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明年棉花枯、黄萎病,选用抗病品种是根本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病”重具有毁灭性的两种病害,这两种病害一经传入发生,传播蔓延极为迅速,是极难治愈的病害,黄萎病甚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

这两种病害自1958年在新疆莎车县被发现,目前在新疆棉区普遍发生。枯萎病的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0%~30%,黄萎病在新疆棉区的70%~80%棉田中已有出现。枯、黄萎病引起的症状通常有棉花枯萎、叶片萎蔫脱落、结铃减少、植株枯死等,会严重降低棉花的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几近绝收。除棉花外,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刀镰孢菌还可侵染小麦、玉米、大豆、红枣等作物。

此外,棉花枯、黄萎病的病原休眠时间可长达数年,传播方式除了随寄主传播外,还可通过空气、水流传播。由于棉花枯、黄萎病分布广泛,病原的传播、侵染力强等特性,使得很难从根本上治理,而每年因枯、黄萎病减少的棉花产量不可估量,所以如何治理和预防棉花枯、黄萎病,避免产量损失、提高棉花品质,成了新疆棉区棉花生产重要问题。


预防四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是根本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夺高产的根本途径。

2、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如浓硫酸脱绒,抗菌剂"402"2000倍热液闷浸等。包衣种子由于包衣剂中含有多种杀菌药剂及农药,也可有效的杀死病源菌,预防病害发生。

3、合理轮作倒茬。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谷类、绿肥等,都可以有效压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尤其提倡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目的有两个,即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

具体7做法,现在就要做

(1)、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

(2)、秋耕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病残体深埋地下,发酵分解,减轻发病;

(3)、土壤消毒。结合灌溉可掺入高锰酸钾等药剂,对杀灭病菌有一定的效果;

(4)、加强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降湿,可降低病害发生;

(5)、合理密植,严格防止棉株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并及时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

(6)、及时观察,一旦发现有零星病株,最好立即拔除,连同地面病枝、落叶一并清除,装入塑料袋内带出棉田外烧毁或深埋。

(7)、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危害。同时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尤其避免后期出现脱肥现象。

棉花枯萎病的表现症状

苗期发病多呈黄色网型,低温时出现紫红型或黄化型,阴雨突然转晴变暖时出现青枯型病株。成株发病植株矮缩,叶片深绿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夏季高温病株抽出新枝叶,出现畸形。秋季病势加重,叶片从顶端向下枯死脱落,成为光秆,剖开茎秆维管束变成黑褐色。

棉花黄萎病症状

棉花黄萎病的表现症状病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初期病叶叶肉淡黄,随后叶缘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后期叶肉变褐,焦枯脱落,仅剩叶脉,呈“鸡爪状"。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

枯黄萎病发病规律

枯萎病子叶期至结龄期均可发病,以5片真叶到蕾铃期发病较重,危害盛期多在现蕾期。气温在20度时开始发病,25℃-30℃病害受抑制,秋季温度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高峰。黄萎病发病适宜温度25℃-28℃,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高峰出现较晚。一般棉花现蕾后开始出现病株,7-9月开花结铃期进入发病高峰。枯、黄萎病在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高。纱质酸性土壤和缺钾棉田枯萎病发生较重。大水漫灌或阴雨天多,是黄萎病大发生的有利条件。

1、本头条号“链花APP”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文章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2、本平台原创内容版权归本平台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平台协议授权或未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丝路小棉袄”,违者本平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3、请警惕冒用本平台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4、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本公众号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权益,应当及时向本公众号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其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情况说明,本公众号在收到上述文件后,认为事实及理由充分的,将会立即移除。5、本公众号声明:任何浏览者在任何时候浏览本网站任何信息,即表明已阅读本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