权衡,被称为稀世国宝。新莽权衡是公元8年王莽代汉自立改国号为“新”后统一制造颁发的标准度量器,律权石重4钧,标准为120斤。新莽权衡共8件,其二权、一衡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三权、一钧、一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的出土,为历史学、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古代冶金及锻造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体史料。

甘肃定西最具代表性的6个历史文化古迹

汪氏家族墓地是元明两朝漳县汪氏家族墓葬群。位于城南3.5公里处的硝井沟西北面第一台地的岳家坪西、徐家坪东西南。占地面积30600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地约建于1243年),止于明代万历丙辰年(1616年),历时373年,葬有漳县汪氏自六十六世孙汪世显至于八十一世孙汪滕十五代200余人。1972年-1990年先后清理发掘元、明墓葬29座,出土文物1019件,这批文物中,三级以上藏品436件。

甘肃定西最具代表性的6个历史文化古迹

李氏文化:天下李氏出陇西

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李氏源远流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利贞为得姓始祖。春秋时期李耳著《道德经》流芳百世。李耳九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李崇仕秦陇西守,即陇西房始祖;李玑定居赵郡,为赵郡房始祖。陇西李氏自此繁衍生息,根深叶茂。隋朝末年,李渊父子一统天下,修《氏族志》时,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并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有唐一代,李氏一族,英才济济,文臣武将,名士大儒,不胜枚举。

甘肃定西最具代表性的6个历史文化古迹

今天,世界各地均认为李氏的“根”在陇西,天下李氏共尊“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陇西作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名称,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成为世界各地李姓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源远流长:渭水源头文化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其源乃定西渭源。

渭河源头文化光耀千古。《尚书·禹贡》有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的记载。叔齐伯夷耻食周粟隐首阳,被孔孟尊称为圣贤。

据《漳县志》(1925年版)载:“盐井创自秦时”,可知漳县盐井熬盐的历史有2000多年。

早期的盐是“小溪”产的“露头盐”。后来人们舀取卤水置于铁锅之中,通过熬煮使卤水蒸发,留下盐的结晶。后来,人们遂将“小溪”挖成“盐井”,抽水熬盐。

1938年,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来漳县后,在日记中写道:漳县盐井“凡二,灶户百余家,每日发牌四十八,每牌挑水三桶,一桶三百余斤,三桶熬盐可得八十至一百斤,一日凡出盐四五千斤”。

目的及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只为信息共享,无其他目的;

备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