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上篇說到化身白衣騎士的孫宏斌,宏斌留列了四個名字選擇進攻目標。

「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地產狂人孫宏斌,江湖不寂寞

楊國強首先被PASS,無它,唯土爾。

為什麼楊國強會被首先排除,楊國強是誰?

「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

1992年,楊國強還是一個包工頭。順德碧江及桂山交界那一大片荒地,皮膚黝黑身材偏瘦穿著大一碼滑稽西裝的楊國強,站在清澈粼粼的碧江岸邊,指揮著工地上的工人。

無意之中,他透過江邊潔白的光滑巨石,和荒野之中拔地而起一棟棟初具稜廓的建築,看到了一輪掛在青山之上的金色太陽。

這片荒野之地上建起來的別墅滯銷,資金不回籠,該項目的原開發商無力經營,便將別墅抵給了順德人楊國強。

於是,被村裡稱作“楊BOSS”的包工頭,搖身一變,由造房者變成賣房者。

他將碧江岸邊的荒地上的4000套滯銷別墅,命名為:碧桂園。

從此,楊國強和碧桂園這六個字,如同舍卷春雷,一次又一次的炸在中國廣闊無垠的黃土大地上。

小說裡的男主角素來都不是一開始就能夠毀天滅地的,都要經歷多次渡劫,才能真正的一騎絕塵,楊國強和他的碧桂園,在我的印象中,就經歷了五次劫數。

劫數這玩意兒也是有兩面性的,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能以毒攻毒最後鳳凰涅槃,楊國強顯然是後者,而他能順利渡劫,最大原因來源於瘋魔般的執念,獨特的“貼地而行”的農民風格,五次渡劫之後,厚積爆發的碧桂園,業績一路飛昇上天。

2017年還同為5000億檔的碧桂園,僅用半年時間就甩開了恆大萬科1000億,總業績上相當於2個融創,4個龍湖,6個綠城,8個泰禾……按照碧桂園經常單月破700億、800億的恐怖業績,到2018年末,破8000億簡直手到擒來。

我們的白衣騎士孫宏斌,首位排除楊國強的時候,是何等的不得不甘與憧憬。

當然,能夠完成如此神蹟,靠的還是厚積薄發四個字,碧桂園25年的成長史,正是踏準了前面的五次渡劫,才脫胎換骨,順勢開始這一波令人咋舌的狂飆。

碧桂園的第一次渡劫,是新手期的1993年。

1993年,一波宏觀調控讓這一輪房地產熱迅速煙消雲散,楊國強接手的碧桂園亦是如此,4000套房只賣出了3套。

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碧桂園這少不得落下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慘結局。

但是楊國強出手了,在十二門徒之一的王志綱提議下,他在順德碧桂園興建了貴族國際學校,吸引有錢人的兒女就讀,並以此帶動學生家長到窮鄉僻壤來買房定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碧桂園學校還向每名學生收取30萬的教育儲備金,並規定學生在畢業後才能取回來。

零息融資啊,同志們,楊國強獨創的零息融資,就問你服不服。

正是這筆教育儲備金,為當時陷入困境的碧桂園帶來一筆不菲的流動資金。

順德碧桂園4000套別墅,當即售罄。

這是中國房地產歷史中首次將樓盤與學校掛鉤的先河。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猛人,楊國強吃了學區房的第一口,就此開啟了一個大時代,然而,這僅僅只是故事的開始。

1998年,中國取消福利分房,其後幾年,中央和各地陸續發文叫停“集資建房”,單位自建房的取消,使得房地產開發的空間變大,土地購買的秩序趨於自由合理。

第二年,已經品出其中真意的楊國強,帶著初具規模的碧桂園低調進入廣州。

開始了用生產商品的流水線模式來蓋房子,又以白菜價來賣的模式。

1999年,廣州碧桂園開盤,開盤價格3000㎡,嗯,這個價格平平無奇,差不多也是當時的均價,奇的是廣州碧桂園是自帶花園的洋房啊,同一地段的毛坯房價格都3200-3500,他的花園洋房才3000,這種白菜價,讓碧桂園創造了70棟樓兩個多月銷售一空的奇蹟。

緊跟著,楊國強正式喊出“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九字箴言,以“造老百姓都買得起的好房子”為口號,自此以後,他和他的郊區大盤模式享譽圈內外。

碧桂園的第二次渡劫,是在2008年,在此之前的地產江湖,只有一個王,那就是王石。

王石一覽眾山小,但是也有兩個半人在半山腰窮追不捨。

第一個是王健林。

雖然後來王健林另闢蹊徑通過商業地產走上了後來的首富寶座,但當時的商業地產只能算是旁門左道的野路子,那時候是住宅為王的時代。

另外一個是宋衛平,不得不說,宋衛平士大夫式的審美,以及對品質近乎痴漢般的迷戀,讓他脫穎而出,號稱地產界的喬布斯。

最後的半個人便是楊國強。

無它,前一年的楊國強太火了,因為,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作為中國內地首個香港上市的企業,憑藉5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稱霸江湖,2007年的楊國強家族也登頂富豪榜,一躍而成狀元,並榮獲“中國最大地主”稱號,此刻,淘金者們深刻認識到土地的財富效應,此後引發了瘋狂的“圈地運動”。

當時,很多人對這位中國最土的首富嗤之以鼻,認為順德人不過是運氣好,正趕上地產井噴年代,如同雷軍所言,是屬於“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但是那時候的擎天柱萬科,卻對碧桂園做了一份詳盡深入的調查分析,結論是“碧桂園是值得尊敬的同行,在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值得學習。”

除了對碧桂園的肯定,王石還說了這麼一段話:

“低調、親歷親為,和民營企業重個人觀察輕考核制度,是碧桂園主要的管理風格,短期內,這種管理風格有助於碧桂園的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張,但未來隨著企業規模膨脹,地域多元化和業務複雜程度提高,這種管理風格能否繼續支撐企業的發展,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008年的那次渡劫,源頭是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碧桂園的股價一落千丈,從11塊跌到一塊,風雨飄搖,當時的楊國強跟富力老闆張力訴苦,他說:“每個月睜開眼就要還銀行二十多億,壓力太大了。”

這次的金融危機,讓碧桂園一夢迴到十六年前,那時國內樓市泡沫破裂,碧桂園旗下項目幾乎“爛尾”。

十六年後,碧桂園各地工程大面積停工緩建,在資金鍊緊張與銷售困難的雙重裹挾下,碧桂園全年僅實現合同銷售175億元,遠低於最初設定的320億元目標,楊氏家族所帶領的碧桂園,最終沒能成為那場“熊市中的贏家”

「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痛定思痛”的楊國強,決心對公司陳舊的總部集權式、家族化經營動刀。

要知道,那之前的楊國強屬於事必躬親的那種人,當時在湖南長沙有一個盤出現鞭長莫及的管理危機,擺在楊國強面前的解決方案有兩種:

1:一如既往的親自奔赴前線解決問題

2:放權,讓自己拿主意去解決。

楊國強幾經權衡,最終選擇了第二種。

卡爾波普爾的書《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的一句話,能不能跨越這個心魔,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放權這種事情,放在王石身上很正常。

但楊國強卻不一樣。

大概就是一個鄉野之地的村漢,發現並佔有了一座巨大的寶藏,他肯定會猶豫是否該打開寶藏之門讓外鄉人進來?

最終,楊國強跨越了這個心魔。

他不僅沒有損失,在挖著金銀珠寶的同時,竟然發現村裡的那個小小的寶藏後頭,滿山都是金銀珠寶。

他開始逐步下放權力給區域,並從開始加大對外部職業經理人的引入力度,全力去家族化。

2010年7月,他將中建五局的莫斌一手請進了碧桂園。

有時候我覺得這個土得掉渣的順德人,身上有一股子劉邦的範,懂得放權,善將將,楊國強對莫斌委以總裁職務領銜全公司,與劉邦對韓信的築壇拜將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那一年,楊國強第一次小範圍調整了碧桂園董事會,補充了莫斌和楊子瑩進入董事會,此後碧桂園逐步扭轉了2008年的發展頹勢。

莫斌協助楊國強,對碧桂園的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在市場需求、產品質量、產品創新施行強力推進策略,碧桂園正式進入一個全新成長期的前夜,陸陸續續有1400名職業經理人空降碧桂園,楊國強推出的未來領袖招聘計劃,已在全球吸納超過1000名博士,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人才,也是碧桂園登頂的最大依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經歷了這次渡劫之後,楊國強跟被《易筋經》洗髓伐骨了似的,整個人仿若進入了另外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境界。

21人董事會的牌局



2013年5月29日,楊國強重組董事會。

遍觀當時內地所有上市公司,董事會規模一般為6名執行董事+3或4名獨立董事,萬科、保利和恆大三家千億級別的企業,其董事會成員數也分別為11、9、9人,但是,這個坐在順德不出戶的土村漢,竟然一舉將碧桂園董事會的規模擴大到21人。

大概就是楊國強這開掛的小說男主打BOSS竟然掉下來一本SSS級別的上古武功秘籍——《21人董事會的牌局》,只是彼時,整個行業都在千億房企的藍圖上死磕。

楊國強和碧桂園的這次升級,並沒有激盪起人們的關注。

可以這麼講,從2013年這一年起,楊國強就站在未來,設計好了碧桂園的7S架構,規模從此如馬唐草般蔓延。

更要命的是楊國強不但不是紙上談兵,擱在象棋裡頭就是那種一子看十幾步的猛人,他在一個項目之中集合了所有形態的產品,組合成了一個閉環狀的生態鏈,就是這種所有房企中獨一份的生態鏈,讓碧桂園後來的爆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兩次董事會的改造,可以看作楊國強的兩次歷史性的闖關。

打通關之後,換來的是一種更高層級的配置資源的方式。

一年後,楊國強再一次迎來了碧桂園的劫數。

「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2014年春節剛沒多久,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綺琴辭職了。

伍綺琴不是一個人走,而帶走了整個團隊!

碧桂園如熱鍋上的螞蟻,在資本市場毫無建樹,投資者關係辦公室的所有人都在熬著最後的合同工作日;在集團的投資會上,集團頭號項目的項目總報不出項目的成本價,市場也在一路下行。

如果這個時候告訴你,1000天后,它將成為宇宙第一房企,恐怕就像說小樓從此戒掉大寶劍一樣,沒人信。

楊國強此時做了四件事,第一件就是調整思路,將集團的頭等大事定為:銷售!這就是日後高週轉的伏筆。

第二件事是換帥,他從中海找來了吳建斌!

中海那可是江湖赫赫有名的利潤之王,吳建斌就任碧桂園以後,自然以老東家來為目標來改造碧桂園。

一開始吳建斌就給碧桂園定下了70%淨負債率的紅線,這可比當初在中海的40%高出了近兩截,縱然如此,70%也沒堅持多久,便被楊國強拉到了79%,同時,吳建斌發現了碧桂園在預算編制方面有問題,他提出了建議卻總吃閉門羹。

後來,吳建斌強烈表示了不滿,終於換來了50分鐘的演講權利。

這場演講乾貨滿滿,贏得了坐下賓的滿堂彩,掌聲雷動的時候,楊國強卻穿著那身永遠大一碼的憋足西裝,手上沒有鼓掌,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

他揮了揮手,好似按下了暫停鍵,現場停下來以後,楊國強改變了議題,大談戶型改進,做什麼戶型賣得更好。

吳建斌苦笑,只能低下頭在筆記本上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

吳建斌始終認為碧桂園舊的模式不行,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最好重新調整戰略,為此他還特意帶了一位業內權威的研究院朋友去見總裁,不出意外,這一次的建議又失敗了。

周鴻禕有句很有意思的話是:在中國要做成事,你們這些“書生”是不行的,過於陽春白雪是打不了仗的。

吳建斌專業做財務三十年,但最終讓碧桂園登上巔峰的,還是楊國強從1992年就深信不疑的東西:只要一平米能賺一百塊,就幹!

哪怕是喜馬拉雅山上有這樣賺一百塊的機會,他都會去幹,研究了無數次沃爾瑪和麥當勞模式的他,經過改進之後,就變成了:標準化生產,薄利多銷、快進快出。

一個人能賺一百塊,如果有一萬個人替自己賺錢,那便是一百萬,信念堅定如鐵的楊國強,調整了思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換帥。

他讓集團第一個博士程光煜擔任營銷中心總經理。

然後與2800箇中介機構簽了代理,全民營銷的手段也被啟用,碧桂園短時間內動員了超過20萬人給他們賣房子,2015年平安入股之後,更是如海添海,平安壽險員工多如天上繁星,在高佣金的支撐下,就等於全國多了80萬個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微信朋友圈一天到晚幫碧桂園打廣告,而不拿底薪的保險推銷員,也是那時候,碧桂園的人海戰術用到了巔峰。

有這麼多人為他打江山之後,楊國強做了第四件事:打土豪分田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這便是讓碧桂園人每天都打滿雞血嗷嗷叫幹活的動力之源,成就共享。

只要區域和項目管理層能夠完成銷售目標,就能分到項目稅後20%的利潤!

碧桂園以總部為母體,孵化了幾十個小碧桂園。

每個小碧桂園都自成一體,區域總裁就是各自小小王國的王,評判他們功績的是區域的銷售業績,各區域規模最終合併,組成碧桂園這個“巨無霸”。

別以為小王國很小,如今碧桂園各區域總少則管理約50億規模領地,多則管理約367億元規模的區域公司。

這些小國王每個月都會前往朝廷參加總部高管會議。

會議上還會排座次,業績越好就越靠前,強弱分明,這種無形的頂尖雞血就這樣打進了每個區域總的心裡,你要是坐在後面,出了門,都不好意思給人打招呼。

2014年9月9日,在碧桂園一次大會上,農民的兒子楊國強宣佈,中國5000年的農耕文明史結束了,他在大會上撒了2億元給37個區域總裁和項目總經理,轟動一時。

楊國強最高明的地方就是洞悉人性,他太瞭解人的貪婪和懶惰了,所以懂得用制度去激發人的潛能。

而這種簡單粗暴的獎勵制度,恰恰補上了天時地利人和中佔據關鍵因素的人和短板,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財富」農民兒子楊國強,地產掃地僧

風口浪尖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一把雙刃劍,一條河慢慢的注入了成千上萬的溪水之後,雖然能匯聚成海,但是隱憂也不可能少。

2018年4月,碧桂園的一份紅頭文件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便是後來被自媒體稱為“人血饅頭”的高週轉。

要說風險與隱患,碧桂園高層也心知肚明,肯定不少。

但政策風口的轉變與居高不下的負載率雙重壓力下,還是要矇眼狂奔,不止碧桂園,這是不少中國巨頭企業在過去這些年快速崛起的關鍵。

楊國強不僅是個商人,還是農民出身,當然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道理。

何況這本來就是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弱肉強食的市場,誰能大幹快上,誰就能搶佔先機,誰就能率先做大。

更關鍵的是,在一個粗放式爆炸增長且空間巨大的市場,無論消費者,還是政府,甚至整個社會對問題的寬容度也都足夠,不過,碧桂園方面還是輕視了這個時代。

2018年7月27日,是莫斌進入碧桂園八年來壓力最大的一天。

他做了8年總裁,從沒有像這天一樣,被楊國強指著鼻子罵,莫斌崩潰了。

上海奉賢崩塌事件的跳查報告剛剛出來,安徽六安的樓又塌了,接二連三的安全事故將碧桂園推到了怒海狂濤之上,被全網一面倒的口誅筆伐。

不止是莫斌,六安事故對於楊國強的內心衝擊前所未有,他甚至覺得這可能成為宇宙房企碧桂園的歷史轉折點。

這的確是碧桂園的一個劫數,楊國強同樣做了三件事。

首先,楊國強讓碧桂園旗下所有項目立即停工三天,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這意味著,碧桂園在中國20多個省、76個區域公司、上千個項目都要停工整頓。

奔跑了這麼多年的碧桂園,終於歇了一口氣。

然後,他第一次召開全國媒體見面會。

不得不說以前每年只給央視和官媒砸幾個小目標的碧桂園,開始對之前不屑一顧的自媒體重視起來。

只不過,在面對五湖四海提筆如提刀的自媒體人,碧桂園方面真的毫無經驗,這次見面會做成了一個完美的反面教材。

也是這次發佈會,天下最笨楊國強的名頭,正式與悔創阿里傑克馬,不知妻美劉強東齊名。

楊國強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如果我明天有事一定要去廣州,那我一定會趕到。如果沒有汽車,我就開摩托車去,如果沒有摩托車,我就踩單車去,如果沒有單車,我就走路去,如果前面有河流擋道,沒有渡船,我就游過去,走得累趴下,我爬也要爬過去,言出必行。

這麼多年來,楊國強只要認定的事情,就死磕到底。

將《富甲美國》讀爛了的他,並不認為高週轉有什麼錯,錯的是建造過程,於是楊國強做出了應對這次劫數的第三件事。

SSGF工業化建造體系!

這個所謂SSGF體系,按照碧桂園官方的說法是:

以"Safe&share安全共享 "Sci-tech科技創新" "Green綠色可持續續""Fine&fast優質高效" 為四大核心理念,不斷創新發展新建造科技,探索建築業生產方式的系統性變革。

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碧桂園為了解決高週轉下的質量問題,研發出一種高科技蓋樓手段,一種裝配式的安全綠色的建造體系。

前四次渡劫,楊國強趟了過去。

且每次都能有洗筋伐髓脫胎換骨的功效,讓碧桂園一路衝到了銷售業績第一的寶座,這第五次渡劫,我相信與其說天下最笨不如說大智若愚的楊國強,依舊能扛過去,到時候的碧桂園,大概會進入一種全新的境界。

只是,高科技畢竟只是高科技,還是期待碧桂園能在這次渡劫中吸取教訓,徹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能夠從根本上多一些修正,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很長的故事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

1943年,國民黨少將徐復觀,向哲學大家熊十力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向他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熊十力面露不悅之色,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過了一段時間,徐復觀再見熊十力,報告《讀通鑑論》已經讀完。

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

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多年後,徐復觀將熊十力的這次破口大罵定義為:起死回生的一罵。

這次劫數來臨,的確是碧桂園咎由自取,該口誅筆伐,畢竟是人民大過天的安全問題。

但如故事中的熊十力所言,任何東西都有好有壞,罵歸罵,黑歸黑,我們也可以看看碧桂園好的地方,比如他的模式和成功之路。

一個之前被業界視為很low的企業,只能在三四線打轉的企業,能在短短四年間實現三級跳式的爆炸增長,他的企業和個人如何實現共贏關係,戰略如何高效落地執行、成本如何做到極致、運營效率和人均效能如何配比、上百個項目分級管控如何實現,工期及工序如何進行有效優化等等等等等等,都是值得研究和學習的。

無論如何,26年前,一個農村出來的摳腳大漢,憑藉著農民特有的狡黠與思維方式,從無到有,生生打造出了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

26年後,故事還遠遠未結束,作為宇宙第一房企,如果說我們對碧桂園還有所期待。

那麼,希望碧桂園在未來的路上,能多存點善心,莫忘初心,莫丟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