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寫下一首詠梅詩,蘇軾專門寫詩批評,卻成千古名作

眾所周知,梅以其獨步早春、凝寒留香的特性,備受古代文人的青睞。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審美意象。像我們熟悉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等詩句,無不是讚美了梅高貴的品格。

著名詩人寫下一首詠梅詩,蘇軾專門寫詩批評,卻成千古名作

所以當著名詩人石曼卿,寫下一首詩《紅梅》,只是去歌詠梅花嬌豔時,就遭到了蘇軾的點名批評。《東坡志林》記載:“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究體也”。原來蘇軾認為石曼卿的詠梅詩,專求形似,而沒有抓住紅梅的神韻所在,故批評它太簡單。

為此,蘇軾還專門寫了一首詩《紅梅》,對石曼卿寫梅花的誤區進行了議論。這首詠梅詩中,蘇軾緊扣紅梅豔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在對石曼卿進行批評的同時,又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詩託物詠志,物我交融,是詠梅詩中的一首千古名作。

著名詩人寫下一首詠梅詩,蘇軾專門寫詩批評,卻成千古名作

《紅梅》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首聯“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蘇軾用擬人化的手法,將紅梅比作是一位內心世界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美人,闡述了她不與百花齊放而獨自遲開的原因。即紅梅害怕憂愁而貪睡,所以才遲遲開放。為何而憂愁呢?原來是因為擔心自己象冰一樣晶瑩美麗的容貌,會不合世俗的時尚。

著名詩人寫下一首詠梅詩,蘇軾專門寫詩批評,卻成千古名作

頷聯“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即梅之所以會出現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是因為她“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姿態。但是她依然還是細瘦的樣子,呈現出經受霜雪考驗後仍然勁挺的姿態。也就是說,紅梅會被迫入俗,但不畏霜雪、清高獨立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讀到這裡,不難發現已經包含了蘇軾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了。

頸聯“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則是蘇軾對紅梅的內心世界進一步的深入探究。它的意思是說,梅花有著一顆適應寒冷的心,所以不願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姿態,顯露出淺紅的桃杏色,那不過是酒後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的面容上罷了。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蘇軾主要突出了紅梅本質的高潔,與孤傲的品格。而這也是蘇軾自己精神品格的寫照。

著名詩人寫下一首詠梅詩,蘇軾專門寫詩批評,卻成千古名作

尾聯“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便是蘇軾對前人石曼卿詠梅詩《紅梅》的議論。即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麼能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言外之意,就是批評他寫梅花進入到了一個誤區,太簡單,也太乏味。

雖說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對於歌詠梅花的詩作來說,無疑蘇軾所說是有著發人深思的藝術力量的。除了託物言志,以紅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發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傲骨外。蘇軾也告誡了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蘇軾這首《紅梅》,稱道上詠梅詩中的千古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