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治療或迎突破,昆明科學家首次實現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

一個昆明科學家團隊,將一種嶄新的基因療法應用於非人靈長類獼猴腦中風模型,將腦內膠質細胞原位直接轉化為神經元,從而修復受損的腦組織。這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老齡化趨勢明顯而越來越嚴重的腦中風疾病,或將迎來重大的突破性治療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署名葛龍嬌),披露了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

腦中風治療或迎突破,昆明科學家首次實現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

中風原理示意圖

在世界範圍內,中風是導致嚴重長期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無疑,將導致未來腦中風患者持續增加。對於家庭和社會來說,這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目前,中風治療主要是針對血流恢復和神經保護,然而,這些治療方法效果有限。腦中風會引起大量神經細胞死亡,導致腦功能受損,中風倖存者很可能會留下永久性殘疾。因此,腦卒中後如何實現神經元的再生是恢復腦功能的關鍵。

之前,通過對成年小鼠的長期實驗,已為人類大腦修復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途徑。然而,小鼠的大腦與人類的大腦,畢竟在體積、結構和遺傳組成上,都有很大不同。

腦中風治療或迎突破,昆明科學家首次實現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

世界範圍內老年人中風幾率越來越高

中科院昆明研究所項目團隊負責人陳功教授介紹:許多從齧齒類動物研究中獲得的成果,都未能在人類患者身上重現,腦中風的臨床試驗也大都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新生神經元來重塑損傷後的腦組織,特別是缺乏在靈長類動物上的實驗依據。

於是,陳功教授帶領團隊,運用恆河猴腦卒中模型,成功地在齧齒類動物、非人靈長類動物以及人源膠質細胞上均實現了向神經元的直接轉化,為進一步的臨床試驗墊定了基礎。

據悉,這是人類首次在靈長類大腦中實現原位膠質細胞直接轉化為神經元,堪稱創舉。

實驗中顯示,十隻猴子裡有七隻非常顯著神經元增加,但星形膠質細胞本身並沒有消失,而是變為更加健康的形態。更有一個意外的發現是,有一類對腦卒中敏感的parvalbumin型神經元在NeuroD1處理後受到明顯的保護;同時,小膠質細胞相關的應激炎症反應明顯降低。

腦中風治療或迎突破,昆明科學家首次實現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發表的相關文章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腦內原位神經再生技術不僅在損傷區再生出了新的神經元,同時伴隨了微環境的改善,從而保護了受損的神經元,這將有望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陳功教授闡述。

近年來,基因療法在經過長達10多年的沉寂後又蓬蓬勃勃的發展起來。據統計,目前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申請臨床試驗的基因治療藥物,多達數百種,幾個先驅藥物已獲批。陳功團隊所開發的基因療法與眾不同,是通過表達神經轉錄因子實現神經元再生,也就是由基因療法介導的細胞再生療法,有極大的創新性。

他表示:“這一基於非人靈長類大腦修復的研究,大大增強了我們運用基因療法治療腦中風的信心,也為將來的臨床治療方案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