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甘肅蘭州用柔性機制吸引人才“候鳥”

提起農藥殘留,甘肅省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工作人員潘建忠曾經滿腹苦水。過去因為手段缺乏,檢驗一個蔬菜品種的農藥殘留,他至少需要花半個月。近期,他迅速掌握了一項國內前沿技術,將檢測時間從半個月“濃縮”為一天。

這項技術叫高通量非靶向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擁有的技術專利。使用傳統檢測方法,花費半個月時間,也只能檢驗出幾十種農藥殘留。換作這項新技術,不僅用時短,而且能檢測出1000多種農藥殘留。

今年8月,在蘭州市人才新政策吸引下,龐國芳決定在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為一名人才“候鳥”。短短3個多月,他運用自己的技術專利,將蘭州市乃至甘肅省的食品檢測水平向前推了一大步。

這家食品藥品檢驗所的變化,得益於蘭州市探索的柔性引才機制。近年來,蘭州針對國內高精尖人才引入難,創新“柔性引人”,在不改變與原單位關係的前提下,支持用人單位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合作、候鳥服務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各類優秀人才向本地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和產業集聚。

對於柔性引進的人才,除了用人單位給予的報酬,蘭州市還會根據引進人才的實際成績,給予每年3萬元至10萬元的工作補貼,還有差旅費和房屋租賃費實報實銷的優惠福利。

“蘭州市既面臨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又面對競爭日益加劇的壓力,迫切需要集聚一批國內外優秀人才。”蘭州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人才的核心是智力引進,不為我有,但為我用,只要將高精尖人才的技術專利應用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就達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的。

記者在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看到,這家醫院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均為國內知名醫院的高級專家和學科技術帶頭人,涵蓋普通外科、神經外科、感染科、肝病科、醫學影像等各領域。這些專家定期來醫院開講座,查房,會診,手術帶教,促進了醫護人員和知名專家團隊的技術交流,提升了臨床科研與學術水平。

“以前,諸如肝臟巨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醫院沒人拿得下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相互融合提升,不少中青年醫生完全可以實施手術,來診療的患者越來越多。”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於博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創新,支持各類人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目前,對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蘭州市明確在創新創業、扶持激勵、保險醫療、住房保障、配偶子女安置等方面可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待遇,共從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知名專家38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專家3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