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五臟六腑的好兄弟,肝好五臟六腑才安

肝藏血,主一身氣機的疏洩,而氣血又是其他臟腑器官功能活動的無知基礎,為此肝的生理功能強弱直接印象到其他臟腑的狀況。基於此,應重視養肝以打到呵護其他臟腑的目的。

肝為五臟之一,具有主疏洩、藏血、排毒等功能。肝的這些功能是否正常不僅影響到肝自身,也會影響到其他臟腑。這是因為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身體中的五臟六腑、經絡等均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它在人體中各司其職,彼此相互配合,維持身體健康和生命的正常活動。

肝是五臟六腑的好兄弟,肝好五臟六腑才安

如果將身體比作工廠中的及其的話,那麼五臟六腑便是零部件,其實任何一個功能初相問題,均會影響到其他零部件的運轉,進而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對此,清代的張志聰在《侶山堂類辯論.草木不調論》中說:“五臟之氣,皆相貫通。”

臟腑之間的精氣是相同的,為此必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中任何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出現一場,均會出現連鎖不良反應。為此,肝若是出現了健康問題,自然也會波及其他臟腑。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肝木克脾土”。如果肝的生理功能異常就會導致脾胃失和。肝與腎的關係則更為密切。中醫裡面有“肝腎同源”的理論,其中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之間可以相互化生、相互為用。若肝血虧虛、肝失疏洩,會影響到腎藏精的功能。此外,肝的生理狀況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心、肺。

肝是五臟六腑的好兄弟,肝好五臟六腑才安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肺為金,有肅殺之性,為此肺氣是往下降的。往下降的肺氣可協助其他臟腑完成相應的生理活動。肝為木,具有升發之性,為此肝氣是向上升發的。這樣一來,肝肺就可以相互配合,使一身之氣有升有降,各司其職,有助於調暢一身之氣,維持身心健康。一旦肝失疏洩、肝氣鬱結的話,自然會影響到氣機的上下循行,這也就不利於肺主宣發和肅降功能的發揮,由此導致肺虛,使患者出現肝肺兩虛的症候,諸如目赤、胸肋脹痛、咳嗽、咯血等。對於肝肺兩虛導致的疾患,調理上不僅需要養肝,也需要調理肺,只有肝肺同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接著來了解一下肝對於心的影響。心肝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血液運行方面。中醫認為肝主藏血、心主行血。肝血足,心氣不虧虛,血才能正常循行以發揮滋養功效。如果肝藏血不足,則心無血可行、無血可養,患者會出現心血虧虛的症候,諸如心悸、心慌、失眠等症。此外,還會出現精神不振奮、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等精神發麵的障礙。情志異常又會干擾正常的氣血運行,損傷心的功能,影響肝藏血、主疏通的功能。

肝是五臟六腑的好兄弟,肝好五臟六腑才安

鑑於肝的生理功能狀況與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能否正常發揮息息相關,為此補肝養肝是維持臟腑陰陽平衡的關鍵一步。可以說養肝也就是養護其他臟腑,將肝養護好,不僅有助於維持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有助於益壽延年,還有助於保持情志舒暢,於身心都有益處的。

對肝進行呵護,增強其他臟腑器官的功能,不妨從滋肝陰、補肝血著手,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應重視這一點。這是因為人到了中年,精血會日漸呈現出虛衰態勢。比如有的人爬幾層樓梯就氣喘吁吁,有的人乾點重活就渾身痠軟,實際上這就是經血不足的症狀表現。精血不足則需要補,只有將精血補足,肝的各項生理功能相應增強,身體不適症才能得到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