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考申論、行測點評: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但並沒有什麼不同

2020年國家公務員筆試結束了。

不出意外,網上一篇譁然。

申論譁然,行測譁然。

不過,此時的譁然,主要是那些複習不到位、沒有走出誤區、又喜歡發表意見的考生,整體的聲勢大不了哪去。

更大的譁然,要來自於明年1月份的成績公佈日。彼時,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以為自己申論可以輕鬆上70+的、認為進面試十拿九穩的考生。當然,他們當中的確有很多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但,就像我一直強調的,在申論答題上,如果陷入誤區,縱是學術大拿,也拿不了幾分。

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不過,這次的申論譁然,還有一點特別之處。

特別在哪?

在於這次的國考申論大作文,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中透出一絲新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這點值得給命題小組點贊,因為在既定的規則之下,能有此創意實屬不易。

不過,無論材料是什麼、怎麼給,題目以何種形式出現,申論的本質都不會變,申論答題的宗旨原則都不會變。按照仿真訓練的節奏,穩定地輸出就行了。

所以,對考生而言,申論答題,一如既往,並沒有什麼不同。

只不過,我看網上的哭訴,好多人是不是都搞錯了方向?

真的是大作文沒有了?

這就是典型的誤區。

誤區,往往會伴隨著輿論的推動波瀾,變成更大的誤區。

果不其然,今天打開手機,毫無例外一堆推送。

我隨意選取1篇:新華網轉載華西都市報的文章《申論取消大作文 2020年度國考試題“反套路”》。其實,標題有點譁眾取寵的味道,但這符合自媒體時代標題的一貫特徵。不過,後一句話,“反套路”這個的確是公考申論的重要特點,而不只是2020年國考,不知道讀完《申論狂人答題秘笈》的你,有沒有體會到這點。但,“申論取消大作文”,這明顯就是扯談了(為什麼扯談,稍後分析)。

文章裡面的例子就比較好玩了,不論是作者,還是採訪的考生說的話,都透著一股彷彿沒見過申論的味道,你們感受下(括號裡是我簡單的點評)。

而真正的“反套路”在下午的申論(really?)。不少考生告訴記者,拿著題有點懵了(第一次接觸申論?沒看過真題?沒研究過真題?),“大作文沒了?”(reallyagain?)地級市的申論考題中,涉及到為農貿市場提出解決辦法和舉措(一如既往的申論小題)、為區裡的智慧社區寫一份介紹提綱(一如既往的申論小題),還要為當地村莊寫一份推薦材料(一如既往的申論小題)。而省部級的申論考題,則是涉及到人才引進(管他是人才引進還是依法治國,什麼話題不重要),“題不新鮮,但是找到角度難。”(有沒有想過什麼是問題的角度?怎麼找角度?)一位考生坦言,考前專門背了作文模板和“萬能金句”,結果一點都沒用上(申論重大誤區)。

我特地找了找,副省級申論,當然還是5題,這不會變。第一題問人才政治引領方面的主要舉措,第二題問M農場案例對新時代青年創業的啟示,第三題擬定下步工作的主要任務及措施,第四題寫調研報告提綱,都沒有什麼問題,一如既往。

唯一要說的,可能就是大作文了。原題如下(來自網絡):

假設你是S省省委人才發展局的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材料5”,以“海納百川聚四方之才”為題,為S省省委人才發展局有關負責人撰寫宣講會上推介會講話稿。

要求:角色定位準確,內容切合主題,語言流暢有感染力。800-1000字。

這不是大作文?

這就是大作文啊。

不要說講話稿就不是大作文。應用文也是作文的一種啊。

講話稿公考沒見過?沒寫過?

無非是以前講話稿是小作文,字數在400-500。

這麼多年了,在企業的你升級成小主管了,在體制內提拔為一級主任科員了,小作文為什麼就不能升級成大作文呢?

怎麼答題?

該怎麼答就怎麼答唄,無非字數多一點而已。

當然,格式,當然還是講話稿的格式,標題,稱呼,落款,一個都不能少。

其他要求?

“角色定位準確”,你是這個局的業務骨幹(幹活的),搞文字有一手,局長要去講話,講話稿你來寫,就這麼個事。角色?你的稿子,是局長講話用的,不是你用的。所以,局長視角。

“內容切合主題”,根據材料來寫唄,我2010年寫的《申論狂人答題秘笈》早已指出:申論答題的精髓就是一個“抄”字。不“抄”者低分、“抄”得差者中分,“抄”得好者高分。你要寫什麼萬能八條,那就明年再戰吧(沒看過我那秘笈?)。

“語言流暢有感染力”,講話稿啊,同志們。不是概述題。

所以,本質上,還是那句話,並沒有什麼不同。

2020年國考申論、行測點評: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但並沒有什麼不同

然後,簡單說說行測。

五大題型不還是五大題型?有變化嗎?沒有。

常識不還是那些五湖四海亂七八糟根本無暇全面複習的常識?有意外嗎?沒有。

資料分析不還是那些有數字有圖標有描述的資料+問題嗎?有不同嗎?沒有

所以,你們的哭訴點在哪裡?

直白說,無論題目怎麼出,以何種形式出現,公考申論、行測的本質都不會變,答題的宗旨原則都不會變。按照仿真訓練的節奏,穩定地輸出就行了。

你說,不對啊,圖形題很難啊,數學題很難啊,什麼題很難啊……

不難能叫國考?不難能把100多萬人區分開來?不難能選拔出那優秀的2%?

國考題的難度,在備戰時心裡難道沒點B數?

何況,你難他也難。

你要做的,不是在這裡抱怨難,而是他強你更強。

而且,難還只是相對的,一般只是某一題型難,個別題難,又不是130題從頭難到尾。

遇到那種難的,超出自己範圍的,如何是好?

果斷放棄唄,還能對著它浮想聯翩不成?又不是要考滿分,大方地略過唄。

想當年,三少哥圖推題全部放棄,答題結束還有近10題沒做,照樣筆試第一,有啥不正常的?

2個小時能做完嗎?

做不完。正常人都做不完,做完的才是不正常。行測命題人就沒指望你能做完。

行測答題的原則是什麼?

有限時間內,最大化分數。

如何最大化?

該捨棄的要果斷捨棄啊。。。

我是城三少,《申論狂人答題秘笈》原創作者。揭秘公考,帶你起飛。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