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肝為風木之髒,主疏洩而藏血,其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筋,開竅於目,與膽相表裡,肝以血為體,以氣為用,體陰而用陽,集陰陽氣血於一身,成為陰陽統一之體。

肝臟的病理變化複雜多端,每易形成肝氣抑鬱,鬱久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肝氣、肝火、肝陽、肝風之變,且肝之陰血又易於虧損。

所以,肝氣、肝陽常有餘,肝血、肝陰常不足就成為肝的重要病理特點。肝為五臟之賊,故除本身病變外,且易牽涉和影響其他臟腑,形成比較複雜的病理變化。而肝氣、肝陽常有餘主要表現在肝氣鬱結和肝火上炎等方面。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精神刺激,情志抑鬱不暢,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鬱,或他髒之病理影響於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洩,氣機不暢,形成肝氣鬱結之候。

若是肝氣鬱結,久而化火,就會形成氣火逆於上的肝火上炎之候。

什麼是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是肝臟陽熱亢盛,氣火上衝的一種病理變化。多因肝鬱氣滯,鬱而化火,而致肝火上衝,或因暴怒傷肝,肝氣暴張,引發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傷,五志過極化火,心火亢盛,引動肝火所致。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肝火上炎上擾清竅就會頭暈脹痛;肝開竅於目,火性炎上就會面紅目赤腫痛;膽附於肝入耳,肝熱移膽體現為耳鳴,肝火內擾,肝失條達,心神不寧表現為急躁易怒,心煩不眠或多夢;肝火鬱於肝絡則脅肋灼熱疼痛;熱盛傷津就會口苦口乾,便秘,尿短黃;肝火灼傷脈絡,血熱妄行則衄血吐血,經行量多,超前,舌紅苔黃,脈弦數都是肝之實熱證的表現。

綜上所述,肝火上炎的症狀表現為頭暈脹痛,耳鳴,面紅,目赤腫痛,急躁易怒,心煩不眠或多夢,口苦口乾,便秘,尿短黃,或脅肋灼痛,衄血吐血,婦女月經量多、超前,舌紅苔黃,脈弦數。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肝火上炎的調理宜清瀉肝火。

肝火上炎是肝氣鬱結的發展,若肝火得不到遏制則陽亢無制,耗劫肝陰引動肝陽而成肝陽上亢化風證。

所以本證當與肝陽上亢證辨別。可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鑑別。

肝火上炎與肝陽上亢鑑別:

1、性質

肝火上炎:熱證

肝陽上亢:本虛表實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2、症狀

肝火上炎:頭暈脹痛,耳鳴如潮,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不眠多夢,脅肋灼痛,便秘尿黃,吐血衄血

肝陽上亢: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痠軟,頭重腳輕

3、舌象

肝火上炎:舌紅苔黃

肝陽上亢:舌紅少苔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4、脈象

肝火上炎:弦數

肝陽上亢:弦而有力

肝火上炎證,是指肝臟之火上逆所表現的證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或熱邪內犯等引起。

生活中如何保護肝臟?

1、飲食保健。

2、日常生活中切忌過量飲酒,以免損傷肝膽。

3、培養控制過極情緒和疏導不良情緒的能力,保持情緒暢達平和。

頭暈耳鳴、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中醫:肝火上炎宜清瀉肝火

4、保健肝臟的運動鍛鍊的原則是動作舒展、流暢、緩慢,符合肝氣生髮、暢達的特點,可選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氣功、導引等。


※重要提示:

1、圖文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2、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3、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