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集團:實施“12345”戰略,打造“七位一體”電商精準扶貧

電商扶貧是消費扶貧的有效形式。蘇寧控股集團作為第一個和國務院扶貧辦簽訂全國農村電商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民營企業,通過整合集團內部的資源和力量,把助力扶貧攻堅、鄉村振興任務落實到各產業、各地區,並列入年度考核指標,確保集團扶貧工作的體系化管理和系統化推進。目前,蘇寧用於公益慈善扶貧事業的累計投入超過17億元。線下深入農村一線開設門店數量1600餘家,線上依託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蘇寧拼購以及蘇寧超市、蘇寧小店,全渠道累計實現農產品銷售近100億元,拓展了貧困地區的銷售途徑。

實施“12345”精準扶貧戰略

“1”即一個目標:聚焦鄉村振興,聚力精準扶貧。圍繞目標的達成,蘇寧在人財物的投入上進行充分的安排。從組織層面蘇寧成立了由董事長張近東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集團黨委牽頭組建扶貧辦,專項扶貧人員超過1000人。2016年,蘇寧成立了公益基金會,專業化運作精準扶貧項目。此外,蘇寧還通過發起專項助農投資基金用於在國家級貧困縣開設電商扶貧實訓店、專項用於扶貧的資金已達5.1億元。這些人財物的投入都用於支持“一個目標”,即“聚焦鄉村振興、聚力精準扶貧”。

“2”即兩輪驅動:輸血造血結合,線上線下聯動。多年來,蘇寧持之以恆地捐資捐物進行“輸血”扶貧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大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為主的“造血”型扶貧公益活動,先後在全國貧困地區建成了水產養殖基地、農業培訓示範基地、農村慈善扶貧基地等一系列項目。此外,蘇寧發揮自身線下連鎖網絡佈局優勢和線上流量扶持優勢,廣泛與各地政府開展線上線下聯合推廣活動,通過屬地化經營的蘇寧小店、蘇寧零售雲門店和覆蓋全國的線上會員規模,讓貧困地區的老鄉通過身邊的蘇寧看到了全國的市場,也收穫了更為豐厚的回報。

“3”即三化興農:農業產業化、農品品牌化、農人專業化。農業產業化主要是建設基地開發產品,真正實現“造血”扶貧。近年來,蘇寧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和利用地方特色資源,相繼出資打造了盱眙蘇寧食用菌生態農業培訓示範基地、泗陽“電商+產業+公益”三合一扶貧基地等產業項目,實現“造血”脫貧。盱眙食用菌生態農業培訓示範基地,年收益超過100萬元,單個就業農民一年可增收2萬元左右。農品品牌化主要是挖掘特色農產品,賣出價格,賣出品牌。蘇寧依託自身特有的O2O渠道優勢,深入挖掘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特色農副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專業化、系統化的商業運營,幫助他們賣出好價錢,賣出品牌,從而拉動貧困縣縣域經濟,繁榮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合作共贏。農人專業化主要是滿足農村電商需求,培養專業人才。蘇寧成立農村電商學院,開辦電商扶貧實訓店,實施綜合性全產業鏈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戰略,運用線上線下O2O融合的電商人才培養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高質量電商人才,解決貧困縣農村電商人才梯隊與培養機制建設問題。

“4”即四扶脫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捐資扶貧。產業扶貧主要是建立特色農業扶貧示範基地,依託中華特色館、蘇寧小店等載體,幫助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特色品牌,拉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就業扶貧主要是提供就業崗位和服務,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和創業。教育扶貧主要是通過培訓和實訓,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掌握電商從業技能。捐資扶貧主要是公益捐贈幫助因殘因病等致貧的貧困戶脫貧。

“5”即五落當地:投資在當地、納稅在當地、就業在當地、服務在當地、造福在當地。蘇寧通過註冊在當地的蘇寧易購直營店、電商扶貧實訓店,以及扶貧到貧困村和貧困戶的鄉村加盟服務站等,實施當地銷售、當地納稅、當地服務、當地就業和當地造富。通過“銷售、服務、就業、納稅、造富”在當地的“五當”模式,確保了蘇寧獨特的O2O渠道及物流網絡延伸至偏遠的貧困地區,推動貧困村更多的優質農副產品進城,促進農村消費者及當地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多種內容的線上線下融合交互,信息收集更精準,反應更快速,組織更得力,搭建農商互聯的最佳平臺,高效服務農民,力爭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電商生態圈,推動農產品高效流通,致力協助當地居民實現脫貧致富。

“七位一體”精準扶貧模式

一是中華特色館:打通貧困縣特色商品上行新通路。中華特色館作為蘇寧精準扶貧的主要載體,目前全國已成功開館運作375家,不僅售賣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運營團隊還會深入當地貧困鄉村,幫助優質農產品“觸電”,幫助打造特色產業。貧困商戶入駐,全額免除平臺使用費用;每月17號開展“扶貧日”專項扶貧促銷活動;在蘇寧易購平臺首頁專門設立了“助農扶貧”獨立入口,開設獨立頻道,給予相應的流量支持、物流支援等資源傾斜,全年持續助推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

二是拼基地:渠道創新拓銷路,促農產品上行。為保證農產品源頭的真實、新鮮,2019年初,蘇寧拼購圍繞產地直採的核心戰略發佈“包山包湖包海”計劃,以“拼基地”的形式在各大主產區落地運營,直接與農戶合作,源頭直採,縮減中間環節,利用雙線融合的渠道優勢,為農產品打通上行通道擴大市場,增加農戶收入。5月初,“拼基地”計劃升級為“拼拼農莊”計劃,一方面讓蘇寧面對面與農戶合作,剔除了中間商;另一方面,城市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

三是蘇寧易購零售雲門店:拉動貧困縣縣域經濟繁榮。線下的蘇寧易購零售雲門店是深入農村服務的最佳載體,目前蘇寧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計開設277家零售雲門店。通過對自身店面的運營及下轄鎮級授權服務站的管理,完成與農村消費者及當地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多種內容的線上線下融合交互,推動“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拉動貧困地域縣域經濟發展。

四是村級加盟服務站:實現精準到戶的扶貧目標。蘇寧易購村級加盟站是覆蓋貧困縣的鎮和村的電商扶貧項目,主要承接這些區域的配送、售後服務,兼為貧困縣留守老人和兒童在蘇寧易購網上購買貨真價實的日用品,把精準扶貧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截至目前,蘇寧精準扶貧到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村級加盟服務站覆蓋184個國家級貧困縣。

五是物流雲:打通貧困縣市場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針對國家832個貧困縣“地域廣闊、分佈較散、運量不大”的特點,蘇寧加大物流雲在國家級貧困縣的滲透,推動農村地區更多的優質農副產品進城。截至2019年6月,蘇寧物流快速網店已經有24615個,物流網絡覆蓋全國351個地級城市,2864個區縣城市,縣鎮市場組建幫客綜合服務中心950個,有效打通了貧困縣市場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六是農村電商學院:解決貧困地區電商人才缺失痛點。為解決貧困縣農村電商人才梯隊與培養機制建設問題,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提交了一份關於《建設教育培訓孵化體系,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提案,提出了加強貧困地區電商扶貧平臺發展,與農村資源的保障對接的電商培訓思路。2016年5月10日,蘇寧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在國內率先成立了農村電商學院。充分運用線上線下O2O融合的電商人才培養方式,通過蘇寧直播課堂以及第三方直播軟件進行線上平臺直播,對農村電商商戶運營團隊和代理運營商進行培訓。目前已開展農村電商培訓超40萬人次。

七是電商扶貧實訓店:真正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為強化精準扶貧實效,形成助力鄉村脫貧與振興長效機制,蘇寧在電商扶貧基礎上,於2017年底創新研發出的“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扶貧模式——“蘇寧易購扶貧實訓店”,實現了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捐資扶貧的“四扶合一”。截至2019年8月,蘇寧已在全國21個省份的111個國家級貧困縣共開設了116家扶貧實訓店;在就業方面,實訓店直接解決當地貧困人員就業5017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員人均年增收4.2萬~5萬元;在教育方面,以實訓店為基地,廣泛進行線上線下開放式培訓,電商培訓超過3萬場次、普及50萬人次;在產業方面,直接實現農產品上行3.8億元,工業品下行6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供稿,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程暉、王樂如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