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凌晨六點,衡水中學的學生們已經跑完早操,開始了早讀,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大家都

站著背誦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中午12點,在食堂長長的打飯隊伍中,多的是看書背單詞的身影。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在衡中,學生們每餐只花15分鐘,淨學習時間超過9小時,即使是放學後,學生都會自習到凌晨一兩點。

而距離衡水800多公里的六安市毛坦廠中學,相似的場景正在發生。

在毛坦廠,所有學生一律不準帶手機,學校所在的鎮上沒有一家網吧、卡拉OK、檯球廳,杜絕所有娛樂契機

老師會定期檢查學生的宿舍,只要找到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一律沒收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在毛坦廠,學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學習

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子弟來說,高考可以改變命運,而大家堅信越努力,就越幸運。

就在中國高中生在食堂背單詞的同一時間,距離一萬多公里的美國加州惠特尼中學,一群高中生正在凌晨的圖書館奮筆疾書。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在這所當地排名很靠前的美高,每年都有上百個學生考進哈佛、耶魯,很多校友都成為硅谷精英。

在這裡,學生們也要早上6點起床,凌晨2點睡覺,這中間的清醒時間都放在了學業和課外活動上。

與中國不同的是,在美國申請大學,招生官看的不止是一份達標的各科成績單,還要看學生是否選擇了學校最難的AP課程,有沒有勇氣去挑戰自己;平時是否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學生綜合能力是否及格。

所以,美高生除了在學術上不能有半點馬虎,在校園內,常常會見到一群十幾歲的孩子手裡拿著咖啡提神,邊喝邊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

而放學後,又做著許多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打工,在美高最平常不過的事

在紐約讀私立高中四年的留學生凱文,最近找了份

parttime工作,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打工了,在高二,他在社區做了整整一年的義工,而在高三,他在軍隊找了份兼職。

因為私立中學學業也不輕鬆,即便打工也是在為大學贏取一定的資本,所以學生們的“打工”並不是刷盤子之類的體力勞動。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大家會去做義工,做志願者。在美國高中和大學的錄取中,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也是很重要的考量,美國高中和大學申請中一定會問到志願者經歷。

很多美高在錄取要求中會明確提出,希望錄取的是貢獻社會、貢獻世界的人,經常會有因為出彩的志願者經歷而被破格錄取的學生。在申請獎學金中,志願者經歷也會是加分項。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美國一些學校也會通過抵學分鼓勵學生走到社會上去,比如每做20個小時可以算1個學分,而且學校還給學生介紹做義工的機會。


凱文還分享了他一個美國朋友拿到了所有申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就是因為這位朋友在申請大學的文書中,講述了自己在艾滋病中心Lifelong AIDS Alliance當志願者的經歷,就是這份志願者經歷打動了招生官,甚至有幾所學校專門寫郵件說被他的故事打動。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除了做義工,美高生還會去做兼職,大部分學校是不讓在校外工作的,所以學生會接一些網絡設計的工作,或者在校內圖書館幫忙,通過兼職鍛鍊自己的能力,充實生活。

在美國,高中生打工是一種習慣,一種風氣,除了對申請大學有利,還有一點是學生們希望自己獨立自立,使得他們大多都選擇這樣做,就像這是他們生活中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放學後,去踢球!

在美國一所私立高中就讀的Chris,早早的將自己的大學目標定在了耶魯、斯坦福上。

他為自己選修了5門AP課程,這相當於大學一學年的課業。他身邊很多優秀的同學,甚至會選修超過10門的課程!

放學後,Chris還會抽出大量時間投入到體育運動社團活動中:

學校一般2點就放學了,Chris會和同學花半個小時會去換衣服,然後來到操場踢1-2個小時的足球,接著去參加志願者活動,結束之後會上晚自習到凌晨。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所以雖然課業繁重,每天除了上課之外,Chris還會有足球運動、志願者社團活動、學生會事務、策劃畢業舞會等,同時還要準備大學申請。

很忙,但充實。

在美國很多私立高中,2點多放學,2-5點是課外活動時間,所以很多人的興趣愛好會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

美高生常做的課外活動基本上包括體育運動,clubs&organization社團組織和學術比賽。

體育活動上,每所學校都會提供豐富的選擇,比如霍奇基斯中學,就有帆船、高爾夫等單人體育項目,會有棒球、壁球、多人划船等多人體育項目。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還會開設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比如模擬聯合國社團、數學競賽、志願者社團、聯誼會、天文社、花藝社團、針織/鉤針紗線愛好者社團等等。

這樣安排,一是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孩子不再侷限於課堂之內,二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鍛鍊綜合能力。

愛好“吃”也會成為大學的“敲門磚”

說到高中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一些看似跟學習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項目,很可能會成為申請大學的“敲門磚”

比如申請中出現過的一些“奇葩”案例:

福建省一名高三學生因為“愛吃泡麵”被羅切斯特大學錄取、田納西州一高中生因申請文書裡寫“愛吃披薩”被耶魯大學錄取。。。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美國大學在招生時,會青睞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深入參與某一項課外活動的申請人。(至於什麼樣的活動,沒有特定的要求)

因為從這些個人愛好中,會體現一個孩子的領導力、團隊協作、堅韌、努力、刻苦等等,而這些又來源於各種興趣活動,比如經營一個社團、在運動場上運動、社區義務活動……甚至包括吃泡麵、吃披薩。

所以學校更看重孩子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而獲得的可貴經歷和品質,真實、又發自內心的東西最打動人。

而且很多高中生階段培養的興趣愛好,會幫助到未來專業和工作的選擇上。

我的高中生活不能沒有舞會!

13歲的Rebecca就讀於加州一私立高中,他們學校會定期組織和其他學校的聯誼舞會、Senior Prom 等。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跟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不同,美高的舞會不僅僅是跳舞、展現自己的個性,更多的是學習交流

不同學校的學生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看別的同齡人都在學習什麼,玩耍什麼,互相交換自己的生活趣事和感悟思考。

舞會更像是一個窗口,讓學生擺脫了網絡,開始面對面的溝通,在美國,這是一件極其美妙又普遍的事情。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除了舞會,Rebecca還會參加一些舞蹈俱樂部,與其說是一個俱樂部不如說是一個team,這個team裡有男生有女生,大家會在一起跳華爾茲、跳swing、跳Cow boy。

大家會很大方的手牽手,不會有任何有色眼鏡去看待它。她們也會去參加一些比賽,拿一些很好的名次,而這些獎項都是申請大學的加分項。

閒暇時,Rebecca還會參加泳池派對,大家聚在一起做的更多的就是聊天、社交。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這種派對文化,也體現了美高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 Social 能力和情商能力,鼓勵學生去社交,去結實新的朋友,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的社會精英。

與學習無關?實則有關!

看了這麼多美高生“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我們會發現,這些看似無關的事情實則有關:

一個剛去美國留學的中學生,他因為適應不了環境而夜夜刷美劇解壓,但他從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

一個當翻譯、做主持,參加機器人大賽、英語電影配音秀的學生,也可以是收穫滿滿成長力量的“優等生”;

一群高中生約著去玩真人CS的遊戲,看似與學習無關,卻也是美高崇尚的社交教育的一部分,大家通過一個Team遊戲學會了團隊合作、學會與彼此溝通...

這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卻處處有關於學生的興趣培養、有關於大學的錄取要素,有關於成長的全面發展...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每一件“無關”的事,都關乎孩子的未來,而美國的教育看到了這一點。

但你就要問了美國的個性化教育就好過中國的應試教育了嗎?

這個問題就好比你在問一個毛坦廠的高中生,你學習考試痛不痛苦?

問一個美國高中生,你覺得快樂教育快樂嗎?

答案都不會是確定的。

我在美國高中「不務正業」,卻被哈佛錄取了....

中美教育方式不同,培養人才的方式也不同,但不管在哪個社會,無論東西,學生想要改變命運,想要躋身社會精英,都需要高度的自律、長遠的眼光和目標、艱苦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付出

。而為了申請大學,學生們都會很拼!

衡水中學也好,惠特尼中學也罷,都會有凌晨2點還在苦讀的學生,也會有文體特長“全面開花”的學生,雖然土壤不同,但是株好苗子,就終有參天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