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評論|村民拒絕簽字脫貧,“當退不退”貽害不淺

據媒體報道,近日,昭通市鎮雄縣羅坎鎮茶蔚村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姜同勳拒絕簽字脫貧的通報》。通報指出,村委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評議會研判預脫貧對象,一致認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姜同勳一戶(注:1人)達到脫貧標準,可以脫貧。但當片幹部通知本人到村委會簽字認可時,姜拒絕簽字認可,還說出“我什麼也沒有得到、都是拿給那些關係好的人享受了”的話。通報敦促姜同勳立即糾正這種錯誤的行為,積極配合村委工作脫貧致富奔小康。

红星评论|村民拒绝签字脱贫,“当退不退”贻害不浅

這是見諸媒體的首例拒絕簽字脫貧通報。公開通報開創了先河,也引起了網友熱議。“40歲,壯勞力啊,每年務工收入3000元,懶漢一個。”“志不起,貧難脫。部分檔卡戶總覺得是他該享受的,是國家欠的,若這種惰性不改,何日才是脫貧日。”“扶貧不是把他們越扶越惡,而是將他們內心深處的窮根拔出來。不然給予他再多也無濟於事,只會讓他又歪又惡。”從網友們“怒其不爭”的心聲,可以管窺社會對這類貧困戶的批判態度。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雖然公開通報很罕見,但從各地網友的反饋看,這種“拒絕脫貧”情況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帶有一定普遍性。

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國策,貧困戶的建檔和退出都有一套標準和程序。根據“兩不愁三保障”的5條基本脫貧標準,達標的建檔貧困戶就應當退出。一些符合脫貧標準的建檔貧困戶不願退出,反映出部分人“不知足”,“等、靠、要”思想嚴重,沒有“自強、誠信、感恩”意識,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於是,在多種複雜心理動機交織下,少部分脫貧戶會做出“拒絕簽字脫貧”的舉動,成為脫貧路上的“釘子戶”。

脫貧戶當退不退,其危害不可小覷。

一是會造成不合理佔用社會公共資源,影響到對“真貧”的幫扶。在一個區域內,囿於自然條件和財政能力,扶貧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符合條件的脫貧戶繼續佔用資源,就會影響到一些貧困線內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戶脫貧。

二則造成扶貧領域的不公平現象,影響和割裂幹群關係。條件類似的貧困戶,有人脫貧了,有人“賴”著不脫貧,必然引發不公,甚至引起群眾的誤解和非議,影響到正常的黨群關係。

三則影響到扶貧計劃的推行步驟,甚至對脫貧攻堅戰產生干擾。2020年是實現全面小康之年,“脫貧攻堅,決勝小康”進入倒計時,越到最後越是難啃的骨頭,更要按計劃按步驟推進繡花式的精準扶貧,確保“當退則退”。

一面是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願景,一面是少數脫貧戶甘願當“釘子戶”的現狀,這對矛盾該如何破解?

首要之策就是推廣公開通報制。昭通市鎮雄縣羅坎鎮茶蔚村民委員會已經做出了榜樣,希望這個榜樣是第一而非唯一。如果越來越多的地方,對脫貧“釘子戶”進行公開通報,有一個算一個,相信會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和震懾機制,敦促其儘早糾正錯誤行為。

此外,對“釘子戶”必須施以制度約束,讓“歇幫”機制切實發揮作用。“歇幫”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創新機制,為貧困戶劃出了“負面清單”,凡是觸及了清單事項,則對貧困戶執行3個月或6個月不等的“處罰”。將各類“當退不退”的行為納入到“歇幫”機制,為扶貧按下“暫停鍵”,藉此打破“釘子戶”的幻想,倒逼他們產生內生動力,提高脫貧積極性。

再就是要統籌兼顧考核的合理性。各項脫貧指標事關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組織和工作人員的考核,只要他們工作盡責到位,哪怕“釘子戶”不簽字脫貧,也不應該影響對他們工作成效的評價。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會促使他們放下包袱開展工作。當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個極端,玩紙上脫貧弄虛作假的行為,不在此列。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