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里長”書寫“大平安” 胥壩鄉創新鄉村社會治理模式成效顯

11月18日一大早,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移民小區“平安里長”王長明就趕到了村民汪大爺家。最近村裡搞建設需要徵用汪大爺後院,汪大爺不太樂意,認為院子徵掉了,自己養雞就不方便了。王長明把支持村裡建設的重要性和汪大爺進行了詳細解釋,並給他今後養雞提出了更好的辦法。一個小時不到,汪大爺想通了,當場同意了徵地。

這只是王長明作為“平安里長”平時工作的一個縮影,兩年多來,王長明為村裡和村民解決的小事不計其數。在胥壩鄉,像王長明這樣的“平安里長”有87位,他們既是村民,又是平安鄉村的信息員和矛盾調處的調解員。

“小里長”書寫“大平安” 胥壩鄉創新鄉村社會治理模式成效顯

過去,義安區胥壩鄉村民經常為這樣那樣家長裡短的小事“鬧心”,不知道咋解決好,有的事情甚至影響了鄰里關係和社會穩定。如今,因為“平安里長”的出現,村民們有了傾訴的貼心人,事兒很快就明白了,也理解了,氣順了,大家相處也愈加和諧了。

“別小看這些里長,因為他們在本村(自然村或小區)都是德高望重的,很受村民的擁護,往往他們說上一兩句話管用。同時,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談到“平安里長”,群心村黨委書記、村主任古中舉開心地說,沒想到這個做法和剛剛結束不久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相吻合,看來下一步我們更應該加強這項工作,把它做得更深更實。

何為“里長”?胥壩司法所所長唐靖介紹說,也就是一里之長,胥壩鄉87家“平安里長室”就是根據鄉村自然村居分佈情況而設定的。如何把“家長裡短”的矛盾化解在源頭,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從而做到貫通平安鄉村建設“最後一公里”,最終實現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成為近年來胥壩鄉積極探索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胥壩鄉是一個江心洲,四面環江,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平安鄉村建設“最後一公里”的貫通尤為重要。

“雖然不發工資,但是我們挑選‘平安里長’卻很苛刻。”唐靖說,設立“平安里長室”,由村民按照“為人愛心、辦事公心、品行暖心”的“三心”標準,推選確定一名德高望重、工作能力強、有一定法律水平的村民,擔任“平安里長”。“平安里長室”就設在“平安里長”家中,“平安里長”掛牌上崗,服務片區村民,按照“農民事農民辦”、“村民事村民管”的原則,真正做到“村居的事裡內議,村居矛盾不出裡”。

“平安里長”不僅要做到胸懷“三心” ,還要身兼“五員”,即人民調解員、法律宣傳員、道德宣講員、信訪協理員、平安巡查員,通過門庭熟、人員熟、情況熟,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和問題隱患,做到“早發現”;對排查出的矛盾和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對策,做到“早預防”;針對已發生的矛盾糾紛,在第一時間知悉,主動上門,做到“早介入”,進而做到“早化解”。通過“平安里長”調處,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具體工作中,“平安里長”以接待好、宣傳好、溝通好、調解好、落實好“五好”為出發點,把每一件矛盾化解都當作自己的事,周到細緻地接待好糾紛當事人。針對矛盾糾紛的性質,精準把脈,不遺餘力地向糾紛當事人宣傳好法律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根據“合法、合理、合情,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溝通和調解好每一件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狠抓調處後的回訪與落實,在村居內廣泛徵詢村民對案件化解結果的認同度,做到每化解一件矛盾糾紛,“教育一群、和諧一片”。此外,“平安里長”還通過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以“農民法治學校”為依託,積極帶領居民共同學習法律知識,在本自然村培養一批“法律明白人”。不定期開展治安巡邏,發現治安隱患,時常上門入戶開展反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傳銷等知識宣傳,提高村民防範意識。

“小里長書寫著大平安。平安鄉村建設涵蓋經濟、政治、民生、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胥壩鄉自2017年探索實施‘平安里長’鄉村社會治理模式以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喜人成績。”胥壩鄉黨委書記龍道寧表示。目前,胥壩鄉已培養“法律明白人”580人,各類矛盾糾紛發生由原來每年的百餘件減少到每年不到10件,今年截至目前更是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逐步實現了鄉村美麗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安寧,湧現出了以群心村為代表的一批美麗鄉村典型。該鄉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在銅陵市義安區綜治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管控和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獲得中央政法委檢查組的高度評價。群心村近兩年更是獲得了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安徽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安徽創新發展明星村等榮譽稱號。(吳彬 陳勁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