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雙十一日均收負面信息超4萬條,網紅帶貨需加強監管

又是一年“雙11”,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主要電子商務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11月1日到11日,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8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6.7%。

火爆的銷售數字背後,也不乏消費者對“雙11”大促的“吐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1月21日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下簡稱:中消協)瞭解到,中消協通過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11月1日至15日期間“雙11”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並形成分析報告。

澎湃新聞了解到,在15天的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雙11”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7908929條,其中負面信息655376條,日均負面信息43692條,負面信息中,涉快遞類數量最大。

15天收集負面信息超65萬條

中消協報告顯示,監測期內,共收集負面信息655376條,其中提及快遞、售後服務、預售規則、促銷宣傳、產品質量、價格和信息騷擾等方面的問題較多。

快遞、售後服務、預售規則和促銷宣傳方面的負面信息量均超過10萬條,快遞類負面信息最多,達196872條。

報告顯示,快遞類負面信息在11月12日達到高峰,原因是“快遞車起火事件”,11月12日,一輛快遞公司物流車在河南安陽起火,車廂內有重達13噸的包裹。此外當天不取件就退件、半夜送件、快遞漲價等問題的負面輿情信息較多。售後服務方面也是負面信息的“重災區”。

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售後服務負面信息167288條。報告稱,負面信息在11月11日達到高峰,高峰出現與消費者因平臺設置、商家發貨快等原因而無法在收貨之前退款有關。“雙11”前後,有關售後服務的問題則較為分散,存在客服不理人、“雙11”當日無法退款、假客服、不發貨、發錯貨、不能修改地址等問題。

另外,各家店鋪複雜難懂的預售規則也成為了大家吐槽的對象。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預售規則負面信息156000條。預售規則問題主要涉及優惠規則複雜難懂、0點搶購、1點才能付尾款、定金不退等。直播帶貨現象也引消費者爭議,主要涉及直播帶貨欺騙消費者、商家宣傳與實際不符、欺詐、有價無貨等問題。

網紅帶貨需監管

中消協報告指出,直播帶貨銷售方式“野蠻生長”與平臺責任意識相對薄弱是引發今年“雙11”網絡消費維權輿情的主要矛盾之一。

報告稱,作為技術革新升級與網紅“粉絲聚焦效應”融合共生的產物,直播帶貨銷售方式在今年“雙11”期間出盡風頭。然而,與直播帶貨交易火爆的場景相對應的,卻是網紅與平臺規則意識的普遍缺失。一方面,不少網紅直播帶貨不同程度存在誇大不實宣傳,甚至銷售“三無”產品、變質產品等問題。另一方面,聲稱單純提供“社交表演”平臺,實際卻賺取了豐厚收益的電商,對維護網絡促銷秩序缺乏應有的擔當,對售賣商品缺乏嚴格准入審核、統一管理。高紅利、低門檻,導致售賣商品質量參差不齊。

對此,中消協提出要加強網絡直播帶貨審查監管,完善“網紅帶貨”誠信評價機制。中消協表示,健全監管機制,既要重視“以法管網”,還要善於“以網治網”,通過信息共享、多措並舉,加強對“網紅帶貨”行為的管理和監督,發現數據造假、不實宣傳、售賣不合格品等問題,及時出手干預。

同時,督促電商平臺完善“網紅帶貨”的誠信評價機制,將粉絲評價、舉報、監管部門的調查處罰信息等記入評價系統,將違法情節嚴重、汙點信息較多的網紅拉入黑名單,取消直播帶貨資格,通過誠信懲戒手段規範直播帶貨行為,保障消費者的相關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