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丝路上的悲欢——聚焦“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考古大发现

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介绍这些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考古发现。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文明交流的伟大桥梁,更承载了无数个康览延这样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考古工作者的讲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古代丝绸之路的全新窗口。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甘肃天祝发掘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文物。

■ 天祝·慕容智墓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则回溯了一段心怀故土却至死不能归的悲壮往事。

墓葬出土墓志显示,墓主人是“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大量金银器、漆木器、革制和丝麻织品、彩绘陶等遗物,充分反映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和习俗。

史料记载,曾经强大的吐谷浑在衰败后,被吐蕃占据其中心领地青海。吐谷浑王族将墓地选在甘肃凉州南山(祁连山地区),生生世世与故土隔山相望,抒发眷恋之情。

墓葬地理位置

2019年9月25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甘肃省文物局指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其展开抢救性发掘。墓葬位处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北的山顶之上,其东、西、南三山环绕,处于三山环绕的小山岗上,东距武威市35公里。墓葬所在地属祁连山北麓,为局部较为平缓的山间盆地和纵谷结合地貌。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木器

墓葬形制及出土物

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位于墓室南部,通长17.5米,深0-3.5米,长斜坡底。墓道内随葬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马、羊)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壁龛内均随葬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总计70余件组。封门墙由砖砌墙和墓门组成,其中砖砌墙共四道,封门砖墙里侧、券门口内安设有双扇木门,门扉上安鎏金铜锁,扉面上均对称镶嵌有排列整齐、大小相同的鎏金铜泡钉5排10列共计50个。因木门柱底部部分腐朽,门整体由南向北坍塌,打开封门墙后可见其整体坍塌平铺于甬道内。

甬道随葬品 带帷帐的床榻

甬道为砖砌的双券结构,券顶上有双层砖错缝平砌而成的照墙,上绘有壁画,内容主要为双层门楼形象。墓室近方形,?顶;墓内西侧设棺床并放置棺木一具;甬道及墓室内绘有壁画,多已剥落,局部保存较好者可见下端壁墙上主要为人物形象图,券顶部分绘有星象图。甬道及墓室内随葬有彩绘陶、漆木、石、铜、铁、金银器及革制和丝麻织品等,共计220余件组。其中: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陶器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 陶器见有彩绘陶罐、素面双耳罐、陶盆及数量较多的彩绘人俑、骑马俑及狗、羊、鸡等家畜家禽俑,木器有彩绘天王俑、镇墓兽、武士俑、男女侍俑及带帷帐的床榻、门、胡床、马鞍、朱雀、玄武、羽人、凤鸟等,部分髹漆,见有漆盘、碗等。

● 铜器见有铜锁、各构件上的铜饰、铜勺、筷及“开元通宝”铜钱。

● 铁器见有铁甲胄。金银器主要为腰带饰、节约及革带饰。

● 革制品主要为箭?、腰带、方盒等。丝麻制品数量较多,主要覆盖于棺盖上、铺于棺床上及床榻帷帐上。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墓室

棺 木

墓葬发掘工作仍在进行,棺木将整体打包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棺内情况尚不明。甬道正中出土石质墓志一方。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出土墓志一方,上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墓 志

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志文内容显示,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墓志载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出土墓志表明该墓为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

大可汗陵

墓志信息显示,慕容智死后,按照礼制于“其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大可汗陵”为首次出现,其是否意味着附近还存在“大可汗陵”值得重视。在墓葬发掘期间,考古专家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该区域较大的范围内采取详细的、科学的工作方式,该区域是否为“大可汗陵”区,需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予以确认。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同时,在距该墓东北约15公里的武威市南青咀湾和喇嘛湾一带曾分别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发掘了大唐金城县主、慕容曦光及唐弘化公主、青海国王慕容忠、唐武氏墓志、唐李深墓等9座唐早、中期吐谷浑王族墓葬。墓葬分布于青咀湾和喇嘛湾的一个个小山岗上,坐南朝北,与慕容智墓特征相同。该地在墓志中提及为“凉州城南之山岗”“凉州南阳晖谷北岗”“凉州神鸟县界”“神鸟县阳晖谷之西原”,其与“大可汗陵”之关系尚需探究。

专家认为,该墓为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是吐谷浑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后期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完善吐谷浑后期王族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重要补充作用。

据《中国文物报》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文物

■ 新疆·烽燧遗址

在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者基本搞清了烽燧遗址结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木牍等文献材料,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方面。与记载康览延军功的文书一道被发现的,还有一页《韩朋赋》——这是描写一对夫妇不畏强权、双双殉情的故事。据推断,这页《韩朋赋》,很可能是当时说书人的底稿。这批文献材料,不仅提供了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的记载,更为我们了解唐代边塞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乌兰泉沟一号墓文物

■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

在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一个深藏“心机”的暗格里,考古队员有了惊喜发现——一件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金杯。据介绍,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供奉和珍藏的目的如此明确,可见王冠与金杯是墓主人最为珍视的、兼具神圣性的重要物品。

武威天祝发掘确认保存最完整 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

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文物

■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