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根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在大丰区开展稻虾综合种养实践,经多次调研,形成如下技术规程:

1 术语和定义

1.1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

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利用稻田浅水环境种植一季水稻和养殖小龙虾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此模式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小龙虾的规格和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农药化肥用量显著减少,综合效益好,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强、效益佳的特点。

1.2 虾沟

用于小龙虾活动、暂养、繁殖等用途而在稻田中开挖的水沟。

1.3 虾沟占比

种养稻田中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比例。

1.4 田间工程

为实施“虾稻共生”模式而实施的稻田改造,包括稻田平整、虾沟开挖、田埂加高加固、防逃防害设施建设、进排水系统改造、机耕道路和辅助道路建设等内容。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2 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2.1 稻田选择

2.1.1 水源

外源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不被农业、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染。进排水渠道要求独立,可对虾稻共生区的进排水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或改建。

2.1.2 土质
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劣。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水草不易种植,同时,田埂和虾沟易坍塌,导致小龙虾打洞死亡。

2.1.3 面积

稻田面积大小不限,以方便管理为准,单田面积一般以10~50亩为宜,呈长方形。稻田平整,同一田块高差不超过15厘米。每一个虾稻共生区连片面积以500亩以上为宜。

2.1.4 基础设施

水、电、路三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排灌方便。如果盲目将不宜养虾的稻田进行改造养虾,只会得不偿失。

2.2 田间工程

2.2.1 挖沟

在稻田靠近水源的一侧或多侧开挖虾沟,一般距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虾沟宽3~4米,深1.2~1.5米,坡比1:1。虾沟呈“一”字型、“L”型或“U”型。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1.5米,沟深0.6~0.8米。开挖的虾沟和田间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2.2.2 筑埂

利用开挖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1~1.2米,顶部宽2~3米,坡比1∶(1.25~1.5)。同时,在虾沟和大田之间垒一高0.3~0.4米、宽0.4~0.5米的内埂。

2.2.3 防逃设施

稻田田埂上和进、排水口应设防逃网。田埂上的防逃网在稻田承包区四周构建即可,田块之间并不需要单独设立,防逃网材料可选用厚塑料、石棉瓦、彩钢瓦或20目的网片等,高度为50~60厘米,其中10~20厘米埋入土中,接头处不能留缝隙,四角要建成弧形。进、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60目以上的长型网袋。

2.2.4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尽量成对角设置。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8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虾沟的最低处,用60目网袋包好。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定期对进、排水渠道进行整修。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3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3.1 清整与消毒

清理虾沟,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沟壁。对于新改造稻田可选用生石灰消毒,在虾沟中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0~150kg,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对于有留田亲虾的稻田,可采用茶粕消毒,用量为每亩20~25kg。

3.2 施肥

对于首次养虾的稻田,在虾沟和大田中每亩施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肥300~500公斤,用旋耕机将有机肥旋耕至表层土中,埋入深度10~20厘米,施肥应在1月前完成;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由于稻田中已存有大量稻草和小龙虾,腐烂后的稻草和小龙虾粪便为水草提供了足量的有机肥源,一般不需施肥。

3.3 注水

稻田完成施肥5~7天后即可注水。前期注水10~20厘米,以利于水草种植和生长,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至40~70厘米。

3.4 种草

3.4.1 水草品种及种植时间

水草的品种有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等。稻田水草种植的品种优选伊乐藻,伊乐藻种植期为11月到第二年3月份,最好在2月之前完成水草种植。

3.4.2 种植方法

水草种植方法为“分批次,先深后浅;虾沟密植,大田稀植;小段横植,平铺盖泥”。即一般分两次移栽,先栽虾沟,待虾沟伊乐藻发力后再加水淹没大田,栽种大田;虾沟中水草成棋盘状种植,株距2米,大田中水草成条状种植,株距3米,行距6米;水草采取小段横植、平铺盖泥的栽种方式,即用10~20根20厘米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数量和长度)的小段伊乐藻横向、平铺于田底,中间盖上适当厚度的泥土。另外,还可在虾沟中种植一些茭白、水花生等挺水和漂浮植物。

3.5 解毒

在小龙虾苗种投放前2~3天,用专用解毒剂对稻田进行解毒,以降解稻田中的农药、杀虫剂、重金属残留及稻田消毒时水体中的残留毒素,提高苗种成活率。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4 苗种放养

4.1 放养模式

4.1.1 投放亲虾

7~8月,每亩虾沟放养规格35克以上的亲虾20~25公斤,雌雄比为(2~3):1,已养的稻田每隔3年每亩投放5公斤。

4.1.2 投放虾苗

9~10月,每亩投放规格2~3厘米的虾苗15~25公斤。为了提高产量,可在第二年的4~5月份,补投部分3~5厘米的虾苗,实行轮捕轮放,每捕捞10斤大虾可补投1~2斤虾苗。

4.2 苗种放养要求

4.2.1 质量要求

体质健壮,生命力强,体表光洁亮丽,肢体完整健全,无病无伤,既不能有外伤,更不能有内伤。

4.2.2 放养时间

投放的时间越早,养殖效果越好。亲虾和虾苗来源于苗种场、天然湖泊或捕捞户的地笼,不从市场上购买,采用干运法或半干半水运输法运输。龙虾苗种投放一般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4.2.3 试水

小龙虾苗种在放养前要试水,经试水确认安全后,才可投放苗种。试水的方法:将少量的小龙虾苗种放在盛有拟放养稻田田水的容器中,待24小时虾不死,即可放养。

4.2.4 缓苗

在放养前要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苗种在田水内侵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侵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

4.2.5 防应激

苗种放养时稻田泼洒维C应激灵,以减轻龙虾苗种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5 苗种放养后的管理

5.1 饵料投喂

至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前,小龙虾苗种投放后要按照“四定四看”的原则投喂饵料。适合的饵料有饼粕、黄豆、玉米、南瓜和野杂鱼等,也可投喂优质的小龙虾配合饲料。饲料要多样化,提倡配合饲料+农副饲料。日投饵量为存塘虾重量的2%~6%。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30%;下午17: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70%。要坚持检查龙虾吃食情况,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第二天还有剩饵,投饵量要适当减少。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第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再开始投喂。

5.2 水位调控

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大田水位控制在30~40厘米;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份),大田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3月份,大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大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70厘米。

5.3 病害防治

5.3.1 清除敌害

虾稻共生敌害防控措施为“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即龙虾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茶粕彻底除野,养殖时进水口要用60目以上网袋过滤进水,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特别是驱赶水鸟。

5.3.2 虾病防治

虾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多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严格控制消毒类、水质改良类渔用药物的使用。目前威胁最大的疾病是病毒病。

症状:专死大虾,对小虾影响较小;病虾无活力,附肢无力,趴在水边或水草上不动,可用手捕捉,两个大螯无力下垂;胃肠道空,肠中部有蓝色出血点;肝胰脏(虾黄)肿胀,颜色发生变化;发病时间大部分为5月初~7月初。

预防及处理措施:

(a)提早放苗,提早收获,待疾病爆发时大虾基本收获完毕。

(b)种好水草,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改善水质,保持水体稳定。

(c)在4月中旬~5月底,适当投喂加有壳寡糖、酵母多糖或中草药(三黄粉等)的配合饲料,以提高小龙虾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d)出现病死虾,应采取如下措施:将能上市的虾尽可能上市,减少损失;将死虾捞出深埋,避免爆发性传染,器具要消毒;使用近期出产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连用2次,中间间隔1~2天。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5.4 建立巡田检查制度

勤做巡田工作,检查虾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早晨主要检查有无残饵,以便调整当天的投喂量;中午测定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观察田水变化;傍晚或夜间主要观察了解小龙虾活动及吃食情况。经常检查、维修、加固防逃设施,台风暴雨时应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检查田埂是否塌漏,防逃设施是否牢固,防止逃虾和敌害进入。加强检查,做好防偷、防稻田被外来物质污染而缺氧、防漏水以及记载饲养管理日志等工作。

6 水稻栽培与管理

6.1 水稻栽培

6.1.1 水稻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原则:米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生长期短,水稻生育期135天左右,早插秧,早收割,早腾出茬口,延长龙虾在稻田中的生长期。

6.1.2 稻田整理

要求整田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沟中小龙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一般不需施肥。对于首次养虾的稻田,除了大田中剩余水草翻耕后作为绿肥外,可以在插秧前7天,每亩补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旋耕耙匀。

6.1.3 秧苗移栽

秧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移栽,采取“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栽插方法,发挥边际效应。水稻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株距18cm,每垄两行之间的行距为20cm,垄与垄之间的距离为40cm,每亩13000穴。
秧苗移栽返青5天后即可将小龙虾从虾沟中转引到大田中养殖。

6.2 水稻管理

6.2.1 烤田

虾稻共生的稻田宜轻烤,防止虾苗在烤田时脱水死亡。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6.2.2 水位控制

水稻插秧的水位为2~3厘米;插秧后立即注水保返青,水位控制在4~6厘米,以不淹苗心为准;秧苗返青后让稻田水位自然落干至3厘米,以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后排水烤田2~3天,当水稻叶色由浓绿转为黄绿色时应立即复水至5厘米,并保持浅水位;幼穗分化初期提高水位至15~30厘米,并保持该水位至水稻成熟期;水稻收割前7天将田中积水彻底排尽。

6.2.3 用药

水稻病害防治首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用小龙虾高度敏感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防治螟虫类常用农药为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飞虱类常用农药为烯啶虫胺,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常用农药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常用农药为三环唑。

为确保龙虾安全,要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将药喷在水稻叶面上,尽量不喷入水中,宜分区施药。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使用,水剂和乳剂宜在下午使用,用药前大田加水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

6.2.4 施肥

施肥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追肥少量多次,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在小龙虾脱壳期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分蘖肥少施或不施,每亩0~5公斤尿素,穗肥尿素10-15公斤,分2次施入,施肥时降低水位田面无水层时施入,施入后第2天上水。

6.2.5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前7天将大田中积水彻底排尽,水稻收割后将秸秆粉碎还田,留茬30~40cm,注水10~20cm后种植水草。

“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7 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

7.1 成虾捕捞

7.1.1 捕捞时间

第一季捕捞时间4月初~6月上旬,第二季捕捞时间7月下旬~8月底。适时捕捞是养殖成败的关键,要早捕,不能因价低惜捕或囤养,若要囤养,也须捕捞起来再采取囤养措施。

7.1.2 捕捞工具

最有效的捕捞工具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厘米,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7.1.3 捕捞方法

①捕大放小,轮捕轮放。一边捕捞,一边补充投放3~5厘米虾苗,补充量为捕捞量的10%~20%。

②增设诱饵,诱饵用医用纱布包裹较好。

③防止缺氧,捕捞时要防止虾多造成局部缺氧、死虾。

④地笼隔3~5天移动一下位置,可增强捕捞效果。

7.2 亲虾留存

在7~8月成虾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留下足量亲虾用于繁殖,亲虾存田量每亩虾沟不少于15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