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應用:風寒感冒,眩暈、心悸,寒凝血瘀之痛經

桂枝在《神農本草經》中名牡桂,味辛溫。一般認定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神農本草經》之後將桂枝的味增補甘味,與其溫補作用有關,中醫認為,味甘能補。

桂枝的功效應用:風寒感冒,眩暈、心悸,寒凝血瘀之痛經

氣血的特點是“得溫則行,得寒則凝”,由於桂枝具有辛散溫通的作用特點,所治的病證大多屬於氣血不通、寒凝血滯所致,以冷痛或遇寒加重等為主要表現。

桂枝的功效應用

1.發汗解肌

桂枝辛溫而歸肺經,能夠發汗解表,配伍麻黃可治療表實無汗的風寒感冒,麻黃是主藥。桂枝是表虛汗出的風寒感冒的主藥,須配伍芍藥、生薑、大棗、甘草,即組成桂枝湯,是治療風寒感冒表虛汗出的代表方。

桂枝是臨床常用藥,桂枝湯是臨床常用方,治療汗出、惡風者,無論發熱與否,均予桂枝湯,大多在3~5劑後,汗出即愈。還須指出的是,桂枝湯治療無明原因的長期低熱表現為汗出、惡風者,療效顯著。若兼見口苦、咽痛、脅痛等,與小柴胡湯同用,名柴胡桂枝湯。

桂枝與肉桂來自同一種植物,均含揮發油,能夠刺激汗腺而發汗。由於肉桂所含揮發油豐富,其發汗力比桂枝強,所以,為了增強桂枝湯的發汗作用,方中桂枝可由肉桂來代替,亦可桂枝與肉桂同用,諸多經方愛好者均有這樣的經驗。

以桂枝為主藥的名方甚多,其中桂枝加葛根湯是擅長使用的處方之一。目前為止,治療頸椎病僅有兩首處方,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體質壯實、無汗者,多選用葛根湯;體質瘦弱,易於汗出者,則多選用桂枝加葛根湯。無論選用何方,均可配伍活血祛風止痛藥,如桃仁、川芎、雞血藤、丹參、威靈仙、木瓜等。方中葛根的用量多在50~100g之間,甚至更大,量小則療效不佳。

桂枝的功效應用:風寒感冒,眩暈、心悸,寒凝血瘀之痛經

2.溫通經脈

桂枝味辛,能夠通行血脈,性溫,能夠溫通經脈。總之,桂枝具有溫經散寒、通行經脈的作用,所治的病證屬於寒凝血滯之各種疼痛性疾病,例如風寒溼痺之肩臂關節疼痛如頸椎病、肩周炎等,常與附子、生薑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湯;治療脘腹冷痛之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配伍白芍、飴糖等,如小建中湯;治療寒凝血瘀之痛經,常配伍吳茱萸、當歸、川芎等,如溫經湯;治療寒凝血滯之胸痺(冠心病、心絞痛等),宜配伍枳實、薤白等,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總之,桂枝的溫通經脈作用,可廣泛用於心腦血管、呼吸、消化等血循環障礙的病證。

桂枝的功效應用:風寒感冒,眩暈、心悸,寒凝血瘀之痛經

3.助陽化氣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桂枝性溫,能夠溫通經脈,溫補腎陽,助膀胱氣化,故能利水,治療水溼內停之水腫、痰飲等。治療水溼內停之眩暈、心悸等,可配伍茯苓、白朮、甘草,即苓桂術甘湯;治療水腫、大便溏洩等,常與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同用,即五苓散。

從傳統的中醫理論來看,桂枝能夠治療痰飲、水腫等,與其助陽化氣作用有關,然而這種作用難以理解。認為,桂枝之所以能夠治療水腫,與桂枝的溫通經脈作用有密切關係,實際上就是桂枝對微循環的改善作用,微循環一旦改善,水腫大多減輕。

使用注意

“桂枝下嚥,陽盛則斃”,桂枝性溫,能夠動血。也就是說桂枝能夠促進血液運行,提高心率,表現為“血熱出血”,如易於鼻衄、牙齦出血等。所以對於易於出血、舌質紅、口乾咽乾等患者,不宜使用桂枝。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