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开州区南雅场社区“护河卫士”郭先志

记开州区南雅场社区“护河卫士”郭先志

郭先志在河边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余清英 文/图
  河道如同乡村的一条条毛细血管,它们的清洁与乡村的颜值息息相关。在这美丽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河道保洁员日复一日默默地辛勤付出。
  在南雅场南河的河道边,无论严寒酷暑,总有这样一个人在清晨和黄昏,手里拿着火钳,提着蛇皮口袋徒步捡拾河道边的垃圾,用竹棍打捞河里的塑料袋以及枯枝败叶。他就是“护河卫士”郭先志。
  宣传环保,天天不间断
  11月2日,在南雅镇农市街人祭桥下,家住南雅场社区东大街的郭先志正在捡拾河道边的烂菜叶、果皮纸屑和塑料袋。
  “刚开始到河边捡垃圾,塑料袋特别多,河面上还经常飘浮着饮料瓶。每天早上6点多钟沿着河道下游一直往上走,要捡七八袋。”郭先志说,河道保洁工作一年365天都不能停,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据了解,南雅镇南河河道约2000米,有几处是居民洗衣的地方,经常有人把洗衣粉袋子和不要的衣服扔在河中,郭先志就得下河将那些废弃物捞起来,装入袋中扔进附近的垃圾桶。


  “有两次我看到一位居民把不要的衣服扔在河里,就给她讲要爱河护河,她根本不理。后来这位居民看到我每天下河捡那些废弃垃圾,有点过意不去,还主动帮我提口袋。”郭先志表示,通过南雅场社区组织召开院坝会进行宣传,往河里扔废弃物的居民少了,大多都比较自觉。
  携带“四件宝”,呵护水环境
  每天早上6点,郭先志吃完早饭,就拿着他的“四件宝”出门到河边巡河,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
  郭先志护河工作经验丰富,经常带着的“四件宝”是水壶、棍子、火钳和蛇皮口袋。自河堤修好以来,附近的居民经常在河堤上散步,果皮纸屑增多,他每天最少捡两次。
  “最让人头疼的是学校那一带,有的学生吃了方便面扔下的包装袋,风一吹就往河里飘。还有面包袋扔得到处都是,我还没走两步,后面又有孩子往地上丢,说他两句还跟我顶嘴。”无奈之下,郭先志便向校长反映,如今情况有所好转。
  郭先志表示,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到河道边去一趟,由于太平桥附近的河边,经常有居民往河里扔垃圾,他在那一带耗费的时间最多。

  “有一次我刚捡完垃圾,一商户便从窗子丢下来几包垃圾,我专门去了他家,他说啥都不承认。我就较了真,当着街坊邻居的面,把他家扔的什么垃圾全说出来,他才承认错。”郭先志说,希望广大居民从自身做起,不随手丢垃圾就是对河道保洁员劳动的最大尊重。
  爱河护河,无怨无悔干下去
  郭先志每天都会到河边走一走,观察河里的水质。有一天,他路过大佛桥下时,熏人的牛尿味扑面而来,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居民将牛拴在桥下,牛屎堆在河床上,牛尿则直接排往河里。
  “我督促他把牛牵走,给他讲环保知识,告诉他不能在河边拴牛。他不理会,每天一早就把牛牵到河边拴起来,忙着做别的事去了。”郭先志说,他只好找来锄头把牛屎全部清理掉,达到保洁效果。
  郭先志表示,做河道保洁工作以来,起初人家总不拿他当回事,甚至还有人奚落他,他自己也觉得好像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当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心里便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河道环卫,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干下去,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南雅镇的环境更好。
  据南雅场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平兰介绍,郭先志工作特别踏实,南河河道中的漂浮物不仅有生活垃圾,还有水草垃圾,更有从河岸边的树上落下来的树枝残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下河清理,有时弄得满身泥泞,从没有怨言。

  “新时代需要的是郭先志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相信有更多的人加入护河中来,共同守护南河水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王平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