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願意做技術工人了,導致現在好多技術工種已經出現斷代,對此你怎麼看?

海油小匠


技術工人?他實際上就是個工人,是一個撐握了某項專業技術的人。技術工人在製造業中是不可多得的,但不被年輕人看好。近幾年職場中表現突出的是就業難,就業難的背後還隱藏著招工難,也就是技術工人的招聘難。技術工人這一稱謂,可以說是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幾條。

一、大背景下的教育缺陷:


(1)幾十年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從幼教到大學的教育,再到少數年輕人的深造,無不顯示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在這種大背景下,年輕人接受了這種大背景教育。具有了學歷一一學習的經歷,少了實踐中的勞動能力一一技術能力。其結局是好的,結果是美中不足的。



(2)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只是學歷的教育,還應包括專業(勞動)技能的教育。在現今教育體制下,人們錯誤的理解了教育的內函。使的人們一談教育,就必須是大學的教育。勞動技能的教育被人們有所遺忘,最終形成了有學歷無能力(技能)的結局。

(3)大教育足夠了,專業教育缺少了。教育是百年大計,專業教育更具現實意義。由其是製造業的專業教育,只有教授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幹、會幹、乾的精的技術人才。一位大國工匠的形成,絕對不是大學講臺上走下來的,一定是從生產實踐中錘鍊出來的。

二、國家對專業教育的地位重視程度不夠

提起專業教育,人們立刻聯想到勞動技校。當時勞動技校的畢業生,國家承認的學歷是(中等)專業(技術工人),這在幾年前還是被人們羨慕的。儘管是技術工人,由於畢業人數少,均能獲得幹部身份,被企業 唯一重任。

前身的勞動技校已改稱(職業技術)學院,名子響亮了,內容也豐富了,但名氣確不入流了。儘管國家承認了其畢業生的學歷,一句據有同等效力的補充說明,就有了明顯的價值取向。現如今的(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仍給人們留下學習差、挑皮搗蛋、打架鬥毆的印象。




三、陳舊的觀念、意識的偏見

人們總是喜歡高、大、上、,誰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學、那怕二流、三流的,也是值得炫耀的。

殊不知,二流、三流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明顯的比不了(職業技術)院校的畢生。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不是人人都適合上大學。一部分人天生會說,不會幹。又有一部分人乾的要比說的好。這就是天然的差別,也應該是自然的規律。如果人們能尊重這種現象或規律,把乾的比說的好的人送去讀專業,說不定就是某一行業將來的大國工匠。


四,政策的不到位

我們的工人有力量,唱的我們心潮澎湃。現實中工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還有誰願意自己的孩子再去當工人。這也無可厚非, 蹲下一身油,起來一身汗。髒、亂、差的工作環境,與機關相比,差別不只這些,還有少的可憐的薪水和福利。就這種條件和待遇,只要有第二選擇,沒有願意去生產第一線?現實的招工難,還將繼續。

五、改、只有改,才能改變這一切

(1)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的教育,國家要把這類教育放到教育的前例,升級該類學校資質或級別。

(2)提高(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配置、隊伍建設、師資地位、待遇的提高。

(3)提高或同等對待該類學校畢業生的學歷待遇。

(4)畢業生有了國家承認的,正規院校的學歷證明或專業技術證明,企業就應該給予相應的待遇。儘管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照樣可以享受工程師、高工、總工程師的待遇。到時不怕企業招不到人,就怕企業養不起。







國家的發展,國力的提升,離不開工業、離不開工業製造。這需要人才,人才是培養出來的。教育與培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基不礎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培養。理論加實踐才是人才培養的正道。到那時,技術工人還難招嗎?還有人不願意去做有技術,有地位、有待遇的技術工人嗎?


來自老區的毛刺槐


核心問題就一個,那就是企業裡天天高喊工匠精神,卻從來不考慮過一絲一毫工匠的薪資。我早就說過,如果給企業裡的技術工人評級,將一級技工的薪資福利等同於總監這種管理類的崗位級別,你看年輕人願不願意做技術工人!


職場本來應該有兩條晉升之路,現在絕地大多數企業只有一條!

一個完善的企業,本來就應該和高校一樣,擁有兩條晉升之路,即管理晉升之路和專業晉升之路,下面我以高校為例,和大家說說這兩條晉升之路:

1、管理晉升之路

舉個例子,一開始你可能是普通老師,然後一路升職為副主任,然後主任,然後副院長,然後院長,然後副校長,然後校長。這就是走的管理晉升路線。

2、專業晉升之路

舉個例子,一開始你可以是普通老師,然後講師,然後副教授,然後教授,教授還有四級,然後一路升職直到一級教授(相當於院士),這就是走的專業晉升之路。


現實中,高校在晉升管理職位的時候,都會要求候選人具有一定的專業職稱,但並不是直接劃等號的。也就說,一個高校最牛的專業人士,他完全可以不做管理,沒有任何管理職務,甚至在一線教課,但他的威望和榮譽如日中天,影響力絲毫不亞於管理職位。


正是由於這種專業晉升之路的存在,高校的很多老師,才會專心搞科研,很多老師由於性格和愛好,也並不稀罕什麼管理職位,因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走自己的專業升職加薪之路。願意做管理的,走管理之路;不願意做管理的,可以走專業之路,走到頭都是牛人,院士其實並不怎麼羨慕校長,校長也格外尊重院士。


企業喜歡天天喊工匠精神,卻並沒有任何專業晉升之路!

企業就很有趣了,現在的企業天天喊工匠精神,可是工匠在企業裡是什麼級別呢?呵呵!你說對了,工匠那都是沒級別的,是企業的最底層,而且也沒有任何升職之路。

1、技工沒有升職之路

比如你做電焊吧,你技術再好有啥用,還是一個普通電焊工。最多讓你做班長,但問題來了,班長是管理崗位,如果你的性格就喜歡鑽研電焊,不喜歡管人揣摩人咋辦?你就會很痛苦了!總之一句話,技工沒有什麼升職之路。

2、年輕人可選擇增多

企業的技術工人幾乎沒有升職之路,就意味著工資待遇會相對固定,而且形象也比較差。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而現在年輕人的可選擇之路也越來越多,他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青春放在一個不可能升職的崗位上。


因此,我的觀點很明確,年輕人不做技術工人,並不是怕吃苦,也不是不想做技術,事實上有很多年輕人就喜歡幹好自己那點事,不想做什麼管理崗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喊工匠精神,卻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敢把工匠的級別提升。


什麼時候,技術工人也有明確的級別,企業裡一級技工的薪資待遇達到總監甚至副總的程度。年輕人自然就會願意做技術工人,而且會認認真真鑽研技術。


現在企業裡最牛的技工,天天被一個管理崗位的小主管罵的狗血噴頭,年輕人還願意做技工,那這個年輕人估計實在找不到其他工作了。你什麼時候,看到高校裡一個小小的系主任敢對院士(雖然院士可能名義還是系主任的管理範圍)指手畫腳的。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20年老職場,只說升職、跳槽、副業、管理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技術工人就是近期在網絡上被人吐槽最多的一個職業,說技術人員的工作髒、亂、差,沒前途,說技術人員社會地位低下,還不如一個辦公室小文員,說做技術這一行妹子少,婚姻困難……,以上種種有關技術工作的吐槽,直接導致當今企業招工難、留人難,這不,現在的技工人員缺口已將近2200萬,很多工廠都因招不到技術人員,導致有定單不敢接,機器只能躺著睡大覺,90後、00後對這行基本無人問津,只有那些70後、80後還在苦苦支撐,哪怕開出月入上萬的薪資也無法吸引90後、00後進入製造業當一名技術工人,這就是技工人員的缺人現狀。

今天去手板廠修改手板(CNC、3D打印等快速成型加工),剛好碰到手板廠的老闆也在廠裡,跟他聊到用工這一塊,那老闆不停搖頭,說現在已經將工資調高到七八千起步了,還是招不到熟手的技術人員,現在來來去去都是那一批70後、80後在幹,現在整個廠有二十多人,只有2個是90後,00後連一個都沒有,他在感慨,再過幾年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招到技術工人,他說現在只能開始轉型了,說CNC加工這一塊需要手工活太多,而這些手工活都是由技工人員來完成的,一旦招不到人,工廠就會完蛋,所以,後續只能逐步將重心轉移到3D打印方向,那樣對技工人員依賴就會少一點點,或者這樣才能繼續活下去。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做一名技術工人呢?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1、社會認可度低。在國人心目中白領才是人才,而技工無論你技術多麼牛逼,始終是一個藍領,始終被這些白領管著,要權力沒權力,要地位沒地位,要錢也沒白領多錢,這樣的一份工作,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去做呢?所以,年輕人更熱衷於做一名白領,而不願意做一名藍領技工。

2、工作環境髒、亂、差。技工工作,其工作場所就是一線車間,夏天炎熱,一身臭汗,身穿滿身油汙的工作服,晚上回去洗幾遍還是一身機油味、銅鐵味,而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家裡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嬌生慣養,誰願意讓子女做一名如此不堪的技工呢?

3、薪資待遇沒有優勢。雖然部分技工工資已上萬,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還徘徊在5000-8000之間,在當下,這點工資是沒有優勢的,而且,即便是這點工資,也是靠加班加點而來的,如果刨去加班這部分工資,又能有幾個錢呢?也就跟一個辦公室文員差不多而已。

4、年輕人的價值觀不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生活水平比較高,很多人家裡說不定有幾套房、幾輛車,誰稀罕每個月掙這點小錢呢,說不定人家都是開著奔馳、寶馬上班的,工資也只是用來做零花錢而已,他們更看重這份工作有沒有自由,工作環境好不好,工作是否體面,這些才是決定因素。

5、男多女少,婚姻困難。做技工這一行,大多數都是青一色的男生,全廠僅有的一兩個雌性動物,一個很可能就是掃地的大媽,另一個很可能就是文員,別開心,這兩個都早已被人訂了,所以說,在這樣的男人堆裡,是很難結識到異性的,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入行的原因之一。

以上幾點就是導致當下眾多年輕人不願入行做一名技術工人的主要原因,如果想改變這種局面,難度肯定不會小,但不代表沒有辦法,關鍵就看國家層面有沒有這樣的決心,有沒有實質的行動,人家德國為什麼製造業如此強悍呢?就因為人家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都非常重視技術人員,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也曾說過:“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師。”如果我國也能如此重視技工人員,試問還會鬧技工荒嗎?製造強國離我們還會遠嗎?


設計製造迷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其他的我就不說了,就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今年四十,老家在四川農村!九幾年初中畢業到技校學習機電維修,畢業後進入一家機械廠做車工,每月一百五十六的基本工資。加所有計件工資大概三四百元,後來覺得沒發展去廣東打工,還是做車工,後來慢慢做了模具鉗工,電焊,氣割,電火花,線切割,銑工等,還自學了CAD!到目前都快二十年了!我個人感覺現在的技術工的待遇確實不如以前!記得以前在廣東,技術工在公司是屬於幹部待遇,現在跟普工差不多,而幹技術工每天工作壓力大,又要操作各種機器設備!很容易出現工份事故,我原來的很多同事都是出了工傷而轉行了!還有就是工作環境差,對身體也有損害!現在回老家了,學習了釀造白酒的技術!開了家酒坊!目前雖不賺錢但自由自在也好!

這就是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倆灣帥哥


斷代好啊,我天天上班,12小時兩班倒,結果買不起房,娶不起媳婦,勉強吃飽。還技術工,簡直就是個笑話。二十年前,一家有個工人上班,就可以養活一家人,而且日子在村裡絕對是令人羨慕的。現在呢?別說養活一家人,養活自己都費勁。別人賣個保險,賣個房,隨便都是個經理級別,而我們累死累活,社會地位不說,工資都比別人差一截。可能有人會說,有的工人也有月薪上萬啊,要遲到別人一週工作40小時,中午還有一小時午休,工人呢,一週84小時的大有人在。不說了,這種問題問的沒啥意義。斷代就斷代吧,這不是你我能改變的。


斌71716


現在的情況確實是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做技術工人了,因為技術工人很累,我有一個同學是在廣東一個彈簧廠做技術師傅的,他們工廠的工作時間就是兩班倒,每天工作12個小時,每半個月換班一次,基本上我這同學上白班的時候還好,上午八點到晚上八點,中午休息1個小時,如果是上夜班就是晚上八點到早上八點,基本上每天就是在上班和睡覺,完全沒有時間幹其他的事情,這樣的生活對於60後和70後來說可能願意接受,但是對於80後、90後甚至以後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完全不是他們想要的,而且我這同學雖然工作了有10多年的時間,但是其工資收入在工廠裡也只有8000元包吃住,可以說非常的辛苦。

而且技術工人的工資漲薪幅度相對於其他一些行業太慢了,比方說互聯網行業,基本上你做個幾年月入就能達到上萬元甚至一兩萬元的水平,雖然同樣需要加班很辛苦,但是技術工人相對來說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我有一個朋友在工廠裡做絲印師傅,他在這行工作有15年以上,但是他現在的工資也只有一萬元出頭,每天也是上班12個小時,而且其工作環境不好,車間裡沒有空調只有電風扇。

我這兩名朋友都是80後,都來自普通的農村家庭,如果是有的選他們真的不會選擇在車間做技術工人,因為這行真的是太累了,每天基本上都是12個小時,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能夠接受這樣的工作環境,而且對於一般的技術工人來說,工資很多都在五六千元左右,這樣的薪水在現在的社會里很多行業都能夠拿到,何必去工廠裡呢!現在一個普通的白領工資都有五六千甚至七八千,而且工作一兩年就可以拿到,工作環境舒適有空調有假期,而且社會認可度還高。

另外就是社會要加強對於技術工人的認知,很多人覺得工廠裡的技術工人就是體力活,寫字樓裡面的工作就是腦力活,其實技術工人對於其崗位知識的積累並不少,很多技術工人也需要學習本崗位的知識甚至考證,而寫字樓裡面的工作也並非都是腦力活。


樓盤網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狀況。我以前並不能理解技術工人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


直到我出國後,我發現在所謂的發達國家裡,當地百姓的生活質量某種程度上來說遠不如我們在國內舒適。


拿我自己周圍的生活舉例子。


修車的例子之一 - 補胎

我在國外經歷第一次車胎被扎。我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由於我發現的時候已經是週末晚上,我很難立刻找到一個機械工幫我看一下要如何處理。為了能夠保證平時上班的需求,我通常會在週末開車購買很多生活必需品。因此,這個小小的事意味著我很可能下週一整週都在外面吃飯。我在出國前並不怎麼開車。我只是隱約記得家鄉的路邊總是有著補胎打氣的牌子,有時候還附帶24小時的字樣。由於國外願意做汽車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尋求這類服務往往需要自己精打細算時間來預約解決。


事情的最後,由於我自己之前有辦理24小時道路救援年費會員,我第二天早上聯繫了道路救援公司過來。可師傅只是幫我用千斤頂換了個備胎。我依然需要預約一個修車行在平時的時間裡去補胎。很多當地人以及周圍久居國外的華人往往已經熟悉了基礎的修車技能,從電瓶充電、換輪胎、汽車打氣等。


修車的例子之二-撞車


我剛剛來到國外的時候曾經被追尾過。雖然我的保險公司幫助我辦了定損和交涉,並且在一個小時內便安排我預約某修理廠修車。我打電話到該修理廠,負責人和我說最近能接受預約的一次時間是兩週之後。我只好和他預約了兩週的時間。幸好我的車還能開,只是後備箱受損嚴重,無法打開。當時我的車的後備箱門以及保險槓有點被撞癟了。負責的那個人看了一圈車,記下了受損的部位,並且跟我說他需要時間跟廠家訂這些零件。他的意思是所有的被撞癟的東西,哪怕是一點點痕跡,他都直接給我換新的。我家裡有個修車的親戚。還記得他和我說過去都是把撞壞的東西通過修車工人的手藝修修補補給還原成原樣,現在的修車就變成了單純地換件。哪裡壞了換哪裡。 我等了大約十天的時間後,修理廠給我打電話說我的車修好了。果不其然,車像新的一樣,後備箱門、保險槓、後車燈都是原廠新件,令人滿意。可我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做技術工人了


我可能沒有一個社會學論證的答案。我只是通過周邊的觀察,比如拿我來說,從小到大,我從沒有做過技術工人的想法。我想這與我的家庭背景和周圍相關。因為父母從來不是技術工人,在學校,老師們都是在教育好好學習,考高分,以後才有出息。我便按照著家長老師的期待一步步考高中考大學。


我周圍的一個朋友的父母算是技術工人,但他們都說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千萬要找個辦公室的活。他們說自己累了一輩子了,在外面風吹雨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一個有暖氣空調的環境下坐辦公室。他們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


另一個在工地上班的朋友和我說,現在工地的工人都是四五十歲那一代人,按照過去的傳統,這些人的子女們有很多人在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後會跟著自己的父母來到工地。然而這些年輕人卻沒有來。他們或許是受到了網絡世界的影響,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樣子,其他同齡人的狀態。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知識讓他們感到好奇。這使他們覺得自己應與父輩這代人不同。


當一個國家的技術工人數量不足時,每個人都不得不變成技術工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件好事,因為很多年輕人動手能力很差,不願意從事技術工作,煮飯家務等都靠父母和外包服務來解決,技術工人數量不足後,年輕人自然就不得不自己做這些生活瑣事了,就像我在國外的經歷一樣。然而,這並不能替代真正需要有核心技能、多年經驗的技術工人的水平。我們最多隻能學會換個輪胎,修個空調,我們沒有辦法代替技術工人熟練地澆灌混凝土,砌築筆直的磚牆。


因此,一個缺乏足夠技術工人的社會會為生活處處設障。技術工人的充足往大了說是能夠為一個社會的運轉提高效率,往細微處說是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了技術工人,下班回家的路上去給車加點機油;有了技術工人,等著結婚的期房在半年內眼見著高樓平地起。


Oh讀書


我從事機電工程施工三十多年,曾在二十多年年前就斷定會出這種局面,原有工資制度是漲工資,技術工種學徒期2.5至3年,當初工資改革我就說如果處理不好新老工人的工資問題將會是企業技術出現斷層,原因很簡單,工資改革雖說當時可以促進新工人的積極,但卻忽略了老工人的因素,站在老工人的立場,新工人三年學徒期滿,能獨立完成工作就意味著和老工人拿同樣的工資待遇,試想一下老工人會心裡平衡嗎,自己乾的快退休了結果拿到的和剛轉正的一樣,他還會帶人把技術交給別人嗎?等自己精力體力下降工資還不如新工人的時候,還有可能被取代,自然更不會教了,這樣循環一個週期技術就丟失許多,再由本身就並沒學到什麼東西的帶徒就可想而知了。現在更夠嗆,各個單位體制問題,巴不得找來的就是技術工種,實際可以說大多數都是根本沒啥技能的普工,本身技術工種錢少髒累苦,沒人學,更沒人教,教會了有可能自己被代替,特別是40歲以上的老員工,一旦被取代,將可能成為淘汰對象,讓別人怎麼過,自然不會教別人。這就是大多數單位技術越來越完蛋的癥結。好多企業還自欺欺人的搞什麼培訓,不解決這矛盾就等於進入死循環。


小貓愛上魚66088189


我是真的熱愛製造業

工作現狀

本科畢業後,我如願來到某軌道交通央企,從事工藝技術4年。檢修,設計,改造,外包,成本,寫行業標準,寫教材,寫標書,售後服務都精通。實際動手操作,除了焊接其他都沒問題,有專利,有職稱。吹個牛批,別看我年輕,在這個萬人大廠裡,我管的部位我處理不了的技術問題就沒人能處理。全國各地都有我解決疑難雜症的腳印。但在昨天,我提出離職了,而且跨行業進入金融系統。

從事製造業一直是我的願望。我父親從事汽車檢修行業,受家庭影響,從小就喜歡製造業,從小學,給同學修筆修改正帶,擰跳泡等等。大學專業學了材料學入行,也是雄心勃勃。

改變從工作開始。

工作內容

工作時間非常緊張,不出差的話早晨7:50到11:40,下午1:00-7:30平均做六休一。最高記錄每天11:30下班連續6天后,通宵連續36小時沒有休息,第二天接著上班。出差還能偷偷懶,但不急的活還得給你留著,著急活遙控指揮😂😂。

工作內容非常繁雜,從一個個零配件開始,它的作用,它的標準,它的圖紙,一點一點慢慢認識配件、查標準、繪圖是個非常耗時間的工作。白天配合現車生產,晚上工人下班了,沒人找了,自己學習標準,改文件,寫報告。除了這些,還得能寫公函,能寫分析報告,會成本分析。。。。一堆題外活,美其名曰領導交辦的任務。

工作氛圍極差,國企通病,比甲方牛逼的乙方,層層外包的配件,踢皮球,吃大鍋飯,我一個也不想解釋。在這個大環境,你能者多勞,總有個極限,乾的多錯的多,還沒有多勞多得。大家都以能把活推出去為榮,大量的精力耗費在開會踢皮球。倒是練就了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嘴炮能力。

我的收入,在這個三線末流城市裡,一年不到5萬塊,住著1w6一平的房。前幾個月工資,由於政策問題,活沒變少,錢少了,可怕的是以後還會持續幾年。拿出來給大家開心一下。這,是壓到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粉碎夢想的不只是社會,還有家庭。孑然一身我可以窮,可以忙。因為有家,我不得不讓步。

剛工作的時候,晚上12點多,我趿拉著防砸鞋打開家門,吵醒了熟睡的父母。父親問我,“你真是加班去了?單位能有這麼多事?”瞬間我心態就炸了,當時也可能是起床氣吧,到後來習慣了也時常勸我別太累。

工作一段時間開始琢磨婚姻大事,姑娘們一聽說在企業上班,基本就判了死刑,哪怕是央企。一提醫生律師,政府金融業,眼睛都放光。這是根植於幾代人的歧視。現在的老婆是我高中同學。

定婚宴時我在南京,老婆生日我在瀋陽,情人節在武漢,520在青島,馬上拍婚紗照蘭州出事了推遲,拍照特意找了我休息的一天,結果還是連下10道金牌讓我回去上班,終於我沒忍住,噴了我們領導。老婆雖然沒說啥,但能開心嗎?平時見不到人,月底也沒錢,偶爾說想買個衣服鞋子,都是花她自己的錢,我就覺得這樣一男人很沒面子。

結婚買房背了房貸,前幾個月收入又不行,月月跟父母要錢。奔三的人實在難以啟齒,有天母親說,人家都是月月給家裡寄錢,你這月月倒貼。一萬點暴擊傷害,這是最後一次心態爆炸。

收入水平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家庭和諧,社會多陰暗,多少人踩我嘲笑我,我都能當成是磨礪,我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改正。可當我疲憊回家的時候,卻失去了可以休憩的港灣。這不是想培養我,這是想吸乾我的血。一切興趣在現實面前都顯得那麼可憐,這個行業我怎麼去喜歡,我怎麼去熱愛。

當然,主要原因是我分到了瘦狗行業的末流部門,但這是個縮影,所有的製造從業者、手藝人都面臨這些問題:

1.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專家大部分都是包裝出來的,有手藝的都在車間撅著屁股幹活呢,沒工夫給你包裝。

2.與“體面工作”相比,不受待見,更不受丈母孃待見。

3.新手勸退,入門太難,一個有限元分析越研究分支越多,頭髮越研究越少。

4.正企(河蟹)不分家,自己創業太難。懂不用解釋,不懂的告訴你也不信。

5.窮。窮的簡單粗暴,窮的天經地義。

一聲唏噓

剛提辭職就刷到這個問題,感覺自己被監視了。。。現在通過考試,成功進入金融圈。雖然前景依然忐忑,但現在這行業近三年裡是抬不起頭了。市場飽和,環保限產,原材料漲價,產品不漲價等等。

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喜歡,我只是想活下去。


latte心語17961191


苦,累,髒、賺錢不易……

單說幾個我瞭解的行業。

汽車修理工,以前一個修理工跟著師傅,學徒期都要三四年,現在呢?一箇中專出來三年就行了。外界誘惑還那麼多,在學校能學到多少?以前自己開過修理廠,現在的修理工太浮躁了,老工人更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技術全部教授了,鈑金師傅電焊出來的活我都看不過眼,沒有了以前那種匠人精神。能湊活的絕對不細心。那麼多工具,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發動機拆卸的技巧不知道,全靠蠻力。修車真的是苦,累,髒、賺錢不易。技術好的人,越來越少,幹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少。想找一兩個技術優異的就更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