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四不原則”織密群眾利益“防護網”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黔南州盯牢“為民服務解難題”目標,堅持“四不原則”,摸實情、找癥結、出實招、解難題,對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等問題做到“四不放過”,以實際行動積極為群眾謀幸福。

一是問題排查不深入決不放過。堅持排查問題無死角,構建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履行第一責任、州紀委州監委履行牽頭監督責任、州直單位和各縣(市)履行直接責任的責任體系。目前,全州各級各部門聚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統計造假問題”4個方面20個整治項目,通過上級點、自己查、群眾提等方式,深入檢視問題,全面排查風險。12縣(市)共查找問題538個,州直部門查找問題94個。對前期問題“零報告”的部門,及時提醒打招呼,責令重新排查。如州委主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初期報送清單為“零”的州財政局、州統計局負責人提醒打招呼之後,兩個單位重新查找出財政涉農資金“一折通”發放管理使用不規範、統計造假問題分別為7個、1個。

二是問題措施不精準決不放過。堅持“開門搞整治”,各責任主體單位針對問題清單制定工作措施,把整治任務落實落地、落細落小,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的實效。同時,通過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媒體平臺等,公佈舉報地址、電話、郵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目前,全州收到投訴舉報210件,受理179件,辦結143件。如通過問題整治,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建起了200平米的衛生室,接通了群眾看病的“中間一公里”;龍里、長順、惠水等紛紛推出豬肉平價超市,解決群眾“吃肉難”的堵心事;獨山專題研究移民安置區主陣地學校教師編制問題,解決移民孩子上學難題。

三是問題整治不徹底決不放過。州紀委州監委先後2次抽派人員組成專項督導組,對各縣(市)和州直部門分片分塊開展督導,引導責任單位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深入查找工作推進、日常監管、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原因,構建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制度機制,避免出現邊改邊犯、改了又犯的問題。通過以督促導、以導督查,全州正在推進整治的287個問題,已按照規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實行掛圖作戰、盡銳出擊,確保在11月底全部整治完畢。如,為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織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州委州政府近期出臺了《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指導意見》;為進一步規範行政服務工作,解決群眾辦事難,都勻市、甕安縣相繼制定了政務大廳辦事、服務等系列制度。

四是問題追責不到位決不放過。全州堅持把專項整治同當前正在開展的脫貧攻堅“五個專項治理”“訪村寨、重監督、助攻堅”專項行動、扶貧項目資金專項監察、扶貧領域專項巡察等扶貧民生監督檢查工作統一起來,嚴懲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時堅持挺紀在前,建立問題線索快速移送機制,督促成員單位將日常監管、督促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線索,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處理,嚴肅問責。目前,全州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共查找問題632個,完成整治345個,其中需要長期堅持197個;正在整治287個;建章立制19個;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立案46件,黨紀政務處分51人,問責8人,違規代管孤寡老人“一折通”的網格員、偽造資料套取農村困難群眾低保的村支書等腐敗“蒼蠅”紛紛收到黨紀國法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