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青龙奖结果近日出炉。

毫不意外地,《寄生虫》成最大赢家。

大包大揽,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到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再到最佳美术,总共收获了5项大奖。

果然是风口浪尖的佳片。

不过,今年的青龙奖还有一匹黑马,让人不容忽视。

那就是在青龙获得5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剧本奖」的——

《蜂鸟》

벌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这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作为一部处女作,可真够惊艳的。

瞧瞧这奖项——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80后新人导演+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

这部片子,毫不起眼。

可却也因此,带给观者极大的惊喜与满足。

《寄生虫》像是摆在橱窗里钻石,你知道它必然精致,甚至因此要求更为苛刻。

而这部《蜂鸟》则如同沙滩上无意间捡到的一颗珍珠。

尚未被打磨得圆润,粗粝中泛着光泽,透着野生的张力。

就和电影里那被磨砺但仍带着棱角的少女一样。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故事发生在1994年。

主角名叫金银姬,这年她上初二。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家里做小本买卖,日子过得比较拮据。

她是老幺,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哥哥是长子,又是优秀学生,志愿直奔着首尔大学去的,全家都得让着他。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被宠溺惯了,他也确实有恃无恐。

平时喊金银姬,也不喊名字,也不叫妹妹,只有一声又一声的「喂」。

不耐烦地叫唤半天,也就是让她走过去给他关个门。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金银姬不服气,顶嘴,他立马站起来冲进妹妹房间。

一顿爆锤。

影片没有给直接镜头。

但女孩挨揍时闷声,是听得见的疼痛。

晚饭时,她犹豫很久才鼓起勇气告状:「哥哥打我了」。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父母亲就只是看她一眼。

教训了句,「你们俩别再打架了」。

也没别的话了。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相比之下,金银姬跟姐姐关系好一些。

俩人睡一个屋,平时自然接触多点。

但也不会说什么交心的话,甚至连闲聊都不多。

姐姐叛逆,总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或者是半夜喝醉了酒才回家。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金银姬就负责替她打掩护。

去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给马桶冲水,做出点儿动静掩人耳目;

姐姐则趁机进门,身后还偷偷带了个男孩。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不过事情最终还是败露了,一家人吵吵闹闹。

父亲骂女儿,骂妻子,再变成夫妻对骂,甚至最后动手。

姐姐大哭,金银姬就在一旁冷冷看着。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关于金银姬这个少女的生活背景,全是靠着这些鸡毛蒜皮打底铺开的。

哥哥的家庭地位和人生目标,姐姐的疯狂叛逆和刺激爱情,已经算得上是壮阔的情节。

宠爱也好,教训也罢。

这些能够制造动静的孩子,不管得到怎样的对待,至少能够引起父母亲关注。

而留给金银姬的呢?

就只有漫无止境的寂寞。

她像个游离者,看戏人,在暗处默默发呆,无人关注。

在家有多寂寞,出门便有多想叛逆。

她不学习,上课就蒙头画画神游。

上补习班也不好好听课,跟同桌嘻嘻窃笑,在草稿纸上写着老师的坏话。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她违逆校规「早恋」,每天跟男朋友手拉手上学。

互相说些幼稚的甜言蜜语,不痛不痒。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为了找乐子,她还跟着闺蜜偷东西。

「咱们去偷东西吧」

「好」

不带一丝犹疑地就去了。

班主任说,去KTV、不好好学习、谈恋爱的学生都是混混。

每一样,金银姬都占了。

可那又怎样呢?

用来消解寂寞的感情,到头来也终归还是会回到寂寞。

那个每天和她手牵手上学的男朋友,在别的时间里还夸着另一个女孩可爱。

拉拉扯扯、腻腻歪歪地一起去吃饭。

背叛。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偷东西的时候被抓,老板威胁说要送她们去警察局。

闺蜜害怕了,直接把金银姬家的地址给了供出来。

又是背叛。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比背叛更可怕的是冷漠。

老板一个电话打给金银姬的父亲,结果电话那边只说:

「那你把她交给警察吧。」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老师找金银姬的母亲谈话,说你们女儿做了混混,得好好教育才行。

母亲说起这件事,首先抱怨的,是这老师影响了自己的生意。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然后淡淡地跟女儿说要好好学习。

「因为这样就能在校园里抱着本书四处转悠。」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似乎面对金银姬,所有人都省着话,不愿多说,不愿多搭理。

也无暇去在意她的真实想法,任由她一点点变透明。

终于不透明的时刻,是金银姬被查出脖子上长了个瘤。

父亲坐在过道里,放声哭了。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整部电影中,关于青春的情感把握极为细腻。

但对每一个具体节点的展开却又异常含糊

非常克制,非常收敛。

没有《七月与安生》里撕心裂肺的姐妹互吼戏码;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也没有青春电影里惯常出现的淋雨和奔跑。

一切开始得不明不白,又结束的十分暧昧。

电影中,金银姬一共有两场吻戏,都很值得说道。

一场是她和她的男朋友。

金银姬一时兴起,拉着男孩跑到僻静处,说我们接吻吧。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说是接吻也不算,更像是「挑战」。

问他,「你敢接吻吗?」

然后身子前倾对着男孩嘴亲了一口。

又问,「你敢伸舌头吗?」

又亲一口。

亲完觉得有点怪,甚至有点恶心,就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一点情欲都没有,只有好奇。

这种挑战和自己在完成挑战之后的反应,对青春期小女生而言,是成功,兴奋,痛快,又不可名状的。

她不是那种陷入恋爱就围着男生转的傻姑娘。

而是全程掌握着主动权。

要接吻是她提出的,亲上去是她行动,就连最后的一口唾沫,也是她先吐的。

亲完两人走在路上,手还牵着,但两人脸上已经没有了兴奋。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无趣了。

另一场吻戏,同样是她主动

对象是她的学妹。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第一次见面,看到金银姬抽着烟、烫着头,还涂了口红,觉得很酷。

眼神中流露了倾慕。

第二次见面,直接手拿着一朵玫瑰花,在她必经之路等着。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第三次见面是在医院,知道金银姬做手术,哭着来医院看她。

脑袋一热表了白,说喜欢你。

金银姬愣了几秒,然后突然亲了对方一口,也没什么具体的理由。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学妹怔住了,然后也回亲了金银姬。

这个「喜欢」,很难说是哪一种喜欢。

这一口亲得像是小姐妹,可那朵玫瑰花又不是小姐妹。

但具体是什么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而只是借着唐突的吻,圆满了两个少女各自的寂寞。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如果这只是一部残酷青春物语,怎么也不至于优秀到能够打败《寄生虫》。

《蜂鸟》的好,还有一部分藏在暗处。

像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一角。

文章开头提到过,故事的设定在1994年

这一年,有三件大事发生:

1994年世界杯、金日成去世、圣水大桥倒塌。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分别对应:美国、朝鲜和韩国。

三者关系,想必无需再多解释。

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是民众的压抑愤懑与对政府的高度不信任。

对金银姬这样一个初二少女而言,国事自然是远在天边;

时代烙印在影片中的集体展示,是通过金银姬的补课老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她的出场镜头是对着窗口吸烟。

这让金银姬非常惊讶且好奇。

第一堂课就悄悄传纸条告诉同学,「这个老师抽烟」。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老师的自我介绍是:

「我是一个休学中的大学生,但休学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年纪不小了。」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照着时间推算,这位老师的大学时代,正值韩国推进民主化的转型期。

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一场场难以细说的抗争与运动。

而她的休学原因,也由大家自行揣摩。

整部电影中,女老师是最美好的形象。

温柔、优雅,会在课上点熏香,课后泡乌龙茶。

她也是唯一一个会倾听金银姬说话的人。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但她也忧郁。

金银姬问她,你有讨厌过自己吗?

女老师说,有,而且很多。

当你痛苦 忧郁时

将每根手指动一动

那会觉得很神奇

看似无能为力

可手指依然能动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老师的话,说给金银姬听,也说给自己听。

她们是互相理解的,都是被辜负了的人。

在看电影的时候,香玉很自然地想到了杨德昌。

大时代背景下,少年的成长悲欢。

做个并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让杨德昌去拍《狗十三》,少了造作与矫情,多了克制与深刻。

杨德昌镜头下的少年,从来都不只是少年,而是时代的一个横切面;

《蜂鸟》里的少女,也不只是个少女,而是逼仄社会的缩影。

就像影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

每一户都一模一样的楼房。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人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喊不出声来。

少女唯一的一次情绪爆发,发生在和男朋友分手后。

男朋友跟她说对不起,她回了句,「没事,反正我也不喜欢你」。

终于说出来了。

这句话也许是在她亲他一口,马上吐出口水的那一刻就意识到的。

憋了整整一部电影,终于说出口了。

说完,金银姬回家。

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突然跳起舞来了。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舞跳得乱七八糟。

香玉脑中浮现了两个场景。

一个是小丑的第一次杀人。

他慌乱地冲进厕所,在破碎的镜子面前,开始扭曲着身子舞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另一个,是柴静在结束非典报道后的表现。

「如果当时有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认为我疯了,因为那根本不算舞蹈,那只是人的身体在极度紧张后的随意屈张,音乐就像是谁站在万仞之上,在风暴中厉喊。」

这两个场景相去甚远。

但情绪却又是共通的——

都是发生在高度紧张,事关生死的时刻之后。

这样疯了一样的「屈张」,非常合理。

十四五岁的金银姬,在那些朦朦胧胧、身不由己的琐事里,是一颗极度压抑的灵魂。

她发出疑问:

「我的人生总有一天也会发光吗?」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没有人能给出确认答案。

每个人都在周而复始地迷失、寻找、摸索前进。

无论是小孩变成大人,还是青年走向老年,这种恍惚和寂寞始终难以摆脱。

影片的结尾处理很妙。

圣水大桥坍塌,而女老师也命陨于此。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过于巧合,但也寓意明显。

理想主义的信仰跟着一起塌了。

可塌过之后呢?

纵使满地残骸也还是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所有人都是如此孤独。

他们要面向的,是由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长途跋涉。

这条路上,只有自己。

没有退路,没有借口。

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笃定地走到底。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你的人生前方会有光吗?

我不会知道。

因为只有你自己能一探究竟。

爆冷打败「年度最佳」,它凭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