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在飞机发明之前,天空一直都是人们想要努力触及的梦想。因为它一直都代表着未知和更高领域的探索,所以古代的先民们也从未放弃过与天空有关的梦想。直到两千多年前“风筝”的出现,才将古人与天空的距离拉近了一步。历史上认为风筝最早起源于墨翟,后经鲁班与历代百姓的改进才有了我们现在所常见的风筝样式。

经过历史发展风筝成为了一种集设计、造型、绘画等多项技艺为一体的传统民俗。现如今在我国的北京、潍坊、宁波等地依旧保留着优秀的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在外国,风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蝴蝶风筝

对于我们而言,风筝可能仅仅只是我们外出郊游时的一种娱乐工具。但事实上在风筝上积攒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未曾消散过。作为年轻人不仅要会玩风筝,更要懂风筝,在娱乐的同时将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风筝起源的故事

有关风筝的起源目前也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比较主流的是“风筝起源于墨家创始人墨翟的发明”。相传春秋时期墨翟在今山东潍坊地区“斫木制鸟,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后来墨翟将自己的想法、设计传授给弟子鲁班,其在墨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以竹子为原材料制成飞鹊。正如《墨子·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便是关于风筝最早期并被大家所认可的起源。除此之外,关于风筝的起源还有另外几种说法,比如:斗笠说、船帆说、飞鸟说。前两种说法是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为根源,而飞鸟说则是以风筝与鸟的造型结构相似为基础。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墨子像

早期因为社会物质匮乏的原因,曾以木竹以及兽皮为制作风筝的材料,进入隋唐之后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各式的纸质风筝开始出现。人们先用竹子做好造型框架再以纸糊其面,而后用笔绘出想要的图案并上色。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保证下,才促使风筝产业的发展,至此风筝也开始进入到老百姓们的娱乐生活中,这一点在宋代尤为明显。北宋时期苏汉臣的《百子图》中就有描绘小孩子放风筝热闹嬉戏的场景。明清时期风筝持续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并衍生出新的样式。清代曹雪芹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中就记载了43种传统风筝的制作图谱和多种要领口诀。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百子图里的风筝场景

相信很多人都以为风筝只有娱乐功能,事实上在古代风筝早期是与军事相联系的。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就便与它相关,垓下之战项羽被困韩信命人用牛皮作风筝并系上竹笛,放飞后竹笛在空中迎风作响,汉军在地面唱起楚歌。楚军听闻后,纷纷想起自己的故乡与亲人便无心再战。

风筝是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的结合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被一代又一代的风筝爱好者传承下来。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风筝的类型与南鹞北鸢

如果按照古代使用人群来划分,风筝可以统一归为两大类:宫廷风筝和民间风筝。宫廷风筝顾名思义是专为皇宫中的贵族制作的风筝。在宫中会有专门的手工艺管理机构,每年会从全国各地招揽能工巧匠专为皇家服务。宫廷风筝的特点也比较鲜明,在色彩上以黄色为主,取材精细、昂贵,图案大多为龙凤呈祥等祥瑞。同时在风筝上还会搭配许多精致的小装饰,这些方面更多的是为了彰显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民间风筝则比较简单,就地取材,色彩红红绿绿很是鲜艳。在风筝上常常会绘有经典的民间故事,从整体风格来看民间风筝其实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手工风筝

风筝作为全国性的传统文化,但在南北方的地域差异上其也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表现。北方是风筝的起源之地,一直以来都有浓厚的风筝文化,在北京、天津、潍坊等地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风筝文化节。北方的风筝又叫纸鸢,其造型优美生动,制作工艺精细,题材广泛类似历史人物、神话传说、飞禽走兽等都能通过风筝来表现出来。另外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单以潍坊地区为例就有:硬翅、软翅、吊式、桶式、板式、动态六大类。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板鹞

南方的风筝以南通地区为代表,也被称之为“鹞”,其可以分为活鹞和板鹞。活鹞骨架轻细,造型简练优美,灵巧多姿,色彩鲜明在整体上追求的是“活与像”。这类风筝通常比较小,像我们在南方所见的春燕、大雁、蝴蝶等风筝都属于活鹞。板鹞常以平板六角为基础,形成七连星至十九连星,整体大小都在一米之上。板鹞上通常绘有传统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同时在其尾部会缀有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放飞之后相当震撼。除此之外,板鹞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其上面会缀满用葫芦、毛竹、乒乓球等物品制成的哨口。升空之后,在风的吹拂下,哨口会发出悦耳动人的声音。有人曾夸赞板鹞就是一个“空中的交响乐团”。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传统风筝里的社会价值

文化价值。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风筝在为人们提供乐趣的同时也承担着人们对生活的愿景与追求。祈福吉祥一直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风筝往往是带着美好的寓意飞上天空的。在风筝上人们会用心构绘出连年有余、百子祈福、四季平安等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与文字或者经典故事搭配,完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祝福。另外自古以来,古人们就有图腾崇拜的习惯,而图腾又常见以各类动物。我们所见到的以龙、凤、鹰等动物造型为主的风筝,便有这种早期先民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透过风筝精细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图案以及有趣的故事等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不同朝代老百姓对生活的想法以及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追求。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巨龙风筝

经济价值。传承至今风筝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我国的潍坊、南通等传统风筝传承地,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纯手工的风筝并以此为生。那些精美的手工风筝,甚至还被当作工艺品被收藏。在每年的4月份,各地会纷纷举办国际性的风筝文化节,来自全球的风筝爱好者,共同切磋交流。这样的文化节日既展现了我国悠久的风筝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影响力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风筝文化节

审美价值。作为传统手工艺,风筝的整个制作工艺从设计、造型、扎糊、彩绘等方面都包含着手艺人们对美的认知、追去。风筝的设计、造型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人们既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提取素材又加上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构建出自己满意的风筝造型。而且在造型上还要严格要求精细、协调。扎糊是让风筝从骨架到有血有肉的过程,讲求的是恰到好处的完整性。彩绘是给风筝赋予生命色彩的过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手艺人们在勾画、上色的时候注重的就是色彩与图案的搭配,力求惟妙惟肖,让人称赞。清代《潍县志》中曾载: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完全可以认为,一个精美的传统手工风筝,就是一个优秀的工艺美术品,其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古老的中国飞行器传统手工“风筝”,能传承两千年的奥秘在哪?

风筝手艺人

风筝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大家也可以去追寻一些这个风筝背后的故事。比如隶属于南派还是北派、如何制作的、所绘的图案又有何深意?如今传统的手工风筝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而言要更加努力的去发扬这一门悠久的传统文化,让风筝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继续流传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