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近期,一部名为《鹤唳华亭》的架空历史剧,悄然上线。精美的服化道具,富有演技的演员,让这部事前未经宣传的电视剧,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部剧主要讲的是,罗晋饰演的太子萧定权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本心,奋发向上的故事。第一集中,编剧就通过女主角陆文昔的话,点明了这部剧的主旨:“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也同时诠释了电视剧的名称《鹤唳华亭》的含义。然而,作为历史上“鹤唳华亭”真正的主角,陆机的人生却比萧定权更显悲凉。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陆机的人生远比电视剧要悲惨

史载: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陆机出身江南陆氏。他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公元221年,吴蜀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将,陆逊行火攻之计,焚烧蜀军连营40余寨,大破蜀军。此战,蜀国精锐部队损失惨重,陆逊也因此名动天下。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拜陆逊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公元244年,又拜陆逊为丞相,总领朝堂。陆氏成为吴国顶级豪门之一。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陆逊是陆氏家族崛起的领路者

陆机自少年时起,就富有才学。他潜心研究学习儒家典籍,以儒家礼法约束自己,心怀济世之念。陆机成长的时期,正值三国后期,整个天下都在经历着巨变。

公元263年,魏国灭亡蜀国;公元265年,掌握魏国实权的晋王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称帝自立,建立西晋王朝。短短两年,整个天下从三国鼎立,变成了晋与吴国隔江对峙的局面。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晋武帝司马炎的灭吴战争,击碎了陆机进入吴国朝堂的梦想

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立志统一天下的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前279年派大军渡江,正式发动灭吴战争。此时的吴国朝堂混乱,君臣离心,国力衰落,根本无力抵抗晋军的进攻。公元280年5月1日,吴国国主孙皓,抬着棺材,自缚双手,向晋军投降,存在了52年的吴国,就此灭亡。这一年,陆机二十岁,他刚刚接替去世的父亲陆抗,担任牙门将,正准备摩拳擦掌,进入吴国朝堂,却不曾想到,梦想还未开始,就已破碎。

遭遇灭国重创的陆机,随同自己的家族一起,陷入了蛰伏。他经常居住在华亭的家族墅业中,闭门不出,更加刻苦的研习学问,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在这期间,他写出《辩亡论》上下两篇文章,一方面用来缅怀自己家族在吴国时期的荣光,一方面也批评了吴后主孙皓暴虐昏聩,亲小人,远贤臣的亡国之过。

史载: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在避世十年之后,陆机与弟弟陆云一起,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将陆机推荐给朝堂大臣,太傅杨骏征辟陆机为祭酒,陆机就此开始了在西晋的仕途。他屡获升迁,不久之后,便担任了太子洗马和著作郎的职务。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蛰伏十年之后,陆机最终踏进西晋朝堂

陆机进入西晋朝堂一年之后,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于洛阳,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心智不健全,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所把持。贾南风把持朝政以后,引起司马氏皇族成员的不满,西晋上层围绕着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对抗,最终演化成一场持续16年的之久的"八王之乱"。

史载: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赖成都王颖、吴王晏并救理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八王之乱,让陆机的政治抱负再次破灭

在历史的洪流中,陆机犹如一叶扁舟,随波浮沉。他先是在吴王司马晏手下担任郎中令,随司马晏出镇淮南。随后又被赵王司马伦征辟为参军,他帮助司马伦铲除贾氏集团,控制朝堂,并因此被司马伦赐爵位为关中侯。然而,好景不长,控制朝堂之后的司马伦妄图篡位自立,被齐王司马冏带兵诛杀,西晋朝堂大权就此落入司马冏之手。陆机因为曾辅助司马伦而被收押入狱,最后在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的营救下,才遇赦免罪。

史载: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将军贾棱皆死之。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陆机以为司马颖是明主,却看走了眼

陆机获释以后,感激于成都王司马颖的救命之恩,加之司马颖礼贤下士,素有贤名。陆机便认定司马颖是结束西晋动荡局面的最好人选,便主动来到司马颖麾下效力。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乂杀死齐王司马冏,控制朝堂。司马颖闻讯后,与河间王司马颙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乂。

陆机被司马颖任命为后将军兼河北大都督,统帅大军二十余万人,进攻司马乂。然而,陆机兵锋虽盛,却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被司马乂在鹿苑击败。二十余万大军,损失惨重,深受司马颖宠爱的宦官孟超死于乱军之中。而孟超之死,也最终让陆机的人生走到终点。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陆机因宦官而走向人生终点

史载: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证之。颖大怒,使秀密收机...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在宦官与同僚的构陷下,陆机死于非命

孟超生前,曾经倚仗司马颖的宠爱,在联军与司马乂大战之前,纵兵抢劫。陆机将抢劫的主犯记录在册,准备在战后对其进行处罚。孟超得知后,带领一百余名精锐骑兵,不遵军规,直接来到陆机的帅帐前,称呼陆机为"貉奴"(西晋时期,北方士族对南方士族的蔑称),讥讽他没有资格担任大都督。

面对孟超的挑衅,陆机没有采纳部下孙拯将其处死的建议,而是选择退让。然而,陆机的退让并没有换来孟氏兄弟的和解。孟超死后,他的哥哥孟玖怨恨陆机,就向司马颖进谗,与依附自己的将领王阐、郝昌、公师藩、牵秀等人一起,构陷陆机心怀异志,意图背叛司马颖。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

司马颖听到孟玖等人的构陷之言,勃然大怒,命牵秀率兵将陆机秘密收押处死。陆机看到前来逮捕自己的牵秀,自知难以生还,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悲叹,以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踏入西晋仕途的悔意。之后,陆机便与二子陆蔚、陆夏一同被司马颖杀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岁。陆机被冤杀后,天空昏暗,大风折木,平地尺雪,军中士卒无不痛哭流涕。

史载:自吴平以来,东南六州将士更守江表,此时之至患也。又内兵外守,吴人有不自信之心,又孙氏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同于编户。不识所蒙更生之恩,而灾困逼身,自谓失地,用怀不靖。

这段出自《晋书·刘颂传》中的记载,隐藏着陆机之死的深层原因,即江南地区与北方中原地区的融合问题。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三国分立,让北方和南方的政治文化发展产生差异

东汉末年之后,江南地区与北方地区由于地域的限制,走上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发展道路。在文化上,北方以经学为主,江南以儒学为主。

经学由儒家《六经》和对《六经》的诠释构成。它虽是从儒家学术中演化而来,但却与传统的儒学不同,是两汉时期的官方学术思想,是政府维护统治的重要依据,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

而传统儒学,相较于经学,带有很大的政治批判性,不为统治阶级所用。所以东汉时期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经学归入《六艺略》,而将儒学归入《诸子略》,对其加以区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让北方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治国理念产生巨大分歧,因此,双方在西晋灭吴之后,融合的并不顺利。

司马颖要杀陆机,陆机:为什么?司马颖:你是南方人

西晋灭吴之后,北方士族对江南士族采取了打压的策略

同时,西晋北方士族,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江南士族,既看不起他们,又对他们即将在西晋朝堂上争夺权力心有忌惮。他们采用打压、分化,零星吸收的措施,来瓦解江南士族的集团势力。这些行为,加剧了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才让作为江南地区士族代表的陆机,在西晋的仕途中屡遭挫折,并最终被冤杀而死。

陆机之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他的蒙冤遇害,展现了江南士族在吴国灭亡之后,第一次融入西晋统治集团上层时的无奈和挣扎。

《晋书·列传二十四·陆机传》《晋书·列传十七·刘颂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