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ORR(氧還原反應)已經成為限制很多電化學能量轉換過程,比如: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的關鍵因素。貴金屬 Pt 是目前綜合性能最為出色和常用的 ORR 催化劑。因為貴金屬 Pt 基催化劑存在價格昂貴、地球儲量稀少、易被毒化等問題,所以開發地球儲量豐富、並價廉質優的 ORR 催化劑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學術研究熱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來自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的楊明輝研究員團隊與愛丁堡大學J. Paul Attfield 教授合作開發出一種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 。研究發現,在鹼性條件下(0.1 M KOH),ZrN 催化劑的 ORR 反應活性可以媲美經典的商業 Pt/C 催化劑,並且表現出更優異的穩定性(ΔE 1/2 = −3 mV VS ΔE1/2 = −39 mV, 0.1 M KOH 環境下,1000 次循環測試)。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Materials 上。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 共同第一作者:Yao Yuan, Jiacheng Wang;共同通訊作者:J. Paul Attfield,Minghui Yang

DOI:10.1038/s41563-019-0535-9



——背景——

關於 ORR,請參考以下研之成理往期推文:

如何處理ORR相關實驗數據!/ ORR:電子轉移數和收集率計算 / 電催化氧還原(ORR)測試方法 / 如何處理ORR相關實驗數據!/ ORR測試方法(二):電解池等玻璃儀器的清洗 / 基於第一原理的電催化計算框架:ORR和HER

——本文亮點——

1、新方法制備出納米級的 ZrN 催化劑材料。

2、鹼性條件下,ZrN 的 ORR 活性和商業 Pt/C 相當,穩定性優於商業 Pt/C。

3、在鋅空電池應用測試中,ZrN 展現出更高的能量密度。

——圖文快解——

一、材料合成與表徵:

本文中,作者採用一種名為「urea - glass」的方法,製備出納米級的 ZrN 催化劑。催化劑直徑在 40 ~ 60 納米之間。XPS 的結果表明,ZrN 材料表面有一層很薄的氮氧化物或者氧化物層,從而阻止了 ZrN 的進一步氧化。具體表徵見下圖1: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 圖1:材料結構相關表徵

二、電化學基礎性能測試

循環伏安測試發現,ZrN 和 Pt/C 催化劑的氧還原峰都約在 0.79 V。從圓盤電極測試可知,以上兩者的 LSV 曲線非常類似,起始電位都在 0.9 V 左右,半波電位約為 0.8 V。

經過 1000 次標準條件下(電壓在 0.6 ~ 1.2 V 之間,0.1 M KOH)循環測試,ZrN 催化劑的半波電位偏移量僅為 3 mV(即使 8000 次循環之後,偏移值也僅為 7 mV),相比之下,Pt 催化劑偏移值高達 39 mV。計時電流響應測試發現,36 h 測試後,ZrN 電極的電流下降僅為 4 %,而 Pt/C 電極在 12 h 測試後,其電流降超過 44 %(0.5 V,轉速為 1600 r.p.m)。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 圖2:電化學性能相關測試

三、電池應用性能測試

作者將 ZrN 和 Pt/C 催化劑應用於鋅空電池中。測試結果發現,無論是活性和穩定性,ZrN 都超過 Pt/C 催化劑。ZrN 基鋅空電池的能量密度為 132 mW/cm2(Pt/C : 122 mW/cm2);在電流密度為 10 mA/cm2 條件下,測試 100 h,ZrN 基鋅空電池的電壓降為 21 mV(Pt/C : 46 mV)。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 圖3:鋅空電池性能測試

四、機理推測

文中指出,ZrN 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可能來自於兩方面:1、與 Pt 基催化劑類似,ZrN 的 d 軌道對費米能級有較大貢獻。2、表面電子結構以及 Zr 與表面氧化物種之前的相互作用,促進了 O2 的吸附。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 圖4:Zr(111)表面結構及其氧化物種的理論模擬

潛在可替代 Pt 的催化劑:ZrN新材料超乎你想象

楊明輝

簡介: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研究所固體功能材料研究組組長,2002 - 2006年先後在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獲得學士、碩士學位,並於2010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獲得博士學位,2010 - 2013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能源材料研究中心(EMC2) 從事新能源材料研究工作。從事固體材料研究工作十餘年,以材料的合成、晶體結構、性質分析和應用探索等為研究主體。2014年3月回國,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等5項。主要研究成果:首次發現超低溫(<10K)下的金屬氮氧化物巨磁電阻材料-EuWO1-xN2+x(-0.16 ≤ x ≤ 0.46);修正了氮、氧在固體金屬氮氧化物中的排序;發明了固固分離法合成高比表面積介孔金屬氮氧化物;用高氣壓法合成了含有Cu-N的CuTaN2和CuNbN2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等形式在 Nature Chemistr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mall, Chemistry of 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 ACS Nano, Nanoscale等雜誌上發表文章49篇,申請專利10餘項,並獲得1項PCT國際專利。


研究方向:
1.新型固體功能材料:研究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調控材料形貌、組成、結構;開發固體材料作為導體、半導體、催化劑和敏感材料的應用。探索新型高效合成方法,推動固體功能材料的產業化應用。
2.材料晶體結構解析:通過常規Lab PXRD、同步輻射和中子衍射等手段,解析關鍵功能材料晶體結構,揭示材料的構效關係。
3.材料主要應用方向包括:光催化、傳感、智能調控、PEM燃料電池、實用型超級電容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