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區在全市率先實現養老“公建民營”全覆蓋

“在這裡住得好,吃得好,護工照顧得好。”67歲的特困老人沈年根2017年4月搬入吳興區八里店社會福利中心,他非常喜歡這裡的環境,已經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吴兴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公建民营”全覆盖

吳興區八里店社會福利中心是一家“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記者在中心看到,健身房、棋牌室、閱覽室、康復室、文體室等一應俱全。每間房配備一名專業養老護理員,負責日常衛生、家務整理、保健護理、愛心關懷等貼心服務,同時提供一日三餐。

“我們中心引入了吳興區慈愛老年康復中心進行經營管理,他們專業化的服務很好地滿足了老人們的需求。”中心負責人陳易告訴記者。

而這樣“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已在吳興區遍地開花。據統計,全區60週歲以上人口數達12.0583萬,佔全區總人口的26.74%,老齡化程度高於全省平均5個百分點。針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和日趨多元的養老服務需求,2015年開始,吳興區逐步推行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管理模式,將政府出資興建的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通過公開招標讓社會組織或專業機構來進行承包、委託、聯合經營等方式開展具體的管理運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全區社會福利中心“公建民營”全覆蓋。

“這麼做是雙贏的局面。”吳興區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科科長張志萍表示,“如果單靠政府,鉅額的資金投入卻難以產生績效,而公辦養老機構的管理和服務質量也歷來備受詬病;但若單靠民資,一方面大投資和低迴報使之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服務價格勢必會把一部分老年人拒之門外而導致公益性難以得到保障。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互取其長、互補其短,採取‘公建民營’模式,竭力緩解養老困局。”

在“公建民營”模式中,吳興區對“民”的選擇上主要遵循“三引入”原則,即引入“專業化”養老服務經營管理機構、引入“本土化”養老服務經營管理機構和引入“新興資本力量”經營管理機構。通過“專業化”“本土化”和新興資本力量的社會力量參與,來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既滿足目標人群的養老和醫療康復需求,也實現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如環渚街道社會福利中心便引入了“新興資本力量”——湖州市吳興區南太湖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進行經營管理,其服務受到了入住老人們的大力讚揚。

此外,吳興區積極盤活集體資產,引導發動村(社區)騰出舊辦公樓、舊學校等閒置場地和設施,經改造成養老機構後引入社會力量進行經營管理向社會開放,進一步緩解養老設施不健全、用房緊張、資金缺乏等問題,讓更多轄區老年人都能獲享高品質晚年生活,實現“老有善養”。

(原標題《吳興區在全市率先實現養老“公建民營”全覆蓋》,原作者鄧小寒。編輯周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