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不丹是我國14個鄰國之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只有中國和印度兩個鄰居。雖然和我國為鄰,但不丹至今尚未與我國建交。其實不僅是我國,不丹和其他四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沒有建交。具體的原因也很簡單,印度不讓!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印度的這種做法並不奇怪,這是因為印度把不丹當成了自己的私產,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不會允許其他有影響力的大國介入不丹事務。所以不允許不丹與這些大國建交,打斷不丹與大國交往的可能,雖然做法簡單粗暴,但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畢竟每個國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所以印度不允許不丹與大國建交,一點也不奇怪。但不丹真的聽了印度的話,真的沒有與五大國建交,這就有點奇怪了。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不丹是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王和首相,按理說,也應該具有獨立處理內政外交的權力。與聯合國五常建交,對不丹來說,不僅有利於提升國際地位,也有利於發展經濟,提高不丹人的生活水平。如今的不丹是全世界最不發達地區之一,而聯合國五常都是大國,隨隨便便投資一下不丹,都可以改善不丹的經濟。這對不丹來說,有百利無一害,只是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印度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允許不丹和五大國建交,不丹卻從印度的利益出發,真的不和五大國建交,這著實有點奇怪。那麼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呢?這還要從不丹的第一任國王烏顏·旺楚克說起。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烏顏·旺楚克是如今不丹國王的高祖父,原本只是不丹的通薩本洛,相當於一個地方長官,而不丹的最高首領,諸如德布王、達瑪王等都是推舉制,並不是世襲制國王。烏顏·旺楚克之所以能在不丹建立世襲制王朝,主要源於英國對他的幫助。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晚清時期,不丹還是清朝的藩屬,英國侵入南亞之後,又計劃把勢力向我國的西藏滲透。而不丹作為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自然成了英軍維持後勤補給的首選之地。1903年,英國侵略軍發動了對我國的入侵,本為清朝藩屬國地方長官的烏顏·旺楚克,全面拋棄清朝,倒向了英國。在隨英軍進藏期間,烏顏·旺楚克率領不丹衛士和英軍展開合作,因而得到了英國殖民者的信任。

戰爭結束後,英國自然也希望由這種聽話的人掌控不丹,於是冊封烏顏·旺楚克為爵士,並於1907年,支持他做了第一任世襲竺加布(意為“龍王”)。不丹從此成為了世襲王國,死心塌地地投向了大英帝國的懷抱,並與英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規定不丹的外交必須接受英國“指導”。烏顏·旺楚克對英國忠心耿耿,英國對他也不薄,許諾每年給予不丹10萬盧比的援助。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1947年印度獨立後,也準備繼承英國和不丹這種保護和被保護的關係。當時的不丹雖然並不願意,但印度採取了大棒加胡蘿蔔的政策,一面武力威脅,一面把英國對不丹的援助,提高到了每年50萬盧比。這筆錢幾乎是當時不丹唯一的經濟來源,所以對不丹誘惑很大。在威逼利誘之下,不丹也只好和印度簽訂了《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承認了印度對英國地位的繼承,老老實實的繼續接受印度“指導”。在幾十年的“指導”下,不丹已對印度產生了非常嚴重的依賴。

不丹為何對印度言聽計從?

如今的印度已經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控制了不丹。首先在經濟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伙伴、援助國和債權國,控制著不丹的經濟命脈。不丹石油、天然氣等必備能源的進口對象是印度,不丹的資源和商品的出口對象也是印度。如果印度中斷和不丹的貿易往來,不丹經濟將遭受滅頂之災。其次在軍事上,不丹裝備和軍需也主要靠印度援助,並且印軍在不丹的廷布、帕羅宗、哈宗、楚卡宗4個地區設有駐軍。由此可見,不丹,作為一個小國,已經完全被印度操控。所以,不丹只能對印度言聽計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