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優秀人才】文安新型職業農民“書寫”增收致富大文章


李石強,今年35歲,是一名“80”後職業農民,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立足當地實際,艱苦創業,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發展大棚種植,在當地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優秀新型農民。

【農村優秀人才】文安新型職業農民“書寫”增收致富大文章

以新思路 走出一條致富路

今年34歲的李石強是德歸鎮的土地承包大戶,之前做門窗配件生意。通過學習瞭解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他覺得農業生產大有可為。於是這些年開始學習專業農業種植知識,併成立了石強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了李黃甫村的700餘畝地進行農業種植,現有36個大棚。

走進李石強的育苗溫室大棚,一株株西瓜苗、甜瓜苗整齊地擺放在培養盆裡,每隔幾個小時就有工作人員為瓜苗噴水,適當調整大棚溫度。李石強介紹,德歸鎮是遠近聞名的瓜果之鄉,但是傳統的西瓜、甜瓜種植方式一般都是直接在地裡播種,受天氣影響比較大,成熟期一般都會趕上雨季,品質會大打折扣。李石強克服種種困難,創新種植方法,選擇在溫室大棚裡育苗,時機成熟時移栽到地裡,經過科學種植,生長週期會大大縮短,瓜果品質更高,經濟效益也會更好。在他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了冬小麥等傳統農作物,也種了甜瓜、西瓜、辣椒、花生等經濟作物,在鄉鎮的幫扶與指導下,他不誤農時,搶抓現在大有作為的好時候。

【農村優秀人才】文安新型職業農民“書寫”增收致富大文章

不忘初心 積極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

由於種植品種多、面積大,目前李石強已成為德歸的種植大戶之一,儘管如此,他卻沒有忘掉初心——積極給村裡生活不富裕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

“農忙時,經常要僱人到田裡幫忙,我優先考慮本村生活不太富裕的村民,最高峰一次要請20人幫忙,在幹活的時候,我還會跟他們講種植技術。”李石強說。希望他們也能也承包了一些地自己作業,增收致富。

微薄之力 彰顯小人物的大情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打響了抗“疫”防控戰。李石強在得知村裡疫情防控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他主動找到村幹部強烈要求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李黃甫村的疫情防控中去。按照分工,在村口的疫情防控點值班、巡邏,並向村民們宣傳新冠肺炎的有關知識,教大家如何有效預防,勸誡村民儘量不要外出,進出村子進行登記,為村民測量體溫,對外來人員耐心勸返。同時為了全力做好村街消殺工作,保護村民生命安全,他還自行採購無人機,義務配合村“兩委”對村街噴灑消毒。他說“疫情當前,我也想為我們村做到貢獻,盡一點微薄之力。”他的這種精神也感染了身邊的人,都紛紛加入志願者隊伍,為本村盡心盡力做好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工作。

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存大愛,年輕的80後新型職業農民李石強,正在這片成長的土地上“書寫”一篇增收致富的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