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一直有個腦洞,假如綠城是一家杭州的大型國企,我們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子?

一家像廈門的建發、廣州的越秀、北京的首開等等一樣的國企,然後承擔起杭州的第一輪大型城市化。

可能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桂花城、紫桂公寓與春江花月。除了住宅,我們還會有更多更美的公共建築,學校、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有更多讓人流連的「文二西路」。

尤其是走在廈門的大街上,感受著那座處處散發著「建發」氣息的城市,這個腦洞變得更大了。

去廈門,坐得最多的應該就是廈門航空,建發是它的第二大股東。而一邁出艙門,還會跟建發「四目相對」,落客通道兩側的玻璃上,都貼著「世界500強建發」的LOGO,一股「歡迎來到我家」的氣勢迎面而來。

在廈門,我們走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建發的身影。建發在廈門,是「造城」——

近年來最典型的,在廈門島北部,一處叫五緣灣的地方。十年前這裡只是一片海邊溼地。

建發用了十年的時間,把它打造成了廈門最宜居的區域之一。寫字樓灣區SOHO、購物中心灣悅城、凱悅酒店,廈門弘愛醫院以及央座、央璽、央墅等一批高端住宅,巍然林立在海風之中。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廈門丨建發·灣悅城實景圖

如果來過,你大概也會想留下來多住兩天。因為就連建發建設的醫院,都美到可以辦畫展。前段時間這家醫院院長,真的辦起了自己拍攝的南極企鵝照片展。

建發還塑造了廈門的地標,扛起了各種大場面——

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前往被譽為「黃金海岸線」的環島路打卡,廈門的地標,約219.85米的建發國際大廈,就亭亭玉立在這段海岸線的起點。

在大廈的西側,延綿海岸線一公里,鋪著建發代建並運營,佔地面積約47萬方的廈門國際會議中心。

這是廈門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從2005年開始,每一年,由建發冠名贊助的廈門馬拉松比賽從這裡起跑,各種國際性重要會議和賽事在這裡舉行,最具規格的,自然是2017年的金磚五國峰會。

後天(11月23日)晚上,這個會議中心還將席捲各大熱搜:2019年金雞百花獎就要在這裡揭曉。這一切,都跟建發有關。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廈門丨建發國際大廈實景圖

從會展中心、醫院、寫字樓、購物中心這些公共建築,到各個板塊的地標樓盤,廈門每一塊重要的版圖,每一個重要節點,都重重疊疊著這家世界500強旗下房企——建發的身影。

就彷彿建發與廈門是纏繞在一起的,共生共榮,有時候會分不清,究竟是在看廈門,還是在看建發。

很多城市都有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像深圳的華僑城和華潤,廣州的越秀,珠海的華髮等等,這些國企、央企都與廈門的建發有點像,參與了整座城市一步步的蛻變。

它們塑造了這些城市的基本面,插上一個個地標,此起彼伏的建築穩步貼合著城市的律動。

但很遺憾,杭州沒有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杭州的房地產市場化實在起步得太早了。未曾經歷過的城市發展步驟,就成為了腦海裡揮之不去的畫面,如果杭州也有這樣的一家大型國企,我們的城市應該會比今天還要美吧?

不過幸運的是,杭州是優秀房企的集中地,還是有不少貌美如花的大街小巷;而且杭州到底還是一家優秀房企愛來的城市,今年來了新鴻基和新世界,早在三年前,建發也來了。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廈門丨建發·央著實景圖

2016年,在綠城奪得杭州老十門內的最後一宗宅地後,同年10月,建發高調入杭,牽手綠城,後來共同開發了杭州近年的第一豪宅:鳳起潮鳴。

這是建發第一次進入大多數杭州人的視線,通過一場杭州與廈門兩家頭部房企的合作。他們的聯手有先天的基礎,同是自己大本營的品質塔尖,同是中式建築的愛好者。

相比江南中式的自由寫意,來自嶺南的新中式更加莊重恪守。甚至,建發還有一套自己的新中式產品理念——簡言之,「儒門、道園、唐風、華紋」。

這些聽上去艱澀難懂的事物,都秩序鮮明地鋪落在每一個建發的新中式項目裡,不矯揉造作,清楚明瞭地就能讀懂它。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上海丨建發·央璽實景圖

比如「儒門」,就是三進式的回家儀式感,「一進」是落客區也就是大門,穿過「二進」的景觀區,通常是一處「四水歸堂」,「三進」才真正到園區的業主會客廳。每一道儀式,都完完整整,而非走馬觀花。

建發的中式建築細節十分繁密,角角落落可見椽子、斗拱、不同的紋飾,把這些細節堆疊在一起,往往最考驗功力。

稍微有點偏差,都會破壞建築的協調度,因而只能對每一個細節提出異常嚴格的要求,是為恪守。不過這樣的恪守,讓建發後來在蘇州、上海開發的產品迎來了滿堂喝彩。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蘇州丨建發·獨墅灣實景圖

建發來杭州三年多,看起來是個安靜、不張揚的美男子,但實際上每一步都在「精打細算」。與綠城合作是第一步;開發鳳起潮鳴,是第二步。

並非一來杭州就自己拿塊地獨立開發,而是選擇了與浸潤在市場最久,擁有最高話語權的綠城合作,這是第一步。綠城能夠提供觀察杭州的清晰視角,還能共同分享修煉二十多年的產品經驗。

第二步,首個合作項目選擇了鳳起潮鳴。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住宅項目,而是杭州的現象級樓盤。

而且,一個現象級樓盤還不夠,緊鑼密鼓,跟綠城繼續合作開發了沁園與西溪雲廬。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杭州丨鳳起潮鳴實景圖

也許只有在塔尖看過風景,才能更讀懂杭州。經過三年多的觀察和融合,建發終於自己「上牌桌」了,但出手又是一招狠棋——它選擇了兩個現房項目。這是建發的第三步。

不少房企一入杭,都想要彰顯自己成立了多少年,做了多少項目,收穫了多少銷售額;而建發不聲不響,選擇了先沉澱,現房意味著急不得,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打磨。

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空間和機會,去調研、摸索杭州人的喜好,才能在現房銷售時交出一份自己滿意的答卷。就像,讓人流連忘返在充滿「建發」氣息的廈門街頭一樣。

兩個現房樓盤,一個位於三墩;另一個位於申花,就在城西銀泰城邊上,與杭州國企杭房合作。這是建發在杭州市場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自己操刀的樓盤,建築設計上,還請來了大師程泰寧院士。

從名字到房子本身,都跟建發在其他城市的房子有所不同,脫離慣用如央璽這樣的案名,而是取名為養雲靜舍,昨天剛剛公佈。乾隆爺經常休息的一個房間,就提名叫養雲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很遺憾,杭州沒有像「建發」這樣的城市共生型房企

杭州丨杭房建發·養雲靜舍效果圖

在建築形態上,建發因地制宜,斂去了以往鋒芒在外的繁複形制,取而代之以古樸簡約的中式門頭,並增添了留白空間。因為相比嶺南城市對雕欄畫棟的情有獨鍾,杭州人顯然更習慣於含蓄的美。

它大概還是杭州市中心,第一個運用了中式園林的高層樓盤。同樣是三進式的歸家空間,只不過在形態的選擇上,換上了更具禪意的枯山水。

這個樓盤明年才能開售,真實的樣子,過不了多久就能看到了。

廈門那個叫五緣灣的地方,白天朝氣蓬勃,建築和大海一樣熠熠生輝。

到了深夜,路燈柔和地照著地面,建發住宅小區中的燈火也一盞盞熄滅了,建發的灣悅城也早已散了喧囂,路上的車輛緩緩行駛著。

城市與生長在其中的人、企業相互賦予,是一件美好的事。

在廈門,沒有人不認識這樣的建發;在杭州,從今天起你也得認真認識下,這樣的

「城市共生型房企」,今後會跟杭州有更多的交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