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質量投行?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安青松這麼看

11月2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聚焦深化改革 證券業再出發”2019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作了題為《構建良好行業生態 打造高質量投資銀行》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註冊制試點、更高水平開放以及新技術運用為證券業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展開。

在安青松看來,目前有三大因素改變了資本市場生態,對於投行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業正面對革命性挑戰,但同時亦面臨歷史性機遇。

演講內容重點:

1.註冊制重塑市場生態,要求投行實現定價能力、保薦能力、承銷能力三大能力的變革;

2.更高水平開放有助於打造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有助於提升證券行業核心競爭力;

3.新技術運用新發展改變資本市場投融資生態,具體包括交易模式等四方面改變;

4.行業正面對革命性挑戰,但同時亦面臨四大歷史性機遇。

註冊制下投行應實現三大核心能力變革

安青松認為,註冊制將重新構建了市場責任體系、定價體系以及信息披露體系。註冊制對市場生態的重塑,要求投行實現三方面核心能力的變革。

一是定價能力。註冊制將推動投行專業化深耕,助力買方機構高效客觀決策,實現自身從通道作用向行業專家作用、價值發現作用轉化,歸位盡責,迴歸本源。註冊制下,投行對企業估值和市場定價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投行的市場聲譽和行業地位,定價能力成為投行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保薦能力。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投行是上市公司質量的第一層保證,對投行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提出了最高要求;作為信息披露的背書人,投行在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減少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上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持續督導的責任人,督促上市公司規範誠信運作、提高治理水平,投行承擔至關重要的責任。

三是承銷能力。註冊制顛覆重保薦輕承銷的業務生態,承銷形勢由單純同質變為複雜嚴峻。機構投資者資源成為成功承銷的基礎,著力打通各業務線的客戶資源,加強銷售網絡建設,培育專業的合格機構投資者,成為投行提高承銷能力的重要路徑。

“在註冊制環境下,投資銀行的工作重心將從只關注審核轉向更加關注市場,從政府與企業的中間人,迴歸市場中介本源,價值發現能力、價格發現能力、盡職調查能力、發行承銷能力成為投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安青松總結到。

更高水平開放新趨勢改變行業競爭生態

安青松認為,金融業全面開放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高水平開放將改變證券行業競爭生態,提高行業國際競爭力。

更高水平開放有助於打造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流動性是資本市場保持活力和韌性的重要基礎,實踐表明,引入國際資本可以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活力,有利於改善投資者結構,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國際資本長期有效地服務中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資本市場的開放是參與全球定價機制和國際金融治理的重要環節。在開放型的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與參與全球定價的能力和水平密切相關。一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高、定價能力強,就能夠有效引導本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發展。

更高水平開放有助於提升證券行業核心競爭力。證券業更高水平的開放,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招。一方面,外資證券公司進入中國證券行業,將帶來先進的技術手段、成熟的企業文化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在“鯰魚效應”刺激下,中國證券業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整體實力和水平必將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證券公司加快“走出去”,打開國際視野,學習借鑑國際最佳實踐,對於推動業務多元化、經營全球化、服務國際化、提高全球定價能力、維護國家金融主權、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新技術運用引發投行業務形態新變革

安青松認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將改變資本市場投融資生態,引發證券公司業務形態和發展格局新的變革。具體而言,有四方面的改變。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全球資本市場交易模式。新技術支持的交易系統可以完全自主識別和執行交易,選擇最佳交易策略。國內程序化交易同樣迅猛發展。機構投資者對程序化交易平臺的需求呈快速上升趨勢,高端程序化交易平臺已經能滿足機構投資者進行趨勢、套利、對沖、高頻等對行情和交易要求高、邏輯複雜度高的策略需求。

金融新技術的運用,極大地降低了交易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對市場的衝擊等隱形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其中,人力成本的下降,直接反映為對行業職業生態的顛覆。行業人員需求結構亦從金融人才轉向技術人才和複合人才。

新技術運用改變信息成本,催生財富管理新業態。信息成本的改變助力金融機構真正做到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產品,有效管理風險,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贏得客戶的信任。同時,金融機構自身不斷降低對交易佣金的依賴,將盈利模式轉為以財富管理和利息收入為主,產生更為穩定的利潤來源,降低經營風險。機構與客戶雙贏的共同可持續發展生態得以形成。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與運用,機構投資者的優勢愈發凸顯,國內公募、私募及保險等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不斷攀升,機構投資者正在成為市場主力軍。在新技術驅動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機構投資者時代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投資者專業化趨勢,將引起資本市場生態的改變,並導致專業性投資顧問需求大幅增加,推動註冊投資顧問快速發展。

投行面臨四大歷史性機遇

安青松認為,在改革開放與科技創新的大潮中,行業正面對革命性挑戰,但同時亦面臨歷史性機遇:

一是投資銀行業務模式將得以重塑。隨著定價、保薦、承銷三大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投資銀行將從通道化轉型為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

二是投資者結構將得以優化。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將重塑資本市場發展生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場資金供給的專業性、穩定性,引導形成成熟買方市場。

三是經紀業務將得以向財富管理轉型。傳統券商將發展成為結構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機構,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收入來源。

四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將得以加強。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實現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