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東垣在《脾胃盛衰論》中說脾胃病:“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說明精神因素損傷脾胃很嚴重,避免溼熱上身,還要注意

情緒,避免傷脾胃。

關於溼熱病,尋根問源,無論是先天稟賦不足還是後天失調所致,總能找到脾胃虛弱的病本。所以防治溼熱首養脾胃。

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曾見過這樣一位女性患者,年齡30歲,已婚4年,沒有孩子,因為老公時運不濟,再加上雙方父母體弱多病,這位患者天天焦慮,渾身不舒服,今天這兒疼,明天那兒疼,幹什麼都不順心,意志消沉,一大家子都陷入愁雲修霧中。

又有一回,這患者因二便不暢,且尿黃便溏腹脹來找我。一搭脈,一問診,脾胃溼熱引起的,給她開了健脾胃除溼熱的湯藥,建議她注意保持好心情,注意飲食衛生。

聽說這話,患者又長呼短嘆起來,說自己的家事如何如何,天天心裡不舒服。她也知道自己近幾年來的確是患了很多“毛病”,全都是自己的“心病”,可就是解脫不了。我勸她想開點,注意保持好心情,她說她明白,也會慢慢調整。

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之後再給這位患者看病,努力做到心身同治。時至半年,患者的確淡然了很多,身體也更健康了,之前一些溼熱的症狀也消失了。

東垣在《脾胃盛衰論》中講了情緒與脾胃的關係,他說:“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說明精神因素在內傷病發病過程中起著先導作用,尤其是使脾胃之正氣受傷,這種危害是很嚴重的。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了54歲,就是因為他過於操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讓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慨!

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變化,如對孤獨生活的疑惑,對家庭或同事的恩怨,對疾病及死亡的恐懼等,這些心理和不良情緒,如果經常出現,則可影響脾胃功能或出現消化系統相關的疾病,如動氣後脘腹脹滿、疼痛、納呆等,如果長期脾胃不好,則可能累及其他臟器,導致身體正氣不足,待招惹溼熱等內外邪時,諸多溼熱症會出現。所以防治溼熱症時,養好脾胃也要注意情緒問題。

① 保持良好的心態

首先是要有一平常心,有一句話說“你的煩惱,都是你不切實際的希望”,所以別太追求美好,把生活看得平淡些,修煉自己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對周圍的人與事能充分理解,遇事能泰然處之,鎮靜自若,這樣才能避免被不良情緒牽制,減少壞情緒對身體的危害。

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② 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每個人都有一種歸屬的需要,會習慣性地把自己視為社會的一員,並希望從團體中得到愛。在一個環境中,我們能夠得到別人的友愛、互助、需要,那麼充滿快樂的人際關係就有利於清除不良心理。

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和諸”自己的生活環境、與人相處,以和為貴,同時要學會尊重和奉獻,學會感恩和真誠,當你真誠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無私奉就自己的一片愛心時,你會欣喜地發現,你獲得的比你給子的更多。千萬不要因為怕別人不高興而把自己同他人隔絕開來。孤獨只會使不良情緒更加嚴重,傷害人更深。

溼氣重的“源頭”找到了,情緒佔1個,做好3步,強健脾胃防治溼熱

③ 適當發洩不良情緒

心情不好時不要一直憋著,找個可靠的人,找個可靠的環境,把心裡的煩惱說出來。也可以在憂傷時哭泣、讀詩詞、寫日記、看電影、聽音樂,這些都是很好的宣洩方式。

另外,要注意有意識地獲取成功的體驗,這樣有助於培養你的信心和樂心態、更有愉悅的心理感受,有益於培養好心情

總之,“氣為百病之首”,為了保持身體氣血平和,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情緒,避免精神狀況不佳久之影響脾胃產生疾病,同樣也避免溼熱的產生。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① 情緒不好會傷脾胃,而脾胃是維持一身正氣的基礎,所以保持好心情,有助脾胃安健,有助防治溼熱襲身。

② 保持好情緒要有方可循,後面我們將給大家普及一些保持好心情的諸多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