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九)农村合作医疗从这里起步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九)农村合作医疗从这里起步

https://mp.weixin.qq.com/s/unGx_zZPEMKUKH291sjJ3Q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网、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主办,抖音、快手、梨视频、秒拍、西瓜视频协办。自活动开展以来,一部部动人暖心的短视频作品带动了全国网友共同寻找、讲述身边档案文物故事的正能量热潮,共吸引了全国200余家组织机构报送作品,并征集到网友投稿近5万部,作品总播放量突破7亿次。

本文特精选活动征集到的优秀短视频作品进行展播。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九)农村合作医疗从这里起步

1976年,一位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委员会第二十七届会议上发言。他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引起了世界瞩目。

这位“赤脚医生”名叫覃祥官,曾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二十周年庆典。他首创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看病吃药不花钱”曾在全国普遍推广,更在菲律宾等国生根发芽。

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这个小山村里走出的“赤脚医生”,如何书写出了这样的传奇?故事要从53年前说起。

1966年春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公社恶疾肆虐,一千多名村民染病。公社卫生所医生覃祥官整日里奔走出诊,发现不少农民看不起病。一些老乡小病拖大,大病拖垮。覃祥官急上心头,一个念头渐渐在心里生了根——信用社五块钱入股,那看病能不能合作?很快,这个念头在大山深处燃起了亮光。

1966年8月10日,乐园公社杜家村卫生室挂牌,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就这样在小山村里迈出了第一步。从此,杜家村的村民们每人每年只需要交纳一块钱,便可以用五分钱的挂号费来寻医问药了。“乐园经验”不胫而走,《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报道。长阳县地处偏远,那时从长阳到武汉,火车转汽车要一天一夜。但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发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先后来到乐园公社参观学习。此后,全国95%以上的农村陆续推行了合作医疗。

1976年,覃祥官成为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他婉拒了户口关系的调动,成为了一名记工分的“农民厅长”。

然而,时代大潮汹涌而至,改革开放后,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度“踩了刹车”。

那时,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一度下降到最低值5%左右,因为药田也分到了户,很多农民刨了药材种粮食。

外人看来,覃祥官的光环褪去,落寞了不少,但他始终憋着一口气。后来人们才发现,他和同村卫生室的几名医生一起把杜家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了下来。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长阳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合作医疗重焕生机。



如今,“新农合”已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实现了覆盖全国、惠及亿万农民。从前的“赤脚医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乡村医生。

一如覃祥官当初的执著坚守,“合作医疗”这个来自于乡土的智慧结晶,并未改弦更张,而是牢记使命,时刻铭记着“为民”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